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金融支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我国促进经济结构转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DEA方法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以此为基础构建金融支持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市场性金融支持行为在经济波动期存在效率缺失;金融支持效率的实现伴随风险的增高;在间接融资驱动力不足情况下,直接融资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分析结果认为,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需要充分发挥政策金融的引导作用,突出银行的支持功能,推进金融服务多元化,提高产业的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美“科技战”导致仅依靠市场化企业家创新机制不足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产业政策施以援手。本文使用手工整理的2007—2021年产业政策新数据,将对产业政策的研究由产业领域拓展到金融领域。研究表明,产业政策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从而降低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业政策因过度依赖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阻滞了金融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形成,使得金融结构在产业政策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政府治理能力越强、市场化程度越高,产业政策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效果越强。金融结构具有遮掩效应的逻辑机制,启示制定产业政策时注重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将既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提升产业链安全,又能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提升金融安全,一举两得优化国家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3.
各国的经济规模、文化、历史和技术创新的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存在形式可谓是千差万别。依据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将金融体系划分为两类:以“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大模式。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是指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主导型是以间接融资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从金融发展理论看。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这两种体系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在风险分担、信息处理、融资功能和公司治理方面,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各有利弊,关键是要配合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并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支撑体系。迄今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举措,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特征及其金融需求与传统融资模式之间存在不匹配性,导致当前金融业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金融创新进一步改造传统融资模式并创造新的融资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2010-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经验研究发现:(1)内部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的正面效应;(2)股权融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债权融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抑制作用。在考虑企业异质性之后,上述结论对融资约束程度低、年轻和小规模企业同样适用,但融资约束程度高、成熟和大规模企业自主创新则主要依赖于内部融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融资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中,融资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私有产权的企业中,企业自主创新主要依赖于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对企业自主创新产生负面效应。本文还发现,企业集团化经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融资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在企业内部融资相对稳定情况下,应该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水平,以达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得益于金融的强力支持。本文在分析发展态势和金融支持最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具体的金融支持方向,融资方式应以政府投资引导资金为支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融资决策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改进Wurgler方法,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考察了当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水平,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与产业的技术效率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选取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11个季度的数据进行面板PCSE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整体不高;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特点考虑,应当从提升产业技术效率、缓解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长期内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契约环境等方面来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关键核心技术,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只能依赖于自主创新,而非技术引进和模仿。产业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同样证明,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所在。因此,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主创新的价值观,加强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及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拓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并打造全新的产学研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金融体系比较与演进: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直接融资(保持距离型融资)和间接融资(关系型融资)在一国金融体系中比重的大小,我们可以大致将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简单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和金融中介(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应该采取动态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考察;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机制发挥上不存在明显差异;极端型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差,混合型金融体系稳定性较好;民法法系国家容易形成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普通法系国家容易形成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中介与市场的竞争、银行经营制度、经济国家转轨是影响金融体系演进的重要因素,金融体系的演进符合路径依赖理论,金融体系的设计应该采取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身特征及其金融需求与传统的融资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性,导致当前金融业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该文首先在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周期阶段对金融支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探讨了处于不同周期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模式,提出了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吴崇  顾丹  张佳奇 《技术经济》2024,43(3):51-63
以“逆向混改”现象普遍的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两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民营企业“逆向混改”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逆向混改”对民企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逆向混改”可以有效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民企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机制检验发现,“逆向混改”具有促进专业化发展和融资约束缓解的“双重功效”,有利于促成民企绿色创新发展的“护城河”和“蓄水池”。基于代表性产业比较分析发现,环境规制的合理设计及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民企“逆向混改”对绿色创新的协同效应;创新补贴政策的适度强化及激励,可以有效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民企“逆向混改”对绿色创新的互补效应。研究揭示了“逆向混改”推进民企绿色创新的影响规律,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启发。  相似文献   

12.
按照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有关经济追赶的两种机会窗口理论,“第一种机会窗口”不可能存在追赶机会。但是,由于产品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第一种机会窗口”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大量地出现了,那么,这是否有追赶成功的可能呢?本文通过对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案例研究,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无法承担起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重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仍然试图通过“第一种机会窗口”即继续沿袭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应对新工业革命。为了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第二种机会窗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亟须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观点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研究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性,首次系统开发了传统产业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影响要素测量量表,并以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拉动、投资拉动和政策与制度保证4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物联网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的发展阶段、参与主体和网络属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被分割成多个子阶段,在环环相扣、同步上升的子阶段中建立技术标准化子目标和微观运作机制,子目标和微观运作机制产生于多方参与主体的互动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参与主体呈现出数量多、类型多、产业链覆盖面广的发展趋势,基于众多参与主体互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具有节点多、强弱地位各有不同、存在多种网络结构和结构洞等网络属性。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平 《当代财经》2011,(11):105-11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走向经济复兴的重要选择,这些新兴产业正在推动人类进入一个绿色发展的新阶段。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借鉴国际战略性产业的发展经验,梳理国内产业背景,解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由此提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4亿元,比2011年的4132.1亿元增长66.1%。但是,产业分散,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对策主要有:发力三大主攻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合肥经济带、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扶持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的开发区路径,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市场化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TRIZ理论作为国际公认的重要创新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TRIZ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范式不确定、知识产权及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从制约技术创新的瓶颈、路径分析、创新方案确立等方面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方法问题,针对产业技术创新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分别制定出合理的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