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灯·语境     
作为一个读者,我感到汉语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地方,近年来有一种玩高深的泛哲学化倾向,“终极关怀”、“话语权力”、“真伪问题”等等“后现代”词汇,是最时髦的陈述。这股玩高深的泛哲学化的新潮,让许多读者欲随不能,更不必说许多读者已经却之不恭了。  相似文献   

2.
宋爽劲  汤立维 《新经济》2012,(11):96-97
一谈到哲学,许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奥和古板,但其实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许多哲学火花都隐匿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体验之中。从这本书中,读者可以领会到周濂对于德性生活、道德、幸福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或许我们都应该停下忙碌的脚步,看看我们是否都在"装睡"。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哲学、心理学等很多领域。纵观他的研究生涯,不难发现他的研究兴趣有两次比较明显的“转身”:一次是从“技术经济学”转向“知识论”,时间大约是上世纪30年代末,另一次是从“知识论”转向“政治哲学”,时间大约是上世纪40年代末,如《奥地利经济学在美国》的作者Vaughn所说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哈耶克已经停止为经济学的读者写作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研究企业经济的过程中,我感悟到“玩企业”实际上是“玩哲学”。尽管大哲学家不一定是大企业家,但大企业家一般都是大哲学家。不过,在大企业家的思维里,对传统哲学上若干重大关系的认识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突破”。实践是理论的最高评判。过去我们总讲理论指导实践,现在倒过来是理论服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首先服从实践,而不是相反。地形变了,地图必须随之改变。这样来应对理论,我们叫做改变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克·霍德金森在1983年牛津版的《领导哲学》第1章中说:“管理是行动的哲学。”“哲学是管理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核心部分。”一篇美国的论文也指出:“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发达国家许多培养管理人才的大学,都将管理哲学列为必修课程。诚然,他们理解的哲学和我们理解的哲学在内容上是不同的,但  相似文献   

6.
本就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对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的两种高等教育价值观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哲学中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等基本问题,认为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趋向平衡并在实践中可以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7.
孙齐鲁 《开放时代》2010,(3):150-158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是冯达文先生新近推出的一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力作。该书的理论贡献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对孔、孟原创儒学之“世间情”的发掘,对汉唐哲学之“宇宙论”模式的反思,对宋明理学心性论之“俗世化”的追问,都别具一格而发人深省;尤其是书中一以贯之的“信仰”与“价值”主题,曲折而清晰,宏大而深邃,或是冯先生对中华民族之精神历程的独到发现。该书的出版,无疑是当今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旧教科书的“本体论化”哲学倾向的表现及其实质,指出:只有通过思维方式的变革,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9.
以“连宋配”为代表的国、亲两党“泛蓝”阵营为应对2004年3月20日的所谓“总统”大选,去年11月前后在“公投”、“宪政”、“统独”等原则性问题的立场上,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大转变。显然,“泛蓝”阵营的政策大转变将对台湾岛内政局、“统独”生态以及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产  相似文献   

10.
全面智能技术的发展面临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智能”是欧洲提出的新概念。它类似于美国的“泛在计算”和日本的“泛在网络”。全面智能技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其中最重要的是隐私保护问题。从泛在计算到全面智能1991年,美国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马克·韦泽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向大众介绍了第三代计算系统的发展趋势——“泛在计算”。在美国研究人员致力于“泛在计算”研究的同时,欧盟也开始了类似的研发。欧洲提出的概念是“全面智能”(AmbientIntelligence)。“全面智能”与“泛在计算”有很多共同点,只是更注重“以人为中心的计算”,更注重泛在…  相似文献   

11.
略论近代以来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彦 《开放时代》2000,(11):46-50
本文讨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史学研究的关系,并就此提出,在各种地理素材进入史学后,易形成的泛定律、时段破碎化危机,抑或是后现代观念下“问题化”即概念化倾向。对思想文化史、社会经济史、科学史等相异领域带来的影响,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  相似文献   

