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经济的增长是资本、劳动、自然资源与人为技术4方面要素的投入推动的。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任何要素的边际效用大小取决于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某种要素越稀缺,其边际效用就越大。边际效用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社会,一种产品或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劳动负效用与农户生产决策模型的重构:理论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家庭经济活动的研究,闲暇效用并非一个恰当的处理方式。本文引入更为本原的劳动负效用概念以替代闲暇效用,重新构建农业家庭生产决策模型。新模型区分了家庭自有劳动与雇佣劳动,劳动负效用与消费正效用之间的平衡构成新的均衡点,家庭的预算约束也从资本利润放大到了全要素的纯收益,利润最大化只是特例。分析表明,新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可为不同类型的农户经济活动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199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区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劳动异质性视角拓展要素替代弹性分析;并首次联合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过程分析来揭示要素替代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三大区域各自的要素替代弹性变化显著不同,但要素替代弹性的增长效应却彼此具有一致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地存在着0.805的增长门槛,只有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过了门槛值,与区域增长具有尚不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三大区域的资本-技能互补性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都不明显;劳动-技能替代弹性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增长效应,显示出各区域存在着人力资本红利.值得注意的是,与均衡增长路径上"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不同,在考虑劳动异质性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中国地区增长更支持"劳动-技能替代弹性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文章为甄别新常态下的区域增长潜力转变、剖析要素匹配合理性及产业结构调整可行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曾凡 《当代经济》2016,(25):10-13
当前,几乎所有支撑我国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变化,加之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和国际经贸体系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必须顺应局势,通过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型,为经济发展寻求新的红利空间.创新之所以能够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于其抵消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突破要素短而缺引致发展瓶颈的功能.创新是一个实现诸要素社会性整合的有机、开放、动态的体系.创新体系内,创新主体依托于创新环境,在创新机制激励引导下,对创新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不断提升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能力,由此驱动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和升级.因此,从国家层面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羽毛球运动作为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简单性等特性的活动,在全国风靡不息。而西安市作为羽毛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区域,分析羽毛球爱好者的消费行为,探究羽毛球运动的盈利模式,可以促进西安体育经济的发展。由于不同收入的消费群体对于羽毛球运动的价格变化产生相应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消费者对于羽毛球运动的消费效应,是由羽毛球运动的品质价值、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社会各阶层的分类所共同作用的,从基于序数效用理论来进行消费行为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探究羽毛球爱好者的消费特征、动因;另一方面,可以探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考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超效率SBM模型,采用全局参比的Globe-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中国283个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3.5%、1.2%和2.3%的速度增长,GTFP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作为"绿色软技术"的技术效率贡献相对不足;(2)三大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幅东部>中部>西部,技术进步差异是GTFP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环境政策在城市绿色转型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3)超大及特大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领先优势,且研究期内不同层级城市GTFP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江 《财经科学》2000,(6):16-19
海洋经济活动是人类以海洋资源为劳动对象而进行的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部分,陆地是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海洋则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海域载体。海域空间在其构成要素上,无论节点、域面、网络都可以在陆海相连满足人类活动空间载体的要求。同时,海洋经济开发本身不是一个或几个独立部门的经济活动,它是由陆地经济的某些部门在海洋空间上的延展。本文从区域、经济区域和海洋经济区域的要素构成这个角度,论  相似文献   

8.
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收敛,地区间人均产出的变异系数从1995年的0.4,下降到2004年的0.33,地区间增长速度的变异系数从1996年的3.01,下降到2004年的0.73;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对缩小地区间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越显突出,对地区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60%,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异系数从1996年的1.16,下降到2004年的0.665;要素投入贡献的地区差异非常巨大,而且变化不定,通过要素投入缩小地区间差异的效应逐渐减弱;地区间的技术效率差距不断缩小,地区大中型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从1995年的51.6%,增长到2004年的76.5%。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已成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工业起飞阶段的增长特征更符合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区域工业经济收敛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综合经济活动的展示,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给力保障,工程建设作用不可忽视。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工程建设发展规模在不断地伸展。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各个要素构成的联系以及独自效用的发挥。其中包含着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事宜,它是保障工程建设正常运转的必备操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本文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档案管理的内涵、作用以及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有效开展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伟 《生产力研究》2008,(3):107-108
赫尔曼·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理论对中国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成为与世界500强媲美的优秀企业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论文从隐形冠军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隐形冠军在不同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关系模式,总结了三种隐形方式;指出区域隐形冠军发展的四个步骤及区域各主体努力的方式;论证了隐形冠军群体的出现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提出隐形冠军的区域集中分布是区域文化经济嬗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