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国家,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各国商业银行围绕理财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目前,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投资方向多样化、支付条款复杂化、止损条款大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把投资的眼光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是每一个都是稳赚不赔的,它也需要投资者合理投资,以便抵抗通货膨胀。其中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选择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包括组合搭配原则和收益性原则,依照具体原则选择合适的银行投资理财产品,并且还要对其所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风险点进行详细了解,做好预期收益评估。那么具体哪些银行理财产品的的抗通胀能力比较强呢,下面我们来做简要的分析,以便为投资者做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庆明 《时代经贸》2006,(1):110-114
继股票、封闭式基金.信托资金计划.开放式基金之后,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专供个人和家庭可以选择的投资产品,拓宽了个人和家庭的投资空间。银行理财甫一推出,就由于风险小.收益较高且有保证等优点,成为倍受广大储户和家庭欢迎的投资品.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低迷,股民损失惨重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之受捧程度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也必须看到在经过各家商业银行跑马圈地.非理性竞争以后,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它的风险会逐渐显现,此外,随着我国股市转暖,股市的吸引力会重又提高,因此,个人和家庭该如何投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成为一个必须理性面对、理性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苏红宇 《经济月刊》2014,(12):82-83
每逢岁末年初,几乎都会上演一场理财热潮。回顾2013年年末,各家银行纷纷开启理财产品高收益模式,通过发放高息产品吸收存款,5%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起步价”,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更是比比皆是。那么2014年年末的银行理财收益是否会延续这一“惯性”呢?投资人又该如何做好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5.
施炎飞  戴志敏 《经济论坛》2006,(16):102-103
一、引言利率类理财产品是指产品的收益率与市场利率相挂钩的理财产品。投资者投资此类理财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与市场利率的变动息息相关,这类产品为浮动收益率产品。它相对于固定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而言,其收益是不确定的,如果投资方向与预先预测方向一致,则可能获得高收益,反之,收益率相对就要降低,甚至为零。目前国内对于理财产品的研究大多是从介绍产品本身角度出发(徐以霞等,2004;石雨,2005),而没有深入研究由于国际市场利率的变化所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银行产品创新,利率型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产品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运行方式可以分为净值型产品和非净值型产品.净值型产品是按照产品投资清算价值申购和赎回的理财产品,非净值型产品是按照产品份额申购,按照约定收益率兑付的理财产品.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市场仍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由于预期收益型产品存在刚性兑付,会在银行内部积累信用风险,随着理财规模逐渐扩大,为降低风险,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过渡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以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重要的投资品种,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而银行理财业务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收入中与"存,贷,汇"并列的第四大收入支柱。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个人理财业务也被银行业普遍看好,银行理财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但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也面临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差较大的原因有哪些?对于银行业来说,怎样合理的估计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何建立合理可靠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本文针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复杂现状,建立商业银行绩效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以23家商业银行发行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为样本,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理财产品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理财产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刊》2005,(6):8-8
光大银行推出银行业首个以人民币投资,获得美元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A计划”,这意味着国内银行拉开了人民币间接投资境外金融市场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巫彬 《商周刊》2013,(2):53-53
哪里的利润高资本就会追逐到哪里,这是投资最基本的法则,但是。高利润意味着高风险。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衡量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特别要关注产品投向。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可谓饱受非议.先是中国银行行长肖钢在《中国日报》发文警示,部分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庞氏骗局”,继而,两家银行相继爆出和理财产品有关的丑闻。  相似文献   

10.
一位从事律师行业的网民认为,市民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首先要看清产品主体,“简单说,就是盖章的是什么部门,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其次应增加知识,因为理财产品众多,都附有合同,而且都很长,看不明白的情况下不要签,找专业人了解后再作决定;另外,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不要只看收益,也要看风险;该网民还表示,“但凡需要推销的,都可能是想买的人不多的产品。如果真划算,银行内部早就买光了。”  相似文献   

11.
陈荣峰 《经济师》2009,(9):50-51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居民储蓄的不断增长,外汇理财产品慢慢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银行也推出了不同的外汇理财产品。文章通过考虑各种外汇产品相关性情形下,利用资产组合理论对外汇理财产品组合进行定量分析,说明如何更加合理地外汇组合采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理财产品在理论设计上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但是,近年我国市场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负收益的现象。文章选取我国银行2009年至2010年发行的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分别对其收益与风险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总体呈现收益与风险非对称且中外资银行的产品收益与风险特征差异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善产品收益与风险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话铃响了:“先生,你需要投资商铺吗……” 短信来了:“你好,XX银行专享理财产品火热来袭,产品代码XXX……” Email打开:一款收益很高且能保证本金安全的信托或理财项目…… 无论你想还是不想,念还是不念,理财投资就在身边.面对花样繁多的理财产品,纷繁复杂的投资信息,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对大多数看热闹的外行投资者们,一个懂门道的理财顾问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商周刊》2012,(26):58-59
银行理财产品,其实就是由商业银行囱行设计并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通过投资者的份额购买,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或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再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虽然这和存定期存款一样在银行办理手续;但其中的风险和收益都是完全的两码事。  相似文献   

15.
年后银行通过高收益产品抢客户,收益率在5%-8%的产品扎堆出现,最高预期收益超过7%的高达30款短暂的冬天过后,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卷土重来,记者走访多家商业银行发现,节后理财产品的发行速度大幅提升,预期收益水平也比年前有了小幅上涨。  相似文献   

16.
国有垄断,固定能源价格,对国有企业进行资金补贴,这些模式都导致经济发展遇到瓶颈,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投资理财产品产品游离于政府严格监管的灰色地带,政府可以选择发展自己熟悉的银行金融业务,严格限制投资理财产品的发行。他们也可以选择继续深入不熟悉充满风险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业务。  相似文献   

17.
正每逢岁末年初,几乎都会上演一场理财热潮。回顾2013年年末,各家银行纷纷开启理财产品高收益模式,通过发放高息产品吸收存款,5%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起步价",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更是比比皆是。那么2014年年末的银行理财收益是否会延续这一"惯性"呢?投资人又该如何做好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业务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银行细分客户市场,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各家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无论从数量或金额方面均不断创出新高。但是,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挂钩境外标的资产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接连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情况。一些投资者由对"收益"的质疑上升到对产品的质疑,进而变成对银行设计能力的质疑。因此,本文在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宣传误导之惑 某些银行理财经理在给投资者推荐产品或服务时会片面夸大产品的收益,而将风险或附加条款避而不谈。例如最近挂钩型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风险和收益总是呈正比的,如果一味宣传所谓“预期收益率”而不提示风险就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变相侵害。  相似文献   

20.
宗学哲 《新经济》2007,(3):27-30
春播夏收,对于农民来说,这两个时节是全年收成的关键。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春夏时节在一年中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考虑年终奖、分红等因素,春天个人的流动资金相对较多,历年来银行都要在二、三月份开展各种营销活动,集中展开理财产品的数量战和价格战,因此春节后的这个时间段选择理财产品会更容易一些,而夏季不但气温回升,而且各种理财产品的竞争也更是进入白热化状态。新基金发行“解冻”也使得众多投资者跃跃欲试,希望以投资基金来让全年有个好的收成。不过,理财专家提醒,在这个春夏时节,应避免盲目和;中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谋划全年理财是有必要的,但还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因人而异选择理财产品(银行一般将投资者分为保守型、稳健型和进取型三类),就像农民选择农作物一样,普通人可以选择种植常规庄稼,而掌握技术、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农民则可以选择一些经济作物,这样才能确保实现良好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