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紧凑城市的核心内涵,从空间紧凑、结构良好、效率较高三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2009年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40个城市紧凑度的综合得分,并将其划分为紧凑、较紧凑、一般紧凑和不紧凑四种类型。除个别城市外,从总体上来看,沿线城市紧凑度水平按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顺序呈现依次降低的变化规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影响沿线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弹性,其次是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形态紧凑度等;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性特征被呈现出来,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城市用地的迅速扩张,对资源与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本文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驱动机制加以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驱动力模型,为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许嘉巍  刘惠清 《经济地理》1999,19(6):101-104
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因素分析,确定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长春市建设用地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建设用地需求的驱动因素、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驱动力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型,预测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同时,引入供地约束系数对其进行修正。运用此模型验证徐州市过往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具有较高的精庹,并用其预测了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总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城市能够为更多人口提供生存及发展空间,就必须扩大城市规模,将周边乡镇耕地纳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范围内,这就造成了保护耕地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为了促进城乡的一体化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应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的科学合理发展提供切实保证。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与地形图进行叠加;运用SPSS软件对建设用地变化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年代以来,珠海市建设用地面积呈总量上升趋势,在三个研究时段内经历了"快速变化—缓慢变化—快速变化"的过程,耕地是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重心由香洲区逐渐向斗门区和金湾区倾斜。研究结论:本区域建设用地变化与地形因素关系密切,在地势低平、坡度较小的平原区变化较剧烈,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因素是建设用地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受政策因素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供求越来越紧张,迫切需要实现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新疆面积广阔,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貌,将新疆分成了北疆、南疆、东疆三大区域。由于区域之间地形复杂,土地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的差异性显著。为了对新疆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利用差异进行比较,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分析新疆14个地区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有效性整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南疆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非常低;(2)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有效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北疆的有效值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低。因此,要通过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加大单位建设用地要素投入等,不断提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苏省各地级市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从弹性功能、净化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构建江苏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以及空间差异状况。研究发现:(1)2008年是江苏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转折点,之前海绵城市建设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而之后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江苏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明显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状态。(3)从海绵城市建设的速度来看,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呈现“北快南慢’,趋势,表明省内建设水平的空间差异趋向于收敛趋势。据此,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中苏北追数量、苏南讲质量以及全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计算2005—2015年浙江省65个县域单元的水平值,并运用描述统计、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序演变、空间分异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降速增长,各市县水平持续或波动增长;(2)各市县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但区域差异仍然显著,呈现出环杭州湾一带与温台沿海一线水平高,丽水地区水平低的空间格局;(3)浙江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性,且热点区不断向浙江省中心城市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演化,冷点区一消一长,嘉兴的冷点中心消失,丽水的冷点中心扩张。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3)
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均衡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中央政府既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等手段直接在不同区域(产业)供给城市建设用地;也可以制定差别化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通过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或个人对土地投资的影响,从而产生差别化的用地需求。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差别化配置城市建设用地,从而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项旨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演变成了一场“农民被上楼”运动,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该政策实施的背景、动因入手,对政策实施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在当前加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被上楼的根本原因及严重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合理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  王占岐  柴季  蓝希 《经济地理》2015,35(2):149-154,208
基于对59个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证研究,从生态效益、耕地占补平衡、农户利用耕地等角度对当前中国盛行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山区实施的合理性进行了辨析,并分析了其给山区农村、农民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导致了山区生态用地的损失,在耕地占补平衡、农民利用耕地等方面也存在着占优补差、增大耕作半径等诸多弊端与不合理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政策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导致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如何节约用地.就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贯彻“建筑节地”理念.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占用耕地状况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对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2011年中国6次铁路提速和高铁开通为背景,在β趋同模型中加入用可达性度量的铁路交通发展因素,并用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衡量可达性,从全国、区域和城市3个空间层次分析了中国铁路交通发展对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路交通发展对全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的β趋同均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有阻碍作用,而铁路交通发展对非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甚微,对中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5.
城市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增长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的蔓延式、低效率使用现象。必须要在短时期内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增长管理机制,以高效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内涵式的城市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两大省管集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若干挑战,尤其是产业发展定位、农民利益保护、技术人才短缺、融资及管理体制不活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引进人才、合作发展,用活政策、创新发展,完善体制、稳步发展等措施来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以杭州市优质品种西湖龙井为主的茶叶用地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茶叶用地适宜性评价,并结合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方案,分析了未来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茶叶用地在数量与质量上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杭州市现有建设用地对优质茶叶用地形成明显的包围态势,2005—2020年,西湖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幅度很大,超过了100%;2按照城市规划方案,研究区将减少茶叶用地面积42.08hm2,有1 138.24hm2的茶叶用地也将受到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交通建设征地的威胁;3基于缓冲区的分析是支撑规划决策的有效方法,规划建设用地500m、1 000m、1 500m缓冲区和主干道路1 000m缓冲区内的茶园影响幅度分别为18.95%、35.56%、60.7%、5.38%。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纵观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从文献总结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与理论基础,并归纳其研究思路、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包含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出发,进一步理顺当前的规划评价体系,引出国土资源规划战略,探索使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规划的第一步的可行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将国土开发中经济、社会、环保的要求通过控制土地开发利用体现出来,对于适合开发的国土集中开发或增加开发强度,对于不适于开发的国土加强保护,直接服务于国土资源规划的宏观管理与微观控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生态规划探析——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态规划是一门新的发展中学科。本文在探讨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内涵、层次及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土地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城市土地生态分区的基本依据,并以杭州市为例,对城市土地生态规划及设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