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次贷危机起源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通过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可以提供一些启示:要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防止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充分认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本文回顾了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文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23(12)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过大的背景下爆发的.但本次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为严重的危机之一.对于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本文主要对本次次贷危机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危机给我国提供的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5.
美国金融危机,一个现在再热门不过的话题。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给美国购房者及牵涉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金融机构降低住房抵押贷款者的资信标准是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利率的过度调整是这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狂热购买则对次贷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红红火火的房贷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放贷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性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放贷银行可以通过将抵押贷款证券的办法来分散部分风险。 相似文献
7.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兼论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导致多家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大跌,影响到美国经济及全球金融市场.本文通过对美国住房金融体制的运行机制--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及其风险流动机制的分析,来探寻引起危机的真正根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市场存在两种机制,一是风险转移与回流、扩散与放大机制;二是证券化使得抵押贷款规模自我膨胀机制.本文认为不能因为发生次级贷款危机而否认美国住房金融制度的成功经验,如对中低收入等特定群体购房的担保机制、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发达的二级市场等.导致次级贷款危机的根源不在于住房金融制度本身,过度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和监管失控才是引发危机的关键,加息只是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也在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涉及领域广、关联性强的产业,如果在房地产的经营或管理中出现问题,将会很快波及到其他领域,也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房地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视。分析研究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美国以及欧洲、日本等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同时,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因此,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原因,对我国的金融业会产生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两个方面,总结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金融创新所致,而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美国金融监管的失效、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的缺乏和数学模型的滥用造成的.同时认为在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对金融创新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11.
12.
文世英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71-73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启示,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如发挥政府作用、改善金融环境、组建专门的住房抵押证券公司、完善风险机制等一系列有效防范和控制新时期贷款风险和完善证券化市场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高度重视住房消费与住房投资,尤其突出地表现为对二者的区剐对待."鼓励消费,抑制投资"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住房投资的信贷风险较高,容易引发银行危机,乃至整个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而住房消费似乎具有某种"抗体",其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从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从现实层面推翻了以上传统认识,有力冲击了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本文对住房消费与住房投资在多重视角下的重新解读,从理论层面修正了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远远超过了国内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房地产业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以高房价为研究起点,分析了高房价反映出房地产业结构性失衡的机理。进一步通过高房价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房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房价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其未来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3月开始,我国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措施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此次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而且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如果继续实行过猛的宏观调控政策则将对房地产市场、金融稳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等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对房地产市场不应继续采取过猛的调控措施,未来政策的重心应转向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等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某些城市房价的不断高涨和国家多项调控措施的出台,国内学者对于房地产泡沫有无的争论日益激烈。对泡沫争论的不同观点、各方所提出的泡沫产生机理以及消解泡沫的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噪声交易行为。文章通过噪声交易模型研究,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发现因为噪声交易者的非理性行为而产生的正反馈效应导致房地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和单方面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8.
李晓霞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82-85
房价的过快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抑制房价的过度波动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目标。从中国房价的实际来看,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投机推动了房价的较大波动。中国房价的上涨已经无法用价值规律和其他经济学原理来加以解释,很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和房屋租售比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如此离谱的涨幅背后,房地产投机炒作行为功不可没,抑制投机成为关键的手段。利用有关模型,本文分析了投机动力的产生机理,并且研究了房地产市场中过度投机产生的原因,包括投机的进入门槛低,地方政府、住宅房产的特性和不完善的租赁市场等对投机的影响等。根据这些诱因,从防止出现金融危机和削弱投机动力降低投机预期收益的角度,可能的政策组合包括建立和完善保降性住房政策、改革政绩考核指标、完善税制结构、取消预售制度或建立预售款第三方托管制度和完善租赁市场等。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是人们广为认可的财富标志,其虚拟价值具有三个属性:趋于形式化、具有寻租变现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本文概述了房地产、房地产金融衍生品MBS、以MBS为参考组合经层层打包得到的复杂金融衍生品作为财富标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分析MBS和CDO的结构特征和虚拟价值,得到房地产和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的虚拟价值具有“边际永不存在和边...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房地产市场风险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攀升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其中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尤为典型。影响我国房价持续快速攀升的因素众多,着眼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上海房地产价格的冲击及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对上海房地产价格波动不构成显著性影响。这表明,目前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成功规避了FDI流入可能产生的资产泡沫风险。但是,面对当前通货膨胀预期全面显现、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政府应继续对各类以FDI名义的短期资本流动加以必要的管控;将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低水平,以熨平国内宏观经济增长的大幅波动,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