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心,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凸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最重要问题。从实现社会公平入手,缩小差距,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键,进而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人的存在方式决定着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的动因和源泉,社会生产是满足人的需要的途径和方式,辩证地理解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包先建 《经济学家》2006,2(1):42-4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中具体的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个体成长的历史,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抽象出商品生产者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三个阶级的行为逻辑。他对经济活动中的人按研究的进程进行两次抽象,强调对人的分析的真实性和现实性;他规定了抽象的前提与范围,强调抽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他将个人行为的分析融合在社会利益结构的分析之中,并从社会经济的内在机制说明人的行为道德问题。马克思对人的分析方法是经济人假设或其他假设所不能替代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当代中国也是当代世界社会生活的两大主题之一。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目的所在。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与时共进。  相似文献   

5.
明清佛山北帝崇拜的建构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社会里,民间宗教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人们不但编织出各种风俗习惯以调整,规范其社会生活,而且编织出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的更大构架来处理人与宇宙的关系。传统社会的民间宗教系统是十分精致的,并有相当繁复的祭祀仪式。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影响和控制着社会生活。生活在这样社会里的人有这样的自然观:世界是由神(鬼)与人共同统治并通过神(鬼)与人之间的均衡合作加以调节的。对于这样的社会和人,将自然相对立的西方人,是很难理解的。然而,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6.
方传安 《经济师》2009,(2):37-38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回答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和目标问题。它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探索和论述中,而且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坚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做到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  相似文献   

7.
张晓峰 《经济师》1999,(4):21-22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中要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目的,始终贯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育人的理念。值得强调的是,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中所说的人,是指企业人和社会人两个层面。企业人即本企业的全体员工;社会人即社会大众,即消费者和用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据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变,我们可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环境依赖型社会,第二个阶段是环境对抗型社会,第三个阶段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当然,环境友好型社会还正处于建设之中。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三大特征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机制有四个,即观念机制、经济机制、制度机制、科技机制和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与企业的环境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的有机统一。作为社会生态经济人,实现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与协调统一,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与社会义务。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是现代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霞 《商周刊》2014,(5):32-36
策划前言 工业创造供给。城市创造需求;农业社会人们与土地联系在一起,工业社会人与人聚集在一起;农业经济自给自足,工业社会分工明确。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客观上需要一个调节体系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一方面作为自然存在的物质在自然面前表现为自在者,他们处在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之下,客观自然物质和客观经济生活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另一方面,人在自然面前又不仅仅表现为自在者,他们不仅仅是自然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他们具有认识自然和按照被正确认识了的自然的内在规律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的这种能力首先而且基本表现在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方面。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人的这种能力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和谐广东的提出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它体体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13.
美育作为提升人的审美素质、美化人生的一门学科,有利于人的道德完善,有利于造就崭新的人格。确立科学发展观,就是确立和谐协调的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处于一种和谐协调的状态,要求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和完善人类自身,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14.
从二十世纪中叶算起,人类曾经出现过新旧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观。旧发展观强调整个社会的发展要以物为中心,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由于其物本性、片面性、短见性和极端功利主义的缺陷,使人类社会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造成了自然环境恶化、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也加剧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纷争和对抗,从而走向社会危机。鉴于旧发展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恶劣后果,到七八十年代它就被后来形成的新发展观所取代。新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发展,它是先进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的来临,将使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促使经济增长的要素发生巨大变化。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知识的作用,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切。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必须把人的发展——人的知识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能力的增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三大主题.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了"单向度人"的概念."单向度人"特指现代工业社会中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丧失了否定性、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的人."单向度人"导致了工人阶级发生转变,社会变革受到遏制;导致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高度异化."单向度人"既有其理论贡献,亦有其理论局限."单向度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众说纷纭,典型的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各种活动和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人,鉴于此,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方法论、人的属性和人的需要等角度来阐述“经济人”与“社会人”只有互相补充,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给人性提供某种完整的描述。“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人性假设的有机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立身于世的基础。感恩也是一种力量,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有积极乐观主义的精神,奋发向上,力量无穷。同时,感恩也是幸福的源泉,一个感恩的人阳光、健康,知足感强,快乐无比。一个具有感恩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团结的社会、美好而幸福的社会。感恩意识需要培养,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旅游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流活动,对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对外交流等领域,具有其独特的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经济绩效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资本是人们获得权力、决策、资源的规范、网络及组织。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信任、普遍的规范和协会组织。有效的社会资本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重复的影响机制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降低了交易成本 ,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本理论的引入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