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能源以及原材料基地在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以2012-2018年四川省城市相关面板数据,判断四川省城市资源依赖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比较四川省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判断四川省资源型城市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并结合理论分析"资源诅咒"现象成因,最后提出应开展新主导产业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人力资本积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科学研究基金的利用效率;完善产权制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完善产业规划布局,明确发展优势,分工合作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以减缓"资源诅咒"效应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诅咒”是中国资源型地区绿色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作为新一轮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产业智能化为破除“资源诅咒”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运用2012—2021年104个资源型城市和171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产业智能化对“资源诅咒”的影响及其机制,得出以下结论: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能够破除“资源诅咒”,而非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对“资源诅咒”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研究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破除“资源诅咒”的主要机制。非资源型城市产业智能化未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因此未对“资源诅咒”产生降低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产业智能化对衰退型资源城市“资源诅咒”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中国证据。  相似文献   

3.
"资源诅咒"视角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演变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自然资源有时也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被称之为资源诅咒现象。在全球资源供给紧张的前提下,在资源区域培育资源型产业集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资源诅咒作用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甚至成为集群发展的障碍。文章结合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了资源诅咒作用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揭示了资源诅咒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资源地区走出“资源诅咒”困境意义重大,但一直被学界忽略。创造性地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引入“资源诅咒”论述中,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资源依赖与GTFP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导致资源依赖与GTFP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总是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即位于“资源诅咒”部分,而当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位于“资源祝福”部分;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资源依赖与GTFP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的要素,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能推迟或阻止“资源诅咒”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依赖视角来看,在非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增长率正相关;在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的增长率负相关。从各城市的地理位置来看,中部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东部地区城市资源依赖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之间呈现J型关系,"资源诅咒"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中期至今,山西省自然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从资源带动经济繁荣到逐渐疲软,再到遭遇"资源诅咒"的艰辛历程;"资源诅咒"现象的出现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本文认为我省需要注重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的产业转换升级,积极引导资源型城市企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才能有助于减轻"资源诅咒"对资源型经济地区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从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资源禀赋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资源型地区也不是一定会受到"资源诅咒"。不论"资源诅咒"存在论还是"资源诅咒"不存在论,都不排除资源型地区可以通过优化利用资源,摆脱恶性循环,把"资源诅咒"转化为"资源福祉"。当前资源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增长,必须从生态发展的视角,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使资源价值最大化地在区域内转化,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不仅与其他类型城市面临共同的"城市病"困境,还面临其特有的"资源诅咒"难题。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能有效化解现实瓶颈。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不断提升供给的效益和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运行机制,进而构建起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资源诅咒现象出现在许多国家,国内很多省份也都显现出资源诅咒.但资源丰富也不都制约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内蒙古为例,探讨其如何摆脱资源诅咒.  相似文献   

10.
资源诅咒破解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我国学者从国内省区层面对资源诅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文章从资源诅咒的定义、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和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三个层面对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做了简评,以期为国内资源诅咒理论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239-241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矿产和能源的开采与经营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以自然资源为主线的产业链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这类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于是发展未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由于这种城市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自身因素的限制,在转型时会遇到很多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方式来跨越这些障碍,走出一条适合它们具体情况的路子,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亮  宋周莺  余金艳  黄建毅 《经济地理》2011,31(8):1277-1282
从资源型城市的基本属性出发,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架构起一般性的框架分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模式,指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应摆脱资源依赖,回归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等一般属性的建设上来。同时,以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为例,分析其产业转型条件和机遇,研究其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研究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要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特别要依据新的国际环境和地域环境做好城市发展战略。而在新形势下,克拉玛依应利用好现有的产业基础、中亚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机遇以及国家政策优势,推进构建产业结构的多元性,确立新的城市功能,借此推进城市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和相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内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借鉴休斯敦经验,为白银实现转型提供建议。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许多资源型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路径依赖作用贯穿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休斯敦是美国典型的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转型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部凹陷态势,下游地区最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差;(2)黄河流域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差异较大;(3)黄河流域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因地制宜、推动"数智"转型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价格和收益分配关系的长期扭曲,使我国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日趋严重,并且集中反映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过快地走向"矿竭城衰"的问题上。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文章试图从矛盾的聚焦点——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入手来探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概念内涵与框架构建。首先,将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给出了机制的科学内涵,并将其与资源开发历史补偿机制进行了概念厘清;其次,基于资源价值及其构成的理论探讨,深入剖析了建立该机制的两大要点"资源价值完全实现"与"资源收益合理分配"及其内在逻辑;最后,就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与资源税费制度重构这两大基本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框架性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资源型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考察资源开采利用对资源型城市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8.
聂雷  王圆圆  张静  张宇硕 《技术经济》2022,41(4):141-152
展开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4个资源型地级市的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继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绿色转型绩效差距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首先,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转型绩效高值城市集中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绩效的高低主要依赖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效果;然后,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转型发展存在周期性特征,但由于四类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途径不同,转型效果也存在差异;最后,城市绿色转型总体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的组内差距整体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组内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大,均值为0.1585,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小,均值为0.0858,组内差距的缩小是总体差距缩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经历了由资源型部门向非资源型部门、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双重结构转型过程。以全国24个省份的110个资源型城市作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双重结构转型与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长期过程中国有部门和资源型部门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的结论,并分析了金融抑制和市场垄断程度这两种外部约束因素对双重转型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抑制主要通过间接效应扭曲了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了体制转型的过程,减缓了国有经济占比下降的速度;而资源型城市的市场垄断性越强,其发展转型就越难以进行。根据以上结论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主要行为主体,即政府和企业的特点及利益目标。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政府推进转型和企业拒绝转型的利益冲突。采用多维博弈模型解释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政府和企业两个主要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进而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