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丽萍 《时代经贸》2011,(24):75-76
自然环境是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现代社会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加剧,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人类自身。人类应不断更新认识,提高素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社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思考,揭示了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把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社会经济之中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在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哲学: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明确使用过,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没有生态思想.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社会及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中,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中包含了自然是人类价值的源泉、异化是人与自然冲突的根源、循环的生态化理念以及制度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等深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辰的表示,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它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城市生态体育的运行和发展要尽力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往往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工业环境的矛盾关系,而对于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关注,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生态文明内涵中的自然维度(人与自然)的一些理念要过渡到人文维度(人、人、社会)之中,这对于北京城市精神的理解是一个重要补充。我们可从“公平-包容”、“协作-创新”这两个脉络论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北京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然而城市的起源到城市的发展中,人文精神影响着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城市规划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延续.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如何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徽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活方式,是对应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总结基础的时代性扬弃,是人类罪中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的文明发展进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进程,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在于把生态观念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以及保持和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循环再生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中就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以及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指标体系作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把“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评价目标。提出: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并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他们的生态观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为今天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今的生态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彰显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的奴隶演变到自然的统治者、主宰者,现如今则强调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不存在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和农村作为人与自然直接发生关系的两大空间载体,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二元分治格局,加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应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以转变城乡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创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融、和谐统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周游  乐肇炜 《城市建设》2010,(4):433-433
环境保护是全球自然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育运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表示,体育的发展过程是对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统一。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内涵之一,它在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城市生态体育的运行和发展要尽力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3.
王昕若  顾铁军 《经济师》2013,(12):43-45
城市己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空间,城市化体现了人类创造的又一次文明。当代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环境、资源、能源压力。"生态城市"理念的诞生,是治疗城市环境污染、市民幸福指数低落、资源能源紧张问题的良药,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表达,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必然选择。文章以"什么是生态城市?如何建设生态城市?"为中心议题,主要沿着三个点三条线一个面展开研究:生态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作为三个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在这个平面上讨论如何实现城市社会生态的和谐。文章重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浅略性的规划思想以及寻求适合中国国情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人类同自然环境(原生)与人为(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包括抗拒、改善,所达至趋利避害、协调适应和进步开化的状态.它是原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期,凸显高技术、知识化、信息化,使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在战胜自我的斗争中思想升华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不同联系方式,认为城市生态思想的成熟必然催生生态城市建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建设"两型社会"是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创造投资环境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珠三角西岸城市珠海、江门、中山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把生态城市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珠三角西岸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经验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属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是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工作中,有效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进一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契合。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淘汰,唯有坚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实际研究,探讨低碳经济模式下生态城市规划思路及其保障措施,即科学定位低碳城市规划;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内容精确合理;强化规划监督与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进而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建好生态城市,就必须加强城市规划,既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从而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家用 《经济师》2011,(12):25-27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深刻论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逻辑"和人的不当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关注自然生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关注人的活动,提高人口素质;关注可持续发展,引导、监管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