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处理位置优越,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在阐述"可持续"与"生态环境发展指标"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做好生态城市设计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论述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生态文明指导下的衡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出路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只有通过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两手抓才能真正实现衡阳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党的"十八大"将其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高度。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并在2010年代后进入高峰期。在长达30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有关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界定、建设内容、评价体系及其在具体实践中与国土资源开发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之处,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尽快界定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内涵,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区域、分角色、分时段解构城市生态文明,并重视技术方法和治理理论的衔接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已经成为21世纪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其建设目前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得较快,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交通的生态化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主要交通问题,对生态交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定义和概括,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生态交通规划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一体化交通的生态交通规划原则,构建了生态交通规划的目标体系,并在坚持规划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生态交通规划提出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王琳琳 《环境经济》2022,(12):56-61
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提升城市能级,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生态文化视角,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滕建政 《大陆桥视野》2016,(14):145-145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体城市建设的层次也在不断地提高,从最初满足城市基本的生产经济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演变到城市人文生活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建造。生态风景园林也随之成为城市建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在此就我国生态风景园林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探究,希望对我国的生态风景园林施工能够科学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近年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引发的"邻避"效应日渐凸显,环境利益补偿成为周边公众最重要的诉求之一。文章从探讨生态补偿内涵着手,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环境利益补偿现状和问题,建议拓展生态补偿内涵,将具有明显负外部环境效应的生活基础设施环境利益补偿纳入生态补偿范畴,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推动涉环保项目"邻避"风险防范与化解。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巨大成绩,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在注重"量"的同时,进入到关注"质"的发展阶段,交通强国是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建设交通强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注生态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生态。文章基于新视角对生态交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定义和阐释,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理论,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构建生态交通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2010—2015年交通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交通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交通经济系统在2010—2015年呈逐步下降趋势,交通自然生态系统和交通人文生态系统逐年上升。说明北京市交通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各项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在注重"量"的同时已经开始朝着"质"的方向努力。未来北京市交通发展应继续往自然、人文生态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10.
宋生瑛 《经济论坛》2007,(21):56-58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中的困境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它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环境质量,同时遵循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自然生态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基于Internet平台的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系统的构建方案。系统根据生态住宅小区评价的业务流程,设置对外信息发布子系统、住宅小区环境评价业务管理子系统、参评项目电子文件制作子系统三个模块。系统可实现远程客户端参评资料上传或在线填写;评审专家远程登录系统,对已建成或规划中的住宅小区总体环境进行定性与定量化的评价;系统克服了传统单机评价系统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参考租金测定与空间分布——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屋参考租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区片、路段等均质地域的房屋,按照商业、居住、写字楼、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测定并定期发布的市场平均租金.它是地方政府租金课税的重要依据.文章探讨了房屋参考租金测定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利用2007年广州市房屋参考租金成果,分析了房屋参考租金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居住与商业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功能要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提高紧密相关。以长沙为例,应用GIS技术从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指出了居住空间与商业空间发展不匹配和居住空间布局与商业业态布局不匹配是长沙居住与商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探索和建立我国城市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倡导下,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建立一套标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推广和发展绿色生态住宅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住宅小区评价体系并结合政府相关规定构建了生态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实例的应用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生态住宅建设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景观除了功能性景观规划外,还应包括视觉艺术的环境景观设计。近年来城市道路蒂观绿化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目前城市生活性道路景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房地产业兴起而客观造成居住小区范围内道路绿化景观日益改善这一现象,以南京市江宁宏景大道加州城小区边界道路路段景观为例,将其与一般路段对比,分析其在景观绿化中的优势之处,探索出一条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即责任到单位的“分区包干制”,以期在新城区各类型道路的景观建设中,起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迎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浐灞生态区确立了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河流治理、生态湿地及绿地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在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建设思路引导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建设规章制度及执法体系,完善生态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经济高增长、资源低消耗、环境污染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名海 《经济地理》2004,24(4):485-489,498
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过程,从用地变迁、CA模拟、形态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运用GIS技术进行用地、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建库和可视化表现,运用CA模型对四个主要历史时期主城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度评价,分析了空间增长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for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land among the residential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and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The model is used to derive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i.e., the capital per unit of land, in the residential and transportation sectors. Tw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re discussed: a central planning agency, and a competitive market. It is shown that the externalities imposed by traffic congestion results in the market city being larger (for the same population), and with flatter density profiles.  相似文献   

19.
论住宅需求,居住选址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杜德斌  崔裴 《经济地理》1996,16(1):82-90
本文从居住区位的需求出发,分析影响居住选址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城市居住分异的基本规律。根据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分化的现状和趋势,将我国城市住户划分为工薪家庭、高收入家庭、单身和夫妻家庭、"空巢"家庭和"外来人口"五种类型,分析预测各类住户居住选址的基本倾向。最后以深圳蛇口工业区为例,剖析我国城市中正在出现和即将出现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