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减少,控股股东利用关联担保进行侵占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通过对发生违规对外关联担保情况、对外关联担保的公司数量和发生额以及发生对外关联担保公司的业绩情况进行分析,剖析股改中、股改后关联担保变化特点,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关联担保的潮起潮落的原因。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股权分制改革前后近10年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关联担保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也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规范关联担保是否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安世友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60-160,195
信用证担保贷款属于贸易融资担保中的一种,是指企业在进口时银行为企业提供一定期限的贷款额度,即在这个额度内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向国外出口商一次性或分批开立付款信用证。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和增加第二还款来源,企业为了能顺利取得贷款,他们会委托担保公司为每笔信用证项下的金额授信。在担保公司进行货权监管的时候,由于没能充分的评估和预测风险导致其在实施货权监管时出现了一些漏洞,给担保公司业务运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对外债务担保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广 《经济与管理》2005,19(1):56-60
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外债务担保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本文总结了目前上市公司对外债务担保中普遍存在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其深刻原因;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独立董事、流通股股东联合否决机制,建立对外担保的风险评价体系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出现问题,往往是给关联方进行巨额担保,圈线已成为主要目标 。面对上市公司大量担保和借款,相关银行却视而不见,无视风险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担保已成为企业融资链中的重要一环,但其中的潜在担保风险不容忽视。通过理论阐述与文献梳理,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论述,结合多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基于内控原理构建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对担保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1—2004年沪深两市所有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对外担保的公布给股东带来的财富风险,区分不同的担保对象和担保类型,对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市场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能够区分不同担保类型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影响,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股东财富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债务担保问题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由债务担保风险引起的债务问题层出不穷.新疆上市公司的债务担保问题也尤为突出,值得引起社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担保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风险、保证资金交易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能达到有效分配资金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准油股份对外担保事例分析,研究担保不规范及过度担保对企业造成的严重后果,担保风险不仅引起资金损失还损害其他股东权益影响企业形象,更加剧了财务风险.试图寻找一些防范准油股份债务担保风险的措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担保公司风险形成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杰 《当代经济》2010,(14):142-143
本文初步提出了担保公司风险形成的诱因,提出了担保公司风险形成过程中担保公司不尽职表现的双重诱因性假设以及被担保企业不诚信表现的内外驱动性假设,在此基础了构建了担保公司风险形成的进化博弈模型,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的逐渐深入,各种资金背景的担保公司纷纷进入融资担保市场并迅速发展壮大,银行与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风险逐渐显现.认真剖析风险产生的关键环节,未雨绸缪,既能更好地发挥担保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同时又能降低担保贷款的风险,这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合肥县域15家担保公司的担保对象、担保金额以及担保放大倍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合肥县域银担合作的现状及风险情况,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财务危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担保行为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对外担保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作用并构建了Logistic回归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文章研究表明:ST与非ST企业对外担保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对外担保比例越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大,从而证实了企业因担保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这一推断;而融合财务信息与对外担保信息的Include模型较之仅包含财务变量的Exclude模型,无论是在模型的拟合优度、模型的解释力,还是模型的回判准确率,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包含对外担保信息在内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信用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贷款担保实行政府投入和政府经营的体制,担保机构将缺乏内在发展动力,难能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更有效作用。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看,对政府投资的担保机构应按公司体制设立。为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政府在担保费收取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让担保公司至少可以实现在担保费收入与经营成本和风险损失平衡基础上略有盈余。此外,基于担保公司具有的社会效益,政府应当在税收、资金、风险损失补偿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担保公司降低运行风险创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简称“担保)业务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只有严格的担保业务评价制度,确保担保业务符合担保政策。要对担保方主体资格、担保项目的合法性、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前景和信用状况、动产和不动产、权利归属等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本文重点论述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存在的问题和具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对外担保公告具有明显的市场反应。对外担保额越大,对外担保公告负面市场反应越显著,且受到不同监管时期影响;如果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存在逾期担保、相互担保或本次没有提供担保,则市场反应更剧烈。进一步地,我们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对外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刘钢 《现代财经》2012,(4):90-97
本文立足于北京市融资担保行业,首先运用Z-score模型来测算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并分别运用对应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讨论担保公司的分支机构数量﹑规模结构和所有权结构同其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担保公司分支机构﹑规模结构和所有权结构同其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由于不完善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支机构越多越容易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规模结构较小的担保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危机;政策性担保机构从事较多的政策性担保业务,风险较大。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研究投资机会对集团关联担保的影响以及集团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机会越多,其获取集团关联方担保的可能性越大,为集团关联方担保的可能性越小;从异质性角度看,对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投资机会与获取担保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与对外担保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弱;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机会与获取担保的正向关系更强,与对外担保的负向关系更弱;从经济后果上看,上市公司获取担保提高了公司绩效并且减少了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而对外担保则降低了公司绩效并且增加了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本文的结果说明,投资机会是集团关联担保的重要决定因素,集团母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决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分配以及关联担保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有担保公司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现实有效的途径,其体现国家对中小企业政策性扶持的目的最为明显,但随着业务的扩大,其承担的风险也越大,而且担保业务运营机制的缺陷也阻碍自身的发展。本文拟从担保业务的高风险、低收益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入手,探讨担保业务创新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同时又分别从公司对外担保权主体、利害关系股东表决权、担保数额等方面对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以寻求一种利益平衡。然而,新《公司法》的公司对外担保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在防范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的风险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一、项目融资中财务模型的作用 项目融资一般是指主要以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资产和权益为担保的融资结构。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的主要区别在于,项目融资主要依赖项目的现金流,而公司融资主要依托公司自身的资信。即项目融资主要考察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是否能够支持还款,而公司融资则主要考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是否能够满足还款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陆桥快递     
新疆上市公司严控对外担保新疆的上市公司近期纷纷划定对外担保“警界线”。天富热电、宏源证券和新疆城建等上市公司,相继修改了公司章程中关于对外提供担保的条款,将担保限额、担保形式等有关担保细则进行细化,明确写人章程。(梁静高强)  相似文献   

20.
一、从部分贷款风险的成因看存在问题1、保全不及时引发风险。即贷款逾期后,只发出逾期通知书,仅中断诉讼时效,但没有及时采取财产保全、起诉、强制执行等措施进行补救,防范风险,甚至予以“转贷”,导致贷款风险进一步扩大。由于银行对企业没有足够的还款压力和制裁措施,造成企业还款不积极。其结果,一是可能造成应承担债务的财产被“合法”地转移,二是可能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恶化,造成资产流失。2、保证不规范引发风险。即出现保证人有名无实、无效担保、自贷自保、互保、连环保、担而不保等现象,担保人保证能力不足或根本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