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榕江县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把乡村环境、生态、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深度体验旅游。巴拉河流域是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点,但其在黔东南旅游圈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黔东南旅游圈旅游业的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仍不相称,通过分析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必然性,提出巴拉河乡村旅游与黔东南旅游圈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2)
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对文化而言,旅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旅游的兴旺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繁荣。对旅游而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文化、寻找文化差异的过程。将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旅一体化发展,必将促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文章主要从分析石林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以及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瓶颈,来探讨提出民族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黔东南州郎德上寨居民的问卷调查,分别研究了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以及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分析发现,郎德上寨居民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正面的旅游影响感知程度比较深,而负面的旅游感知程度较浅。黔东南州应该从加强民族旅游的宣传营销、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决策的程度、突出地方特色、保存当地居民的居住格局三个方面入手,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文化凝聚着某一地域特有的民风习俗,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因其娱乐性与地域性的特点,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遂成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借鉴国内成功的文化旅游模式,实现甘肃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这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超越外源式扶贫,构建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为主体的内源式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是消灭贫困、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不二之选。通过对黔东南岜沙苗寨旅游扶贫实践的实地调查发现,社区"贫困文化"的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贫困人口资本匮乏及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话语权的缺失是制约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生成的主要原因。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内生机制构建上,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村寨自组织建设,明晰村寨居民在民族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所得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摩梭文化的开发肩负着脱贫致富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遵从"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是通过确立摩梭文化保护的对象以及摩梭文化开发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从立法保障、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实现摩梭文化生态整体保护与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促进摩梭人居住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布洛陀文化发源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其民俗文化旅游节一直力求成为壮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区域旅游开发的良好载体.目前,珍视并发挥其经济价值,在注重保护与传承的同时进行改良与创新,并赋予其现代社会的新功能,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对此各方争论不一。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滨海休闲文化的旅游名城,秦皇岛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打造独特的旅游亮点的问题正变得日益严峻.文章重点从文化资源因素着手,在关注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客观文化的同时,积极挖掘整合其中的主观文化,寻求主观文化中体现民族文化深刻内涵以及民族凝聚精神的因素,打造以文化为主的特殊的旅游品味.既做到以历史文化教育国民的目的,同时又积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使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健康和谐发展中更好的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1.
杨蕴 《经济师》2011,(6):230-231
旅游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已成为新兴的行业和时尚潮流。黔东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地质旅游资源,有着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对黔东南地质旅游进行简单的论述,并对黔东南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2.
凉山州旅游文化丰富多彩,彝族民俗、摩梭风情、航天科技、红色经典等特质文化成为凉山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元素。在凉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应优先发展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落实旅游发展规划,科学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是每个国家不可推卸的国家责任.媒介相互融合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渠道,新的展示平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传播渠道的更新、传播方式的不同、受众精准化等特点,促使民族文化传播结合民族特色,建立文化自信,适应媒介变化,在变动中寻找平衡点,以创新的内容吸引受众,积攒文化底蕴,从而达到可持续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浅论山西民俗旅游的开发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旅游是当今时代风靡全球的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山西民俗,既独特又丰富,地域性非常强。山西民俗旅游资源现在还只是浅层次开发,开发的空间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应从静态、动态和旅游商品三个方面进行。同时还要进行思维创新、方式创新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基础,因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双语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和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之间的积极融合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的国之要义,语言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讲,语言事业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稳定、团结、进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它与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旅游业的理念趋向一致。生态文化运用于旅游建设,促进旅游生态化发展,同时旅游建设有利于生态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本丈以阳江市海陵岛为例,探讨生态文化与旅游建设之间的互动效应,强调通过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制定居民参与机制、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庄岩  张洪双  亓元 《经济视角》2013,(10):49-50
海南黎族孕育了独特的文化内核,热带滨海环境成就了黎族绚烂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生态开发黎族旅游项目,系统构建黎族文化生态传承,影响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的持续性和生命力,通过对海南黎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分析,合理设计策略,保证有效延长海南黎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生态构成,提升海南文化旅游品质,促进黎族文化生态的系统研发和承袭。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6)
旅游纪念品是传承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就是将旅游地民俗风貌、历史积淀等文化元素整合提炼后,通过实物形式的再次呈现。文章在分析旅游纪念品自身及旅游行业内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多民族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被誉为民族文化宝库和民族艺术海洋,是海内外旅游者梦想的圣地.云南绚丽的民族文化,推动着云南旅游经济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与地方文献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对地方文献在云南民族文化旅游中的作用,以及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构建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