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又充满机遇.以企业为主体实现经济转型,将使中国经济破茧成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裴长洪 《当代经济研究》2013,(9):1-11,93,94
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期的承上启下之年,准确把握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宏观经济总体上运行基本平稳,增长下行。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各种矛盾,而且相互交织,各行业增长质量参差不齐,未来发展仍需破解结构性矛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不景气的全球经济影响中国经济,经济下行的外部环境充满不确性。国际机构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已进入结构性减速新阶段。结构性减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当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运行问题相互交织,发展经济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增长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通过深化改革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完全有信心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高增长、公司成长性均领跑世界的背景下,是什么导致A股十年"零涨幅"。我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暴涨暴跌、牛短熊长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特征及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产生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其他诸如原油、粮食、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环境下,既要实现物价稳定又要避免经济衰退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美贸易逆差过大问题,商务部长薄熙来用"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说法予以驳斥,这一论断的依据是美国依靠美元特殊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外汇储备特征实行对全球的金融剥削、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背景下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美国独特的进口商品结构、油价上涨以及美国"双赤字"的宏观政策所实现的,而巨额贸易逆差也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助推器.然而,在美元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存在潜在的危机,而美国对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也势必造成美元高利率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等一系列后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美贸易逆差过大问题,商务部长薄熙来用"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说法予以驳斥,这一论断的依据是美国依靠美元特殊的国际货币地位和外汇储备特征实行对全球的金融剥削、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背景下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美国独特的进口商品结构、油价上涨以及美国"双赤字"的宏观政策所实现的,而巨额贸易逆差也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助推器。然而,在美元地位不断下降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存在潜在的危机,而美国对内外经济失衡的调整,也势必造成美元高利率和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等一系列后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小觑。在收获了长达三十年的人口红利之后,中国正面临老龄化时代的拐点,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新背景下中国人口红利向何处去?人口结构该如何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传统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梳理出新背景下继续发挥人口红利的应对之策。从对策入手深究,要想从根本上利用既有人口红利和创造新红利空间,最关键的是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处于世界前列,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经济面临"新常态"转型的背景下,依靠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借助SVAR模型检验了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内在机制。实证表明:我国经济与环境延续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国际道路,FDI短期刺激经济增长显著,同时也恶化了环境,长期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FDI的溢出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为了理论与实践上平衡FDI、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提出了调整经济增长极、优化外资质量和结构等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经济实现迅速回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呈现"V"形曲线.与此同时,在"十二五"规划即将制定和实施之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次作为中心任务被提出.在当前背景下,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底有什么必要性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外部不平衡发生了三次大的调整,每次调整的背景和方式不同。20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外部不平衡是通过高增长背景下刻意的货币制度设计来完成的,是一种"渐进"的调整方式。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国家外部不平衡的调整是在高增长背景下,由货币"错配"引发的组合投资逆转带来的以货币危机形式完成的,是一种"休克"的调整方式。而2006年以来至今的美国经济外部不平衡的调整是在金融危机加速全球经济急速下滑的背景下,更可能依靠实体经济总需求的下降来调整,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潜产权"概念和租金机制来构造转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笔者从体制转轨和法律缺失两个转型背景下发现"潜产权"普遍存在,这些"潜产权"介入企业,从而改变了企业的性质。随后,通过企业这个微观主体,本文揭示了转轨体制对经济发生作用的内在逻辑,为"透视"转型期中国经济的三大"异常"特征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研究》2012,(2):257
<正>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需的减少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紧迫性,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转型,需要有大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产生,而这些企业在当前"全球去杠杆化"的情况下进行外部融资显得非常困难,中国更加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解决企业的股权融资为此,经过《经济研究》编辑部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研究,拟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深度再平衡和多重周期叠加共振问题。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背景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等因素是威胁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增长动力的缺失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因素,而执行严格的紧缩政策,促进财政、国际收支和生产消费的平衡是全球重新步入稳定增长轨道的重要保证。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内部,只有实现沿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绿色更新周期下的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和消费升级等重大发展取向进行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消除影响居民消费、产业层次提升的体制、政策壁垒,建立起市场创新机制,才能实现内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却遭遇了"断崖式"下滑,原因何在?是哪些因素掣肘了东北经济的增长?本文思考东北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困难,从体制和结构入手为破解东北经济增长的难题寻找答案.研究发现,体制僵化是东北经济下行的症结所在,其中,政府干预和金融抑制的影响更甚.经济结构也呈现出显著的负增长效应,主要是源于产业结构的扭曲和投资消费结构失衡.进一步研究发现,体制与经济结构叠加对增长的阻滞效应明显加剧,在政府干预、金融抑制和国企偏向等体制因素的不利影响下,经济发展步伐愈发沉重,结构转换与创新活力愈发不足.所以说,经济结构问题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藩篱,其不仅阻碍了经济增长,而且还通过阻碍经济结构优化拖累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东北再振兴,首要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体制藩篱,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经济发展活力的体制.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加速调整的结果,我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国际收支"双顺差"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外部失衡的体现,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中国在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中的不利现状。本文通过论证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性及其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反向冲击作用,审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影响,提出在当前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双依靠"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治理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7年以后,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推动了国际石油、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向各经济体输入了通货膨胀,并进而促使全球步入了"高通胀"时代。受到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当前美国、欧元区和德国的通货膨胀率均已到创纪录的高水平。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仍能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普遍都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明显上升,出现了从"高增长低通胀"到"高增长高通胀"的转变。在全球物价"涨声一片"的背景下,中国既要避免输入型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可能引发的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多管齐下,进而在抑制经济过热与物价上涨压力的同时,有效实现其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不断深化的金融危机,美国实施了令全世界震惊的救市政策:3月18日,美联储宣布了进一步向市场"输血"1.15万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其中包括追加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00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3000亿美元长期政府债券。该救市政策的目的是压低抵押贷款和其他消费者贷款的利率,刺激企业和消费者支出,以帮助振兴美国经济。救市政策一出,全球舆论惊呼: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终于开启印钞机,开始从"直升机上撒钱"。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开动"印钞机"对我国经济会造成那些影响呢?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7,(1):201-208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化背景下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建)、经济研究杂志社、财贸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消费增幅从全球看是最大的,中国的消费也通常被认为是疲软的。中国政府和基金组织都在呼吁促进更加依赖消费的经济增长。消费怎么能实际上既疲软又强劲呢?不论是以美元还是实际增长率来衡量,中国的消费市场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购物季到了,在美国,有网络星期一,在中国,有光棍节"双十一"促销。那么,当我们想着逛街的时候,试着猜一猜哪国的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答案是: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