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运用2013年重庆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方法,从家庭视角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至少包含社会网络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心理融合、职业融合等五个方面;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合总体水平偏低;制约农民工家庭进一步融入城市的主要是职业和经济因素;家庭月收入等多重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了流动后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因素。生育讨论网的弱关系和网络成员的生育行为,以及个体在城镇的滞留时间、初次流动时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女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个人风险成本主要是指她们城乡流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不稳定性因素、不安全性因素和低保障性因素。基于1012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女农民工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的性别差异和内部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4.
黄国华 《财经科学》2010,(12):65-73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受到外源因素的影响,外源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务工收入、务工收入的成本投入、城市就业市场的劳动需求。本文在构建成本和市场双重约束下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外源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全国29个省市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了外源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影响度。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若干政策。  相似文献   

5.
朱红根 《经济管理》2012,(3):163-171
本文利用江西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虽然有60%以上的农民工对返乡创业有自述偏好,但还有相当部分农民工存在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不一致的矛盾。农民工年龄对其返乡创业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一致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婚姻状况、风险态度、家庭人均纯收入等个体和家庭因素,话费支出、常联系朋友个数等社会资本因素,以及创业环境、创业资源和就业难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的一致性有显著正影响,而外出打工年数则有负影响,但文化程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西省1145份返乡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外部环境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关系,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基础设施条件、国家经济形势、创业投资环境及农民工就业形势等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民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也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不仅是新时期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湖北省农调队调查数据,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对影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因素进行一般分析,并采用AHP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就业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布分别为个人主观意愿、人力资本水平、家庭状况、企业福利、性别、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与定居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8年珠三角九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城市定居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是其定居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农民工的归属感与工资收入、家庭教育、居住条件等显著正相关,与打工时间、年龄、收入缺口、是否存在劳动者权益侵犯等显著负相关。而农民工是否购买保险、是否加入工会、是否接受职业培训等不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及定居决策。这说明我国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工会制度、职业培训政策等并未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利益,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利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职业阶层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求职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对农民工职业阶层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求职网成员的职业阶层趋同性则有负向影响.本研究表明,尽管个体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求职结果有重要影响,但是社会网络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农民工求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工就业逐渐呈现两种不同类型,即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本文利用对农民工调查的数据,对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并且非稳定就业农民工的内部收入差距高于稳定就业农民工的.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就业行业、单位所有制、人力资本、性别和城市等;在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40.52%的工资差异是由禀赋差异形成的,59.48%的工资差异要归结于禀赋回报率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二元logit面板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考察了农民工参保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签订合同可以明显提高农民工的参保可能性,证实了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政策效应。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则揭示了工资收入水平更高、在东部打工以及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可能性更大。农民工退保和新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失去劳动合同对农民工退保的负面作用要大于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作用,工资收入的增长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新参保率、降低农民工的退保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农民工的角度出发,考察其工作的满意度。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根据抽样调查所获得相关数据,引用二元Probit模型,从数量上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满意度的作用方向及其程度。基于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农民工的工作状况与条件、收入水平、各种权益的保障程度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满意度。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如何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安徽省32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阶层内部呈现较大的收入差距;性别、培训和务工地区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低于初中这一状态对农民工收入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间的收入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2008年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民工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工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来宁时间、子女性别、子女个数、子女自身学习情况等。子女自身学习情况是决定其是否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家庭收入是制约农民工继续提供其子女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主要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农民工子女是否继续接受初中以上教育呈正相关关系,但母亲的文化程度比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更显著。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子女的性别已不再是影响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北省641名农村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镇)定居意愿较强,但转户意愿不强且偏好特大城市;农民工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技能水平、是否参加社会保险、是否举家外出等个人特征以及户籍、社会保障和土地等制度因素共同通过对农民工城市(镇)定居成本和收益的影响进而对农民工城市(镇)定居和转户意愿构成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实现"十三五"城镇化目标需要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如何进行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广州、深圳和东莞三个珠三角城市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工作环境、收入、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出发衡量农民工的整体工作满意度,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区分两种就业流动形式——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分析就业流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流动是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都对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要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满意度,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流动。  相似文献   

17.
罗遐 《经济学(季刊)》2012,(1):58-67,73
根据2008年关于农民工定居与城市适应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分析了资本积累与定居的关系。在城时间、进城后职业培训情况、城市交往情况、家庭收入等因素对对定居农民工城市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城市资本积累是农民工定居的积极影响因素;而进城目的、家庭规模、土地承包情况等对定居都产生负向影响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黄乾 《经济学(季刊)》2009,(6):23-30,46
利用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及其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的总体水平偏低,个人特征、就业的行业特征和单位所有制类型等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障和模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改革二元分割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是增加农民工医疗保障需求和提高医疗保障参保率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农民工没有彻底转移到城市、就业不稳定、收入偏低的情况下,应根据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就业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采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等多种模式解决其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南省抽样调查的529份农民工回流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回流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村、本乡镇和本县城是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的主要选择地,本乡镇和本县城也是农民工回流创业的首选区位,而本市、外市回流农民工较少。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务家和经济收益的平衡。影响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农民工年龄、家庭中小学生数量、家庭农民工数量、人均耕地面积等。农民工流动与回流实际上均为农民工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与变动,其取决于不同区位的粘性大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在北京就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和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数据来源于2004年开始的、每2年进行一次的、在京就业的500个“80后”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跟踪调查和入户访谈。在对2010年11月-2011年3月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因子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程度,得出了制度上的限制、流动就业的类型和个人的资源禀赋条件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