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性质,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客观条件,阐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和特点,说明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实践意义,就是本文的任务。(一)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范畴不过是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劳动力商品作为客观的经济范畴,也体现人们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结成的关系。所谓劳动力,就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存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以社会主义阶段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起点,以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的。而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不仅存在而且亟待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秀辉 《当代财经》2021,(10):56-66
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货币本质观都存在问题,难以解释货币现象和经济现实,马克思对二者都进行过批判,他的"二重性"分析方法为客观认知两种货币本质观并全面准确地理解货币的多维度内涵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认为,货币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性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提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思路,货币社会形式的历史演变为马克思的货币分析提供了历史基础.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也适用于货币职能的分析,一般等价物可延伸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两种基本职能,二者又可进行二重性解读,基于货币职能交叠可以得到货币理论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市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在商品流通领域,在市场上,商品背后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差异消失了,商品的差异仅仅表现为作为交换基础的商品使用价值的差异。“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的产品,不论是在什么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作为商品的性质;作为商品,它们都要经历交换过程和随之发生的形态变化。”这意味着流通领域即商品市场,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同生产方式下所共有的特征,因而,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时期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市场理论研究,可以用于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而不在于流通领域或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6.
钟岩  胡立心 《经济师》2001,(9):78-79
一、商品的价值、价格和效用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一种有用性 ,而这种有用性是人们需要这种商品的物质承担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这种有用性的取得有赖于商品交换。在货币产生前 ,这种交换是在价值相等条件下进行物物交换的。在货币产生之后 ,这种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进行 ,这时要取得商品这种有用性 ,就必须支付货币 ,而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商品。至于商品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马克思认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由于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和市场供求等原因的不同 ,在市场中很难看到一种相似的商品其价值的体现价格完全…  相似文献   

7.
商品交换是货币分析的基础,对商品交换形式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货币分析的两种传统,即以马克思为起始,将货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是增殖工具,是为了获得更多货币”的马克思主义货币分析传统,以及以斯密为起始,将商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只是交易中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商品交换四种形式的区分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两种货币分析传统都受其直接影响。基于两种货币分析传统的文本分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分析以自然经济条件的物物交换为基础,导致其论证逻辑中实质上没有货币的位置,因而难以解释经济现实。马克思明确意识到古典经济学的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从商品分析到货币分析再到资本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实质,并能对当代的经济现实给予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他的货币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论释了货币的独立性.马克思通过展开论述货币职能的发展和货币形式的演化而究察了货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独立性存在.他指明,货币的独立性存在是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之中的物化的、关系性的独立性.因此,货币的独立性就不是纯粹的独立性,而是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相似文献   

9.
发达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共同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式学说从人的发展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指明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大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结合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展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里诞生的,革命胜利后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达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共同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商品、价值、货币、市场等这些基本范畴外,资本和剩余价值也是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表明,商品和货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共同决定商品的内在价格并且共同决定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依此推论,通货膨胀可能产生于货币的实际贬值或相对贬值:相对贬值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不是货币问题;实际贬值根源于的货币量供给量过多,是货币问题。通货膨胀通过对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影响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在政策选择上,需要通过紧缩货币应对实际贬值,通过减税和补贴应对相对贬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认为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和法的关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推动法学研究和中国法治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及其方法来认识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分析,是从生产关系一般的角度阐明了经济危机根源于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是从生产关系两重性关系的角度对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和怎样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分析,也是从生产关系特殊的角度强调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价值表现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应,商品的等价形式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演化进程及其内在机理的考察和分析,不仅科学地说明了货币商品的起源和本质,创立了在经济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货币理论,而且极其娴熟和成功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广泛涉及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对立与统一、整体与部分、逻辑与历史等论题,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经济辩证法思想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历史视野和历史眼光,使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理论至今难以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马克思经济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劳动力在这种关系中是资本赖以存在的前提性生产要素。马克思经济学分析范式中"人力"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商品化并非是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化,可变资本只是资本所有者的资本,而不是归属于劳动者的资本。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西方的资本理论分属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范式。舒尔茨等人将"人力"称为资本,使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都皈依于资本并通过货币进行计量,技术分析的需要是其主要原因,而且该理论在理论框架、理论进路、方法论与前提假定等方面都有内在缺陷。人力资本理论植入马克思经济理论会导致两种理论间范式冲突。  相似文献   

15.
<正>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问题的讨论,不仅涉及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且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过去几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取得了如下的进展:第一,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规律与价值规律、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经过讨论,一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这几对事物相互问既存在矛盾,又可以互相结合。第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关系只存在于不同形式的所有制之间,不存在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后者只保留商品关系的外壳;价值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只起影响作用,不起调节作用。经过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资料既然成为商品而有价值,那末作为劳动报酬的工资也必然是价值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只有同质或同名的东西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与消费资料实行等价交换的媒介,它的量无疑是由劳动者所能获得的消费资料的价值量来确定。所以“工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价值形态上的表现形式,具体讲,“工资”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体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一种形式。因此,工资和商品的价值及其价格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同一性,它们通过等价的原则可以互相交换。  相似文献   

17.
<正> 商品经济和劳动力商品的属性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劳动力商品是商品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商品。现在大家公认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和商品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对于劳动力是否具有商品的属性,却往往争议较大。既然劳动力商品是商品家族成员中的特殊一员,因此,要想搞清楚劳动力的属性,首要的是须搞清楚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深层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劳动力属性问题便会水落石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内容关系对形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和商品一脉相成,有着血缘关系。商品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由于《决定》的公布和实施,商品经济将要有一个大发展,货币的作用也将有一个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是私有制商品生产下的商品、货币所显现出的一种神异性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人手的产物(商品、货币)由此具有了超自然的、神异莫测的性质。它使马克思以前的一切研究者感到迷惑不解,因而形成了历史上许多反映商品拜物教的文字材料。货币形式是商品世界的“完成的形式”。“一切东西,不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变成货币。”因此,货币就比商品具有更大的神异性,货币拜物教就比商品拜物教表现得更明显,更耀眼,因而历史上反映货币拜物教的文字材料,也比反映商品拜物教的文字材料更完整,更集中。  相似文献   

20.
本书除绪论外,还包括五篇内容,即商品经济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绪论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从分析商品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