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客观上存在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二者的协调配合主要体现在国债规模和结构与货币供应量以及国债基准利率与央行利率调控的协调两方面。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基于货币供应量的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分析结论证明国债发行规模和结构明显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因而为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效率,必须调整国债政策使之与央行货币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地区国债发行量较少,农民很难购买到国债,与农民购买能力、购买意愿不相匹配.本文分析了农村国债发行的现状,剖析农村国债发行在发行宣传、销售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村国债发行工作、改进国债品种、提高国债销售状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债的性质与国债发行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中国的国债发行是很不规范的.本文从准确认识国债的性质出发,对我国今后的国债发行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转变国债发行对象、转变国债发行品种、财政部门自设国债发行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下财政风险问题研究”课题组邀请财政部财科所、国家计委综合司、经济协调司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的有关学者,就国债政策目标、国债发行空间、财政风险度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发展和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完善国债发行市场。国债发行市场主要涉及国债的发行规模、国债品种和国债发行方式等方面。我国国债的规模近几年上升迅速,国债发行市场已经由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我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发行成本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义群  钟兴文 《财经研究》2000,26(11):54-58
本文从我国国债发行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国国债发行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分析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的措施分析等三个方面作出研究。  相似文献   

7.
龚仰树 《财经研究》2003,29(9):34-39
对于今后我国国债规模的扩张,如果按照近几年的速度继续增加,将会给财政带来较重的债务负担,政府偿债能力将会出现不足。因此,未来国债发行数量应该适当控制,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政收支规模增长相协调。否则,国债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荷兰式招标与美国式招标:一个概念的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竞争机制引入国债发行,逐步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招标方式来发行国债。与以前采用的政治动员加行政分派、承购包销等发行方式相比,这一市场化发行方式的采用显著地提高了国债的发行收益。从2003年起,财政部对记账式国债发行的招标规则又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原来以单一价格作为中标价格的做法,而采用美国中长期国债发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已有11年历史,到1991年底,已发行国债一千余亿元。国债的发行对筹集资金,缓解国家财政资金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尚属拓展阶段,缺乏足够经验,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国债的发行办法、转让经营管理机制等亟须改革与完善。 1、国债发行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国债发行缺乏健全的立法保证。一般是每年搞一个国库券发行条例,既不够稳定,也不利于国债长期、正规化的发行,并且缺乏严密的管理机制。 2、现有的国债期限构成不合理,按期偿债压力较大。从11年之中发行的国债来看,前7年期限长,后4年期限短,一长一短,使偿债高峰期集中在  相似文献   

10.
李扬 《金融评论》2021,13(2):1-11
国债在客观上兼具财政和金融的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关键就在于建立统一、协调的国债管理政策.国债与货币供给的联系机制是双向的.一方面,只要具备货币创造能力的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了国债,债务的货币化就现实地发生了;另一方面,上述联系主要体现在央行储备货币发行机制的主权信用模式.国内有必要建立稳定的国债管理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机构,专司国债政策;调整政府债券系列,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国债的期限结构应当多样化;国债市场的运行应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需要;统一推进我国的利率、汇率市场化和健全收益率曲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发行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必须坚持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镇国债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李志刚张林宏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发行市场发展到既有国债发行又有流通转让的、完整的国债市场体系,对稳定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从当...  相似文献   

14.
回顾1993年的我国国债发行总量虽然只有300亿元,但发行却遇到了极大困难,以至于走上行政摊派的老路,被迫限期完成。1994年以后至今国债发行总量不仅一跃而上1,000亿元的高台,而且交易也摆脱了往年低迷不振的局面。笔者以为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主要是由于国债市场出现了五点新改进。即主体结构的调整、自营制度的建立、央行对二级市场的介入、发行与交易的无纸化和国债市场属性的明显增强。(一)主体结构的调整。以往国债流动性过弱的缺陷不完全由于发行与交易机制等市场结构不完善所导致,而主要地取决于国债的主体结构。在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15.
阎慧 《经济视角》2010,(10):45-46
储蓄国债是我国国债发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行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深受投资者的喜爱。但仍有众多有待完善之处。英、美国储蓄国债历经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储蓄国债体系,对我国储蓄国债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英、美储蓄国债发行体系和我国储蓄国债发行方式的简单介绍,对我国储蓄国债改革,在销售渠道、发行方式、品种设计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债期限结构与经济目标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达到了6200亿元.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点,国债有着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功能[1].在国债发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其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对国债结构期限结构的管理.本文通过国债发行期限结构与国债期望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灰色关联分析,将不同期限国债的功能进行区分,为调整国债结构,实现特定时期经济目标提供基础[2].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GDP与财政支出中的投资性支出这两个最主要的变量,建立国债发行规模的EGARCH模型,预测我国未来5年的国债发行量,以此判断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8.
英、美储蓄国债发行对我国储蓄国债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国债是我国国债发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行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深受投资者的喜爱,但仍有众多有待完善之处.英、美国储蓄国债历经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储蓄国债体系,对我国储蓄国债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英、美储蓄国债发行体系和我国储蓄国债发行方式的简单介绍,对我国储蓄国债改革,在销售渠道、发行方式、品种设计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蕾  王长海 《经济纵横》2000,(11):16-18
国债发行规模适度 ,才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从国债规模衡量指标及国际比较看 ,我国既要降低债务依存度 ,又要适度扩大国债规模 ,为此 ,节约和降低筹资成本应是贯彻今后国债发行与管理的最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国债发行市场的发展进程  在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的最初几年里,我国基本上采取政治动员与行政分配相结合的强制分配方式。这种方式与市场经济平等、自愿的原则严重背离,发行难度相当大。投资者缺乏投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单纯地认为是为国家尽义务。当国债发行难以为继时,从1985年起相继进行了改革。但这类改革不是考虑根据市场要求改革发行方式,而是单纯附加优惠条件来吸引投资者,诸如缩短国债期限、提高国债利率等。由于发行方式这个根本点没有改革,人为造成了还债高峰不期而遇并加重了还本付息的困难,陷入了不良的债务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