12.
“斯密问题”自德国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提出,已争论了二三百年,至今尚无定论,但如果把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结合起来考虑,把他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看作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探讨的话,“斯密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本文对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梳理,分析“斯密问题”的源起及存在的意义,指出其对我国构建市场经济伦理制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识别泛“胡焕庸线”过渡带及建构本区域和面向全国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策略对全国国土生态安全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揭示我国国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自然社会经济因子在“胡焕庸线”两侧的梯度变化特征,采用梯度分析和突变检测分析等方法,分析诊断各因子突变线并识别突变区域,识别确定了泛“胡焕庸线”过渡带及其空间范围;通过泛“胡焕庸线”过渡带的地学认知,深度剖析其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潜力与挑战,提出建构泛“胡焕庸线”过渡带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战略,以重大工程为关键举措,发挥独特“自然—人文”区域优势,构筑泛“胡焕庸线”过渡带“一带”“二道”“三屏”“多极”的中部生态—经济—文化协同建设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对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虽然拥有优良的资源禀赋,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仍处于被动落后的局面。在“泛长三角”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开始争相讨论安徽在担当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要素条件着手,分析安徽省在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中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5.
罗蒂以他的“后哲学文化”理论而闻名遐迩。相对而言,“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才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目的所在。本文从“后哲学文化”的理论前提、特征描述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后哲学文化”的理论框架,认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既有其时代眼光,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6.
黄杨 《时代经贸》2011,(6):35-36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巴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的表述,实际上形成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双重范式。哲学基本问题只能有一个范武。哲学基本问题的唯一范武是“精神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范式不能随便改变与替换。“思维卸存在。不能置换“精神和自然”范式;“意识和物质”不能等同“精神和自然”范武;“主体和客体”不能替代“精种和自然”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三大陷阱: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经济意识形态即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和“华盛顿共识”等政策 ,其基本特征和原则就是全球化、市场化、自由化 (非调控化 )和私有化 ,以及压低通货膨胀 ,控制财政预算赤字等 ,从而把许多国家尤其拉美国家拖入“西方化”、“私有化”和“边缘化”泥潭。“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我们要未雨绸缪 ,见微知著 ,高度警惕和抵制现代泥潭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虽然高校重科研论文的科研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但“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退化,评价功能的泛化,“核心期刊”引发出诸多负面效应,过度重视科研论文,给高校带来重研轻教、学术浮夸、无效科研充斥等严重问题的冲击。因而,亟待探索建立适合高校科学有效的科研成果评估机制,肃清“核心期刊”的负面影响,还高校一个安静的治学办学环境,以实现高校总体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平衡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刊从这一期起,重开“科学观察”栏目,首先推出陈方正博士撰写的科学哲学系列文章。敬请读者垂注。 我初次接触科学哲学大约是80年代读到库恩(Thomas Kuhn)的《科学发现之结构》,此书提出典范…radigm)的概念,影响极大,可说是风靡一时,被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甚至不少科学家奉为圭执 可是我一口气读完之后却感到极度不舒服,当时亦没有多在意即随手抛开。其后又读到了波普(Karl Pop-per)在20年代所提出来的所谓“证伪说”,那就更有名了,几乎可说已普遍被接受为科学哲学的基础,而且他和许多第一流科学家诸如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诨等有往还,他们无疑也知道甚至可能接受这一观念。然而,在我看来,波普的这个所谓科学进步之逻辑,显然也是错误的,而其中道理并没有多大奥妙,稍有科学基础的人都可以明白。 因此,开始写这组文章时,很自然地我就选择了科学哲学作为主题,并且以否定波普与库恩的理论作为开端,其后又伸展到与科学相关的种种思考,例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生物进化的意义等问题上去。这组文章我一反平素习惯,写得很快,很轻松,任由思绪牵动笔端沿着其实也已经走过的途径前进,漫游了许多领域。这一经验使我悟到,学术本身有时的确是会窒碍新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人学化”的存在主义。其积极方面的意义是激励人通过不断的自由选择和自主行为,去创造“价值”,体现“人”是其所是的精神本质;其核心内容是“存在先于本质”、“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等三项基本原则。萨特的文学创作都是为阐释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服务的,其“境遇剧”代表作《死无葬身之地》更堪称发挥了这种阐释功能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