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程度对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是事关重要的,制造业的辉煌腾飞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以中国传统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下我国传统制造业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我国制造业能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集中体现国家的硬实力。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是世界各国加快经济发展、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综合国力的共同选择。发达国家从历次经济危机中认识到忽视制造业发展经济就会"虚火上升",我国无论是基于完成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都必须做大做强中国制造业。一、先进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曾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占比出现下降,2012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总量也开始下降,一些媒体和学者开始唱衰中国制造业.本文认为这种下降是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效应.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挑战巨大,但前景应该是广阔的,主要原因如下:欧美“再工业化”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布局提供最佳机遇;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带来契机;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毕云平 《技术经济》2006,25(2):30-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而且也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自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制造业不仅要在本土开展国际竞争,还应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借鉴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开展跨国经营,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分享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利益,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2016年后、盈利能力较强产业链、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据此,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制造业产业链针对性发展战略、打造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直通道”。  相似文献   

6.
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制造业摆脱"低端锁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美国对华经济战略已经从"接触"向"防范"转变.美国抓住当前中国培育先进制造业仍需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时间窗口,采取各种监管政策,打压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阻碍核心技术培育,遏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攀升,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面对来自主权国家政府的多渠道监管风险,中国在打造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外部监管风险的应对,稳步推进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  相似文献   

7.
戚悦  张晓艳 《经济论坛》2014,(10):83-85
随着国际间制造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当代制造业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健全产业链,服务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都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本文从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发展水平切入,勾勒出中国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转化的战略路径,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组合,以期促进和引导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特驱动力。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投入服务化及产出服务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途径包括:实施理念创新;加快制度创新;选择合适路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纪 《现代经济探讨》2013,(7):49-52,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渐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角度就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芳 《江南论坛》2012,(5):36-37
制造业是一国重要的、典型的实体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当前,无锡市已进入后工业时代,将逐步推进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但制造业发展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发展制造业,关键在于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认识到制造业是一切经济的基础,因而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振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矛盾,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复苏和就业。美国制造业的重振使中国制造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11)
新常态是指经济运行渡过增速换挡期、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均衡状态。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常态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引擎和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1实体经济优先发展在于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融合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融入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竞争时代,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复杂,我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态势尚不稳固,有诸多不确定、不可持续因素,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是当务之急。前不久,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5届年会暨经济新常态:特征与趋势理论研讨会"上,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张志元以题为《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的发言系统论述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动力机制及战略趋向。本刊将张志元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步提升之中.本文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基本上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要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来自CSMAR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经验分析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滞后效应和制造业增加值中介效应的影响,考虑滞后2期效应时,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考虑制造业增加值的中介效应兼顾滞后2期效应时,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正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进而促进其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从扩大规模、完善布局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制造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对其经济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2021年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明确了制造业对于确保美国全球领先经济地位和国家安全的支撑作用,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白宫在国家层面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制定的战略主要包括聚焦特定技术目标开发和实施先进制造技术,促进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发展,以及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弹性。在此战略下,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制定最新跨行业制造技术路线图,由多个政府部门、研究所、高校及制造业企业组成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协同合作,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先进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及构建先进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美国制造业相关战略和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趋势、特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制造业中心能否转向中国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索把握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规律性 ,本文分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一般趋势和阶段性特征 ,并对我国成为当代世界制造业中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进程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OEC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及其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全球排序、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中国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说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产业链低端锁定的低效率风险;同时,完备的集成配套能力和较高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效率,实质性地转变了中国制造业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状况.然而,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世界排序较靠后,且大多数呈负增长状态,尤其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相比仍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和差距是中国制造业匹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脊梁,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提升并巩固了在世界制造业竞争中的位置。但在全球制造业新的竞争格局下,突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瓶颈,改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需要从战略上、模式上、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下,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仍面临技术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突破发展困境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与区位特征,指出区位选择中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