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与现实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集群概念的讨论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报道和政策中的"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发现现实层面的"旅游产业集群"基本上违背了集群的本意.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首先,游客需求精致化,中小企业作用日益显著,但中小企业彼此孤立,所以集群可能将旅游目的地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其次,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是公共产品,所以需要地方企业、政府、协会等行为主体的合作.集群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再次,技术在旅游业中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不重要.基于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而对合作的要求可能使旅游业形成集群.最后,旅游业的强关联性也可能成为相关企业集聚,甚至成为集群的基础.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旅游业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初步界定了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特征。然后对中国西部地区的20多个中小企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基于166份有效样本,对集群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特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集群的集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有影响,但对企业成长的贡献中,不同集聚特征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近些年,中小企业集群在我国取得了很快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由于其根植性和产业专业化等特征,与单个游离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具有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银行信贷风险等优势。本文通过借鉴博弈模型,从信任机制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初步界定了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集群特征.然后对中国西部地区的20多个中小企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基于166份有效样本,对集群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特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集群的集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集群内中小企业成长有影响,但对企业成长的贡献中,不同集聚特征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了集群变迁诱因及特征变化趋势的演化路径图,并利用TOPSIS评价方法分析了浙江纺织业中小企业集群的变迁诱因及其特征变化,发现浙江纺织业中小企业集群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为防止集群从成熟向衰退发展,必须采取中观政策干预,激发新的诱因和特征转变,从而改变集群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域集聚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网络的分布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区域内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概念,描绘了其空间分布与主要特征,提出了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周期判断,最后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企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目前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有效发展中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集群具有区域创新优势、区域成本优势、区位品牌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等竞争优势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的低水平阶段 ,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本文从国家、集群、企业探讨提高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 ,促使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满足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加速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进程,对于我国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中小企业集群的营销优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小企业集群因其弹性的生产方式和所具备的三个特征 ,形成了独特的内在机制和营销组合优势。这种营销优势体现出集群整体强劲的竞争力 ,有助于推进以集群为基础的区域营销 ,建立区位品牌。西方发达国家集群发展的经验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二次创业提供了表率  相似文献   

11.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中国的学术界对于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理解,还存在莫衷一是的现象,并倾向于把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国际公共物品理论混为一谈。这不仅制约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运用的效果,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和国际公共物品理论的辨析,提出了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观点,进而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对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拓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提供的不同状况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并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一致性的前提下,从技术、传统化等角度对公共产品提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指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性对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颖 《经济与管理》2006,20(12):5-9
在影响公共品需求结构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为最关键,收入水平与公共品需求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按照需求弹性可将公共品分为高端产品、中端产品和低端产品三种类型。通过对收入水平不同群体的效用差异分析,推导出均衡公共品需求结构的形成与公共品收入扩展线。理论分析表明公共品需求结构随着收入增加而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移,并在一定经济水平出现拐点,从而为研究公共品的最佳供给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tend earlier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in public goods dilemmas.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isk aversion on public goods provision. A v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y function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 of relative risk aversion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isk attitudes within a threshold public goods environment. The outcome of the threshold public goods experiment shows that subjects are indifferent to the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isk aversion is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voluntary public goods contribution level.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显特征是政府调节是其公共部门的过度垄断,市场机制及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在公共品供给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因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垄断代替了竞争,单一的政府调节和公共生产,导致公共部门规模膨胀,财政负担过重,公共咨询配置效率低下,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寻租行为猖獗,腐败现象蔓延等诸多积重难解的问题。本在简要回顾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现行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及其成因,理出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引入公共产品供给分析,给出了供给公共产品的主体确定的理论模型,并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测算了中国公私部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部门交给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论的理论缺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公共财政理论起码在三个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一是它的理论基础-公共物品理论是不完整的,本引入制度性公共物品的概念后,会使公共财政理论陷入十分尴尬的“左右逢源”中;二是所谓政府(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行列,并不意味着国家财政将专门为公共物品提供资金保证;三是国家财政也不能退出所有私人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行鲍,因为一些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实质上是根据私人物品的属性提供的,尽管国家财政也参与对它们的资金提供。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经济与管理》2006,20(8):23-25
当前,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公共产品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为此,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划分各级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露机制等,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方公共产品理论,探讨了具有溢出效应的地区间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效率,尝试性地测度了地方性公共产品不同的供给形态对帕累托效率的偏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的耦和是实现地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重要途径,最后借助外部性内在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了实现经济权限和政治权限耦合的相应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ovides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 behavior related to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may be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thically produced, fairly traded, or some combination thereof. We generalize the impure public good model and derive its comparative static properties. The model accounts for any number of impure public (green) goods and joint production of any number of both private and public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ralization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the impure public good model and the well-known linear characteristics model, both of which are special cases of the model developed here. The results show how demand for green goods a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pends on wealth, exogenously given levels of public goods,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joint production. 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echnology depend critically on whether jointly produced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in consumption. Several of the results are rather counterintuitive and differ in meaningful ways from existing models of impure public goods and linear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also illuminate several reasons for greater caution about whether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green goods and services are necessari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