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占主导地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国有经济要从部分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要进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并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国有经济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要占垄断地位;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要保持优势地位;在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领域,要支持发展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高技术产业领域,要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从行业布局上看,通过调整,国有资本在竞争性行业已大规模退出,目前国有控股工业…  相似文献   

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两方面任务:一方面是产权变革,实行产权多元化,特别是要促使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另一方面是对仍要保留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已有成功经验主要是在产权变革方面。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确定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方针。这一战略部署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国有资本的…  相似文献   

3.
一、认清形式,明确目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宝安自建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区属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国有企业数量逐步减少,国企资产质量有所改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利税逐渐增加。但是,我区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仍然是阶段性的,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整体效益还不够  相似文献   

4.
一、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流动与渗透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的支柱地位不容动摇,无论如何进退都必须确保其增强活力,更好地发挥应有功能,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国有经济的进退领域和行业已经比较明确。1.在关键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根据一般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功能定位和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国有经济继续控制三种行业和两类企业,即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重要军工、印钞等),自然垄断的行业(电信、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自来水等),提供重要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年来理论、政策的突破和实践探索,应当说在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这个基本问题上已经有了重大推进。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明确了新体制下需要国家保持控制力的范围,即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自然垄断领域、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领域、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二是提出了减持国有股,实际上是在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中国有资本的退出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维荣 《发展研究》2000,(11):32-36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联系福建国有工业的实际,本文着重从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角度,探研福建国有工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提出世纪之交及今后十年内调整的方向与对策。 一、福建国有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一)调整目标 在新世纪头十年里,福建国有工业结构调整应设定这样的基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资本退出的必要性及存在的误区1.国有资本退出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讲,国有资本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政府投入、所有并控制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叫公共资本,它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发挥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政府投入,参与竞争并追求最大盈利的资本,这部分资本叫竞争性资本。长期以来,我国在投资领域缺乏公共投资与竞争投资的界定,国家几乎对所有的产业投资都“大包大揽”,不加区分,特别是地方政府出于发展自身经济的考虑,对短期经济效益明显的加工工业青睐有加,使财力向竞争性产业过度倾斜。这种国有经…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我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党提出“坚持有进有退”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面临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当务之急是人的问题,即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问题怎么办?理论和实践有了一些探索,但系统性的研究很缺乏。2005年2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谢茂拾教授的课题研究成果《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与就业制度变革研究》(200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时地适应了这一需要,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总览该著作的内容,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国伟 《经济论坛》2002,(16):57-57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和任务,对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加以具体化,指出它们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这就为国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但在实际操作中,“国退民进”工作进展并不顺利,这里关键是在我…  相似文献   

10.
一、必须正确认识民营经济早在2000年,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河北实际提出:要按照“一退、三放开、三支持”的方针,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即: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有资本大部分要逐步退出,集中投到需要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放宽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国有资本需要退出的行业和企业放开让民营经济进入和置换进入,需要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放开让民营经济参股进入,凡允许外资经济进入的领域放开让国内民营经济进入;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中以民营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退出壁垒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要依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行业有选择地进入和退出,本文就现实中存在的阻止我国国有企业退出的各种壁垒,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退出壁垒,以及作为特殊性存在的退出壁垒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退出壁垒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以期真正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引导我国规模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国有资本逐步向基础性领域和重要行业集中,但这种调整主要是通过增量投资来实现的,存量国有资本仍然存在于大量不重要的行业和领域,而且退出和转移速度缓慢.同时,国有资本也未能很好地发挥提供公共服务、支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政策功能.从过去十多年的表现来看,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具有“逐浪”和“逐利”的特性,这是导致国有资本布局调整难的客观原因.此外,缺乏国家所有权政策和调整主体,也是重要原因.未来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方向已非常明确,关键是要顺国有资本的特性行事,并在高于实体企业的层面建立布局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宏伟  袁伦渠 《生产力研究》2006,(12):193-194,246
国有经济退出意味着国家放弃对就业保障的承诺或停止对国有企业财政补贴,目的是威胁企业,促使其提高经济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显性和隐性流失。国有经济从非国民经济命脉行业的退出势在必行,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国有经济退出的市场障碍分析边界刚性的约束、国家租金攫取带来的保护、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以及资产专用性引起的沉没成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发育滞后。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但不是完完全全的彻底退出;国有经济选择进入重要的行业和关键性领域,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容许非国有经济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周光明 《经济前沿》2004,(2):i032-i034
宝安自建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区属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国有企业数量逐步减少,国企资产质量有所改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利税逐渐增加。但是,我区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仍然是阶段性的,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国有企业整体效益还不够高,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进展较慢,介入行业过多,国有资产营运监管体系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世纪 80年代 ,我国就开始了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十六字方针 ,给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更大的权限。党的十五大以后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 ,“政资分开”的改革获得了重大进展 ,同时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的职能有所归并。但是从基本方向到具体政策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许多重大问题 ,特别是产权关系不清…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本因其特定的背景及所承担的经济、社会职能,与其他资本相比存在一定特殊性。学术界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预算编制主体、预算编制层次、预算的性质、国有资本收益征缴标准、预算支出安排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未来应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法律法规、绩效评价、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关系等问题上进一步拓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一、“减持”国有股的必要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加快企业制度创新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这个时期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明确的部署,这就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在其它领域,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同时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同时还提出,要“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  相似文献   

18.
一、资本经营与抓大放小相结合,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成功地推进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必须根据“抓大放小”的精神,加快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主动收缩国有资本战线,逐步提高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国有资本的配置比重,促进国有存量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来,向高效益领域转移,促进国有中小企业资本向大型强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聚集。当前要促进优势企业运用兼并、收购与重组等手段,实现优势资产的快速膨胀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指国家从商业银行中抽回国有资本,不再成为商业银行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国有资本退出不仅是指作为资本的资金退出,而且还包含国家所有者权利的退出,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权的退出。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在银行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有资本退出。韩国危机前和危机后分别进行了两次银行民营化,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中国台湾地区公营银行民营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有颇多借鉴之处。而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的商业银行在其民营化之前与我国银行有更多相同之处。因此,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退出情况,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与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退出问题,如退出时机、退出模式、退出程度等的解决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洪名勇 《经济师》2001,(10):77-78,85
文章对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通道进行了研究和评述 ,综合起来看 ,发达国家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通道主要有企业整体出售或无偿分配、企业部分出售、关闭等。转轨国家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通道主要有通过直接出售给外部所有者退出、通过管理人员———职员购买而退出、通过全体公民平等获得凭证的私有化而退出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的实际就中国国有资本如何退出竞争性领域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