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非均一评价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只有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谐与永续发展。由于不同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组分和功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内容也不完全一样,因此本文以吉林省为特定区域,利用非均一评价与判别分析方法对吉林省不同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判别、聚类与系统分析,最终针对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体系的前提是客观正确的评价。本研究以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为基础,以区域小流域层次作为研究目标对象,对农业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同时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以金华江中游为例,分析比对该流域内各类型土地间的生态足迹供需情况,进而解释和评价该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金华江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无法支撑此流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流域资源开发不尽合理,废弃物处理效率低,循环经济发展方向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提出了以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导向,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自然生产力和控制区域人口来减低生态赤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芜湖市生态农业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芜湖市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分析,得出该市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不高且生态效益低。由此提出促进生态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芜湖市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模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提出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两大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 -经济-社会耦合理论”,构建了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接影响;生态入侵引致的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效应;“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位于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及大巴山区,属于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和农业大区之一。由于该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三峡生态经济区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快三峡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地理景观,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绿洲农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对新疆南北疆绿洲农业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好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冶理,大力发展农业落后区域的特色农产品产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以缓解农民耕地资源的矛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詹立  赵成江 《新经济》2013,(23):82-83
生态足迹法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计算了桂林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研究发现,桂林市已处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状态。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桂林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安全评价是生态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态安全评价中涉及大量的空间信息,而遥感为信息的快速地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则对各评价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分析,并能揭示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全空间差异。本文通过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方法的综合集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空间多级加权叠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方法,对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双版纳2000年的生态环境安全指数平均为58.74,最大值为98.81,最小值为18.6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高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比低海拔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要好;中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西部明显要好;大坡度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0.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行为以维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通过资本转化保持区域总财富不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区为例,利用2005年的截面数据,采用均方差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生态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区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北各地区的生态农业安全状态处于非安全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的问题,本研究将TM遥感影像与价值评估法相结合,测算出针对研究区域的当量因子表,并建立了只需遥感影像数据即可快速并较为精准地动态计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元回归模型。文章以北京市永定河、厦门市和青海省不同尺度为例,对该方法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生态综合管理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新向 《经济地理》2006,26(6):1062-1066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361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9%;其次是餐饮,为7.7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80hm2,生态安全度为0.5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通过计算也发现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度在增大,说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旅游生态问题应当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和生态型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型产业集群生态服务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比较,以及对生态型产业集群内部结构的分析,明晰了生态型产业集群的生态服务功能内容,确定了其评价方法,初步构建了其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等绝对指标和生态经济价值比等相对指标,并确定了计算方法、相关二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没有明确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为分析生态型产业集群的生态经济效益提供了定量化的工具,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典型的"压力-敏感-弹性"(PSE)特征,据此构建了基于生态压力、生态敏感及生态弹性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而比较选取熵值法为评价方法,使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以阜新市为例,进行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①阜新市生态脆弱性随矿产资源开采阶段的演进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②生态敏感度对阜新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决定性意义;③阜新市生态脆弱性演变规律表明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在"锁定效应"和累积因果循环作用下具有典型的时间累积性,侧面说明阜新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是关键、生态补偿是措施、资金是保障,从而需要加大中央和上级政府在财政、金融、产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衡量。在遵循客观性、重点性、可行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将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视作一个系统,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滇西南山区陆稻改良技术的农户调查,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统计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价体系,并将其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子指标,每个子指标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在各指标指数值的基础上,建立权重判断矩阵,确定反映贡献大小的指标权重系数,根据各指标加权指数值计算子效益和综合效益。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滇西南山区陆稻改良技术采用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系统健康科学深深植根于生物学,生态学,并与保护生物学,生态监测和景观生态学等领域密切相关,这些领域也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指标,较小尺度徨态系统的评价更多采用生态学指标,大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则注重整体性评价,最后,提出了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和维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将金融风险的预警范围分为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体系、经济泡沫、外部冲击以及债务影响等五个方面,具体选择了22项先行指标,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AHP赋权法对我国金融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文章运用新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不同的期限对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中长期还是短期,我国的金融体系都没有发出明显的金融风险预警,但是,也有不少指标处于不安全区域,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适当控制GDP的增长速度;防止经济从危机走向过热的另一个极端;努力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适当降低M2以及信贷发放规模这两项指标的增长率;适当控制国债规模等建议,从而使金融体系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以全国31个省份为样本,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动态和静态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各区域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与区域差异,实证检验我国生态文明的效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2011—2017年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以年均0.03%的速率下降;在四个区域的排名上,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靠后,各区域内部的省份之间差异明显;在区域动态变动趋势上,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提升空间和后发潜力最大,东部和东北地区上升趋势较弱,中部地区整体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