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由于种种因素所导致的土地使用不当或开发过度而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此,文章在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活动和不完全合约的特征以及土地质量的动态演变下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土地最优租赁模型。受投资和自然侵蚀(主要指土地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的影响,土地质量将随时间而改变,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以固定报酬为租赁者参与条件,土地所有者的最优为投资与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土地所有者的最优合约由三个参数(单位投资成本,产出分享比例参数,为固定支付数量参数)决定。模型显示分成制合约能够对土地租赁者给予足够的投资激励,土地所有者可以取得投资和努力投入的最优。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融资新模式--土地整理基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国外融资途径。在国外,土地整理的经费一般都是由中央、地方和土地所有者共同承担的,资金的筹集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如德国由联邦政府投资48%,州政府投资32%,土地所有者投资20%;日本的土地整理由农业省负责50%费用,都道府县和町村各负担20%,农民负担10%;英国政府采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模式共同负担土地整理费用;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土地关系和土地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除了承包经营以外,主要还有:一是改变了土地使用权从无偿变有偿,水稻生产实行有偿承包,渔塘、经济作物地运用市场机制,实行投包经营;这一做法明确了土地所有者(集体)的收益权,重申了集体是所有者,它改变了实行"大包干"以来人们认为土地已分给农民所有的观念,是对土地所有权的重新界定。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步伐的加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管理:"三权分离"与收益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玉廷 《经济问题》2005,3(1):21-23
实行城市土地管理体制“三权分离”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按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取得相应的土地收入。绝对地租归中央人民政府,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归地方人民政府,平均利润归城市土地的实际使用者。实行“三权分离”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可以使城市土地所有权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有利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类型 一般来讲,公平即公正,在这个前提下,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有四个标准可供选择:第一,要素投入与要素产出是否对称。要素即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产(金)、技术等。各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取得相应的收入,劳动者获得劳动收入,土地所有者获得土地转让或增值收入,资产(金)所有者获得资产(金)收入。人们如果获得了要素以外的收入或者要素投入与要素产出不对称,则被视为不公。第二,劳动与收入是否对称,即是否按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时代,地租的内涵已经改变,劳动者不再直面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在契约合理的原则下直接缔结契约进而确立地租关系。农业资本家以地租预付为代价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并将地租作为成本的一部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由此,通过对地租的演绎分析,归纳总结出一种新的资本运动形式,即资本转嫁。通过探讨资本转嫁在非地租要素中的应用,分析资本转嫁和资本转移的辩证关系,进而明确成本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与利息作为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一样,绝对地租也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利息"。使用土地不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绝对地租,是违背土地所有权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绝对地租是级差地租的基础与平台载体。绝对地租的存在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绝对地租来源于利润平均化前的扣除。扣除的价值实体构成部分的不同,形成绝对地租Ⅰ和绝对地租Ⅱ。  相似文献   

8.
<正>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土地产权关系模糊,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重要障碍。一、土地多权分离的基本含义土地生产资料权利可以分离是一个客观现象,马克思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一点。他说:“在劳动地租、产品地租、货币地租(只是产品地租的转化形式)这一切地租形式上,支付地租的人都被假定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他们的无酬剩余劳动直接落入土地所有者手里。”在这里,收取地租的是土地的所有者,而交付地租的农民是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和占有者,占有和所有是有严格区别的。列宁也说过,在国有的  相似文献   

9.
尚国Fei  李洪泽 《经济论坛》2000,(5):32-32,35
地价是在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流转的基础上产生的 ,是土地资产在土地市场中转移土地权力的衡量标准。地价管理政策则是政府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规范土地市场中的交易行为 ,调控土地市场中的地价变化规律 ,维护土地市场稳定 ,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而制订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我国土地市场从无到有 ,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城市土地地价管理政策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需要在工作中加以改进。一、存在问题1 经济适用房建设征用农地。一般情况下 ,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陕西、广东三省的调查,剖析了土地问题在基层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影响.它们的一个主要共同点是:在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土地时,由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浙江和陕西的案例揭示了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它们源于各级政府对以土地为基础的借贷的日益高度依赖.广东的案例则表明,集体土地所有者规避正式的土地征用过程,将集体建设用地投放市场,加速了地方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制度相配套,促进了我国土地一级市场的发展,但其运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具有主导性,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是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应加快土地一级开发的立法进程,减少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土地出让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折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113-116
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实施,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使土地出让金调节土地的利用,改进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土地出让金制度也带来一些弊端,需要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管理,由此对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探讨应运而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实质,及我国现行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利弊可看出,通过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在国家、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能够有效调节市场竞争关系,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正> 土地价格和使用土地付费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着土地价格?占用土地单位是否应当实行有偿占用,即按期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土地使用费?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之一。它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尽管现行土地出让制存在着弊端,但以房地产税取代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用来反腐败、抑制土地投机和化解金融风险,则过分夸大了房地产税的功能,是不现实的。通过出让等方式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体现的是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财产关系。解决目前一次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确定中的“寻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实际上是政府、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和其他利益主体,对在土地管理、占用、利用、转移等过程中所形成的土地收益的分配和再分配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价的持续快速上涨,城市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地租、地税和地费三个层面,剖析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地租理论奠定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地租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国家依然是土地的所有者。“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把地租——虽然是用发展过的形式——转交  相似文献   

17.
林佩群 《生产力研究》2006,88(11):187-189
委托——代理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大中型企业存在的共同课题,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就在于由于最终所有者的虚拟性,必然存在“所有者代表”的角色,在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治理问题之前,必须解决所有者与所有者代表之间的治理问题。目前,我国政府“行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角色不分,在所有者代表层面上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重塑所有者代表。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国家作为土地的所有者并不直接使用土地,而是由具体单位和个人来使用.而在实践中,具体的单位在使用土地过程中,为获得土地转让及土地附着物拆迁的可观收益,伺机变换土地形态、权属达到目的.这样就形成了单位对外"带方案"出让土地,引起了在确权登记、项目开发监督、风险处置等方面的风险.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聚焦土地"带方案"出让的法律风险,进一步提出了土地"带方案"出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合约同样具有市场中的企业合约特征,合约中也包含对人力资本的利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合约内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循环激励约束结构,企业合约的激励约束结构是“……企业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所有者……”,而农业生产合约的激励约束结构为“……农户人力资本→土地产权强度→农户人力资本……”,在上述分析框架基础之上,利用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从70年代末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把农村土地按人口或人劳,优劣远近搭配平均发包给农户。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不再直接经营土地,经营使用权划归农民家庭所有,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使用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但是,这种按人均包、分散经营和无偿使用的农地政策,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