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亚明 《经济师》2004,(9):238-239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煤炭企业人才短缺状况 ,提出要从教育入手 ,发挥原煤炭院校专业优势与煤炭企业用人建立供需平衡机制 ,缓解目前人才短缺的危机 ,煤炭企业应选择部分特色专业与定点的原煤炭院校进行长期协作办学 ,成为煤炭专业发展和专业研究的主要支持单位和受益单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博弈模型对于煤炭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煤炭产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小型煤炭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越大,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参与产业兼并重组的能动性越强;大型煤炭企业的规模效应越大,兼并重组对于不同规模的煤炭企业的激励作用越强;耗散系数和政府的态度都对于煤炭产业集中度提升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完善政策措施,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等相互和谐协调。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煤炭企业经过整合重组改造,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但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较重,而我国的税收制度还没有完全体现可持续发展税收理念,没有建构一套可持续发展税收模式。鉴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煤炭需求减少,我国煤炭进口数量增加,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的状况,政府应抓住有利契机,以可持续发展税收理念全面改革建构煤炭行业生态化的税收法律制度,以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王悦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07-208
煤炭行业是高危险行业。煤炭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可以总结为:政府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部门,为保障工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个人的财产不受损失,预防和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制定煤炭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设定企业行政许可、对具体安全事故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行为,直接干预和控制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政府监管,又可以称之为政府规制或管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规范与制约。  相似文献   

5.
煤炭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产业,煤炭统计也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众多煤炭企业产销量统计数据失真,对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煤炭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确保煤炭企业统计数据能够真实准确,正确发挥煤炭统计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欢欢  林丽萍 《时代经贸》2012,(22):150-150
在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煤炭下游行业不景气,煤炭需求下降。本文从国内经济下行、煤炭下游产业过剩、煤炭供给增加、世界煤炭需求下降、美国页岩能源革命等角度分析我国煤炭需求下降、库存上升的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煤炭企业应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煤炭循环产业的建议对策,增强煤炭企业自身竞争力,化危为机。  相似文献   

7.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煤炭企业的生态环境日益关注,但从煤炭行业的情况来看,环境成本研究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煤炭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对此,文章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情况,对煤炭环境成本进行分析,建议煤炭环境成本核算应尽早完善,为煤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何保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根据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现状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步骤以及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具有区域集中性特征,通过产业重组区域内部分煤炭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势力,煤炭企业市场势力的运用是构成"电荒"的又一重要原因,煤炭市场和电力市场双边垄断又使"电荒"现象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期性,由于上述变化在不同的煤炭区域市场政府应采取非对称性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技能人才缺口,与之相对的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对此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应相互协调,建立区域性的高技能人才开发机制,使技能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技能人才整合性开发是整体经济环境下人才资源运用模式的必然发展,在提供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基础、有效降低大学生失业率的同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使得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韩鹏  高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40-241
针对东部煤电化发展现状中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对煤电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上,并围绕教学计划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无缝持续性指导与管理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环节,阐述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为东部煤电化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培养过程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尤其是技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我国的企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弱点,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崛起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这种落后就显得更加突出.这种落后是体制和机制的落后,而归根到底是技术创新人才的缺乏.企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互动机制的建立,能有效解决企业在科技人才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资源。而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却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煤炭企业应该采取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等措施以提高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型家具企业在人才结构、营销服务、市场管理、产品系列化、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应该根据企业自身优势,明确企业定位,更新管理理念,重视人才引进和改善人才结构,打破家族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加强销售人员的终端培训,建立市场信息网络,谋求中小型家具企业的持久发展,始终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从企业角度分析人才流动动因的研究较少,且样本异质性不足。使用Price-Mueller雇员离职模型原理构建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在增强样本异质性条件下,采用有序和多分类离散Logistic计量分析模型,从企业视角定量研究其不同性质、结构形式、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的人才流动性风险概率和动因。结果显示:民营/私营企业、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流动风险较大,人才流动具有主营收入和人员的规模效应;各分类条件下流动影响动因差异显著,一般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较多关注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科研和管理型人才更注重培训、学习、晋升机会和企业文化、制度等,同时不少人才逐渐将工作和家庭生活质量与环境作为其流动主要动因,人才流动新特征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6.
浅议以人为本 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发展"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即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原则和方法,都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职工的需要,并将每个职工视为有价值的人,通过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解决企业的人才发展瓶颈问题,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明确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德尔菲法等科学方法,借鉴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循环经济系统的“灰色性”特点,建立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绩效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评价模型对某煤矿2006-2010年循环经济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既体现了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效,又体现了与理想标准的差距。因此,煤炭企业应挖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点,继续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影响外部企业跨区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征,以我国东中部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实践为例,分析影响煤炭企业跨区投资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黄敏  邵良杉 《技术经济》2007,26(5):15-17,97
提出了煤炭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从配煤的角度入手,根据虚拟企业目标,把虚拟企业目标所要求的一些定量指标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准确地确定能够满足虚拟企业目标定量指标的一些企业。然后,再从满足虚拟企业量化指标的同一类企业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确定满足虚拟企业总目标的合作伙伴企业。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杜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9-191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确立"校企共育、三环相扣、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等步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