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股票信用具有软约束、高风险特征。我国股票信用缺失严重,表现为,随意更改募集资金投向;严重的财务造假;普遍的低分红;市场过度投机。这种局面与整个社会信用缺乏有关,但主要是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权约束软化、对失信违规公司惩戒不力及政府对股市隐性信用担保等带来的结果。建立健全股票信用,应改善整个社会信用,调整公司股权结构,强化流通股股权约束,逐步解除政府对股市的隐性担保,建立社会对上市公司股票信用的评价机制,尤其是要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加大对失信违规公司的惩戒力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具有明显正外部性的非正式制度,信用文化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正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中国各地级市的专利被引用数据,从社会信用文化“软”约束的独特视角出发,重点检验了社会信用文化对创新知识溢出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社会失信环境阻碍了城市创新知识溢出,不论是个人失信指标还是企业失信指标都验证了这一结论,尤其是在发达的大型城市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失信环境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知识溢出的水平,而把人力资本管理与人才信用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进一步缓解创新知识的外溢“壁垒”;与此同时,考察失信名单公开的“冲击”效应和信用城市试点的“示范”效应,应用DID和DDD的检验方法,证实了信用政策能有效缓解失信对城市创新知识外溢产生的阻碍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健全事前甄别和失信惩戒制度,完善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发挥政府诚信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优良的创新知识溢出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市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公司上市后很少退市,即使上市公司达到退市标准,也可以通过政府出面或利用政府的作用将某些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壳”中,以保证上市公司股票继续在股票市场中交易。这种现象的实际效果犹如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给予投资者的一份类似看跌期权的看跌担保。本文利用模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股市中这种看跌担保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市场投机者的行为和投资收益的影响,分析了退市的数量标准在减少看跌担保对股价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7—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剖析了政府隐性担保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该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或融资约束偏紧的公司,以及金融分权程度较高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政府隐性担保提高了企业获得优惠贷款和税收优惠的概率,并且通过缓解“财务风险”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基础上,政府隐性担保亦能增大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本研究为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完善信用体系培育信用产品——美国信用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要建立对从事信用服务企业的惩戒机制,信用服务企业要明确行业规则,提高行业自津能力;其次,要明确对失信者惩戒的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金融系统和非金融系统分类管理;第三建立与失信惩戒相适应的司法配合体系,让失信者以相应的形式抵补失信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难以对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利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分类表决机制赋予流通股股东更多自我保护的权益,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对话机制,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经营层的有效制约,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弥补股权分置导致的股市的体制性缺陷,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制度准备,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1·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特殊,存在国有股、法人股等特殊股票。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没有国有股与法人股之分,无论大小股东,所持股票都是公众流通股。而我国目前场内不能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大概是可流通股的2倍。在股权分置状况下,考察市场规模更有意义的应是流通市值占GDP比重,只有这个指标才能反映市场可能被操纵的程度。所以,仅就我国市场规模而言,目前推出股指期货火候未到。另外,我国的股市一贯有政策性的特点,尤其在目前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中,政府行为的痕迹很重。这就可能出现人为控制股票指数的行为,达到逼空或逼…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和基础环境确立了政府的隐性担保人角色.这一角色引发及强化了投资者与政府、上市公司和国企与政府、证券公司与政府的一系列市场博弈.目前的许多市场消极现象都可由此得到说明.政府逐步解除隐性担保契约、摆脱尴尬角色定位的关键出路便是响应和满足市场的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通过对征信国家失信惩戒机制的研究,为我国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中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并存的股权分置问题,使得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首先分析了股票全流通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显著特征,然后提出了上市公司并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征信国家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本文通过对征信国家失信惩戒机制的研究,为我国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梅波 《经济与管理》2012,(11):41-47
基于我国制度背景,先对不同优先级债务的治理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再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内生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质抵押、保证融资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作为次级债务的信用融资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且显著,与理论上具有优先债务清偿权的质抵押债务的治理有利于公司绩效的增加相悖,担保型融资存在软约束,其治理功能不及信用融资,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自身信用的重要性超过了与此往来间的担保关系,信用损失大于担保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从资本利得收益权角度严格区分非流通股与流通股是同一公司内部两种不同类型的股票,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股权分置本质是成功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关键。同时,对股权分置试点改革制度安排与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可能存在的隐患,也有助于股市制度安排的完善以及股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园  聂艳明 《新经济》2022,(1):63-67
股份回购是指股票发行者利用现金或债务融资等方式购回公司流通股的行为,购回的股票可作为库藏股或注销,回购后的每股收益、资本结构及股权结构往往也会随之变化.因此,上市公司常常将回购作为市值管理、价格支持或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的工具,但是融资约束的存在制约了公司的回购计划.另外,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市场会对存在投资泡沫或过剩现...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约束机制是针对公司经营者或经理人而设计的一套控制、监督制度,目的在于防止或减轻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其他治理相关者的利益损害.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中主要有三种约束机制:股权约束、债权约束和市场约束.本文拟对上述三种约束机制的特点等作一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约束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失信惩戒制度是针对失信者失信行为进行惩戒的一种制度,其具有惩戒功能、震慑功能和奖励功能,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与维护的重要环节.中国现有的失信惩戒制度主要以传统的法律惩戒为主,存在诸多缺陷,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现代信用道德文化的培育,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专门的失信惩戒制度.中国失信惩戒制度的构建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事前的征信机制设计、事后的惩戒机制设计以及配套协调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9.
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文献表明,公司的控股股东一般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从中获取种种隐性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转让交易中,控股股份与非控股股份在转让价格上的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约为流通股市价的4%,相当于非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转让价格的28%。研究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越强,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高;而公司流通股规模越大,则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便越低。同时,公司负债并不能成为约束大股东掠夺行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环境违法违规声誉惩罚为测度对象,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具有创新性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缓解市场声誉惩罚失灵问题的逻辑和机制。实证证据表明:(1)在市场声誉惩罚失灵的环境领域,我国环境违法违规上市公司受到了显著的声誉惩罚,达到市值的-1.52%,占比总惩罚的98.06%。(2)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是我国环境违法违规受到声誉惩罚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资本市场所反映出的总惩罚效应的主要来源。(3)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环保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克服了我国以往对环境违法违规企业惩罚不当的问题,将环境违法违规成本提高至与主要发达国家可比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