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分析,确定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集群创新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建立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平台;通过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性分析,构建了汽车产业集群三大创新平台:管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品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通过对湖北科技创新平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给出了促进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9年CSSCI数据库文献,借助CiteSpaceⅤ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开展国内创新平台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揭示20年间我国创新平台研究热点及趋势,探究未来创新平台新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创新平台研究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全面发展期3个阶段,且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其演化趋势与政府政策及时政时事密不可分;围绕创新平台的不同类型和建设前因,国内研究可概括为两大热点主题领域,即关于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治理、运行及绩效评价等的研究,以及基于功能逻辑和现实逻辑,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前因分析。建议未来研究除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和智能生产等新趋势外,更应构建创新平台的整合性研究框架,以探究创新平台的“冷启动”机制、动力机制及协调机制等,为创新平台发展提供指引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面向知识经济的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资源的相对短缺,虚拟企业创新平台逐渐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方法。在探讨虚拟企业和创新平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内涵,认为虚拟企业创新平台具有引导与催化、协同、降低风险的重要功能,构建了虚拟企业创新平台的基本结构及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结构。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平台的规范化管理成为当前我国各区域平台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缺乏科学、先进的理论方法支撑限制了区域创新平台的进一步发展。TRIZ作为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其矛盾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原理与方法,同样适用于区域创新平台管理。结合TRIZ对区域创新平台功能、理想解、可用资源、冲突域、矛盾问题解决方法、平台功能优化效果等开展了系统研究,旨在为区域创新平台功能优化与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资源的平台配置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创新资源配置与区域创新平台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区域创新平台是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模式。它能够充分利用存量创新资源,形成和开发新的创新资源。并提出了基于区域创新平台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7.
组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平台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撑条件,是将我国高校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有效方式。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在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并就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组建及运行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成长的创新平台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平台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支撑,它是由创新网络、知识库、学习系统、技术基础设施、创新文化5要素构成的立体结构.通过创新平台构成要素的有机联结,以及由创新网络、知识库和学习系统组成的核心层与由技术基础设施和创新型文化等组成的支撑层的互动,可以完成企业创新平台的构筑.通过创新平台,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及外部创新资源的互动,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9.
赵丽  赵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2):126-132
资源型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系统脆弱,资源过度开采后会面临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进行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走上了区域创新发展道路。基于此,创新性提出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的内涵,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平台点极发展模式评价体系,并采用正态云模型,以大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是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其运行过程是在各种运行机制的牵动下完成的。高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涵3方面的内容,即基本调节机制、核心运行机制和关联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王健菊  姜彦  杜旭 《技术经济》2009,28(8):100-103
本文对真实工作预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真实工作预览的内容、实施步骤,并着重分析了应聘者个体化差异和招聘者特征对真实工作预览信息效果的影响,旨在提高企业招聘的有效性、降低离职率。  相似文献   

12.
欧洲创新记分牌(EIS)是欧洲理事会要求建立的综合创新评价体系,每年对欧盟整体创新绩效与世界其它主要创新体的差距,以及欧洲各国的创新表现进行评估。本文概述了欧盟通过欧洲创新记分牌开展创新能力监测和评估的实践,分析了EIS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研究了EIS指标体系的演变趋势,探讨了EIS的分析框架、指标计算方法和最新评估结论,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国家创新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界定创新型经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创新型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从创新资源、创新过程、创新产出三个方面,对浙江、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山东六省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高级科技人才匮乏、技术供给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低是制约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最后,提出适合浙江省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世界产业变革的主流模式,并产生许多创新相关概念。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这些概念相互交叉但又不尽相同,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厘定标准。与国外相比,虽然中国产业创新、创新平台研究起步较晚,但最先定义了产业创新平台。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在全球兴起,为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未来将与中国特色"互联网+"和"工业4.0"的实施工具——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智能生产力,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此,针对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体系下产业创新平台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中几个关系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创新系统是个介于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创新系统。为了适应区域化和个性化需要,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在着手构建和培育本区域的创新体系。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要界定和处理好4种关系,即“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区域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关系,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不同等级的创新区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创新实力。美国创新实力强,整体竞争力表现突出;基础研究能力强,科技论文产出世界领先;企业创新能力强,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创新,不断出台新政策促进创新,提高对创新基础要素的投资,支持创新的商业环境,并且,产学官结合紧密。美国政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手,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有望继续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外贸易创新的技术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系统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技术与对外贸易创新变量的螺旋状相互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变量之间的网络状交互作用、对外贸易创新的技术支持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国对外贸易创新的技术支持系统存在着软、硬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和技术核与对外贸易创新变量的交互作用不强等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的挑战下,走创新发展的道路是我国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创新发展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通过对三种创新模式在国内外实践的考察,可以看出,每种创新模式的成功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中部的实际特点,认为中部地区应选择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徐新  高山行 《技术经济》2011,30(8):11-16,25
在提出自主技术创新定义和测度指标库的基础上,根据定义内涵删除了不合适的测度面,比对了各测度面及其指标,归并含义相近的测度面和指标,保证测度面及其指标的唯一性和覆盖性。根据自主技术创新过程构建了逻辑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净化及补充了相应指标。分析结果指出,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测度应包含3个测度面,它们又分别包含5个资源指标、12个能力指标及2个技术成果归属指标。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roughout its twenty years of existence, a Brazilian research network, RedeSist, ha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of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The first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RedeSist’s focusing device of Lo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Systems (LIPS), a combination of the Systems of Innovation framework with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Latin American Structuralist Approach and to explain the main tools devised to capture collective and systemic processes of 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every LIPS is inserted in specific, local, regional, national and global systems. The second objective is to discuss the Brazilian experience i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LIPS policies as part of its industrial and innovation policies. The concluding remarks attempt at recuperating the most important arguments of the discussion and at highlighting the advantages of creating and using contextualized and systemic theories, concepts, indicators and policy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