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ICT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跨国公司开始对我国企业加强技术控制,设置技术壁垒,阻碍国内企业的发展。专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ICT产业发展的瓶颈。在研究我国ICT产业专利状况和跨国企业技术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制定和实施适合我国ICT产业发展的专利战略,才能抓住ICT产业全球性转型契机,赢得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2.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3.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与我国大型企业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慧 《当代财经》2002,(11):58-62
当我国引入WTO规则后,大型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在规模、技术、资金和管理技能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优势的国外巨型跨国公司的竞争,这种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至少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对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的直接争夺;另一方面则是跨国公司通过资本经营手段,直接并购我国的大型企业,面对跨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直接争夺,寻求成本优势、制定成本领先战略是我国大型企业竞争战略的合理选择;而对于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我国大型企业的战略基本应该是“以我为主,寻求互补”,重视战略联盟的运用。同时,在调整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以加入WTO为契机,提高我国大型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战略管理观念,不能片面追求企业规模扩张;主动适应世界趋势。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5.
区域竞争力从产业层面进行研究,才有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即将加入WTO也要求国内各地区必须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本文提出和评价了研究跨国公司对投资地产业竞争力影响的5种方法,并以浦东新区为例,运用竞争力系数方法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浦东行业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投资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技术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先进的技术,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对跨国公司而言,技术优势又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为了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它们也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控制,防止技术过度扩散,以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专利分析方法,研究了近20年以色列对华专利部署的整体态势、时间发展趋势、专利类型、专利法律态势、技术构成与技术布局、主要专利申请人六个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中国是以色列在全球进行专利布局的重要目标,其在华的专利申请数量在2009—2013年增长最快,以申请发明专利为主。以色列对华的专利布局重点在医疗器械领域,以色列企业申请的专利集中在生物技术、医药等领域,技术转移公司申请的专利集中在医疗器械、半导体等领域。近10年,韦伯斯特生物官能(以色列)有限公司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比较活跃。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把握以色列对华的技术输出和战略布局重点,为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滕宁 《经济论坛》2004,(15):38-3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愈加突出,伴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了解国际市场格局的变化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分析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差距,有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以主动的姿态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1—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分析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专利申请显著增加,但只是非发明专利显著增加,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当公司预期将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时,其专利申请、特别是非发明专利申请显著增加,选择性产业政策的财税手段使企业为"寻扶持"而创新。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上述现象只在国企组、非高新技术行业组中显著。这说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只激励企业策略性创新,企业为"寻扶持"而增加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发明专利申请的增加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推动技术进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实质性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全球化技术开发战略及启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多年来,跨国公司一直是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一支核心力量。据估计,世界最大的866家跨国公司国外总产值的60%集中在技术先进的企业;同时,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世界上70%的技术转让与80%的新技术、新工艺。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基于这一认识,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有自己独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而且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技术领域中保持和扩大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不惜投入巨资,从事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活动。过…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对经济及社会运行造成了重大冲击,除了履行慈善捐赠等传统社会责任行为,一些企业还通过科技创新与善意的产品供给抗击疫情,企业与社会的融合互动更加紧密,据此引出企业科技向善概念。通过厘清企业科技向善概念,梳理了企业科技向善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讨论了企业科技向善的未来研究方向,从企业与社会关系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并为企业管理实践与政府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0—2010年我国29个省级行政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根据各省级行政区的技术创新综合实力,将29个省级行政区分为7类。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测度了7类区域的技术创新产出弹性,并分析了回归模型的精度。得出如下结论:在分析期内,关键的技术创新产出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多数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普遍较强,但国际竞争力仍偏低;专利产出和发明专利产出具有几乎相同的弹性结构;除了私营企业集中的地区以外,专利主要体现为发明专利;经费投入是影响技术创新产出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员投入的影响相对较弱。最后,根据所有地区的共性和个性表现,就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R&D与中国的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外商在大陆的R&D投资与中国自主创新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实现内外资R&D支出的平衡。近年来,中国的R&D投入迅速增长,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随着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外资在中国的R&D投资影响日益扩大,研发经费占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27%。在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这一水平基本在30%左右。而科技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值更低,分别不超过15%和5%。因此,外资R&D的快速发展对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在分析了近年来科技创新与外资R&D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外资R&D在中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封平衡外资与本土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静 《技术经济》2011,30(2):8-15
从专利信息的角度,对东盟五国有色金属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专利信息统计数据显示:在东盟五国的有色金属领域,新加坡和泰国的技术领先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强,而印尼和菲律宾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越南的专利申请量最少,不过近年来其年度申请量增幅明显、技术创新活动增多;东盟五国有色金属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于美、日、德等国,技术创新能力实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对此,我国企业应当明确技术创新目标,采取相应的专利战略,加强自主创新,以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基于科学的产业具有开放式创新特点,产业创新主体致力于寻找合作伙伴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专利信息涵盖丰富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及经济信息,是创新主体寻找合作伙伴并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资源,但鲜有学者运用专利信息研究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问题。构建基于科学的产业专利合作伙伴识别研究框架,以石墨烯这一典型的基于科学的产业为例,采用专利技术组合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4个行动者转译环节出发,全面展现我国石墨烯产业中最具潜力的国内和跨国专利合作伙伴识别过程,以挖掘专利合作机会并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最后,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残酷激烈和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资源冗余和资源柔性对于组合创新中所包含的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具有不同影响,只有结合组织的不同资源类型正确地选择创新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South Korea, Taiwan, Singapore, Hong Kong, China and India have become much larger force in the world economy. Due to the enormous contribution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n economic growt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four main issues related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network in ICT among six countries. First, indicator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used to compare cap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ICT between the six countries. Secondly,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configurations among six countries were manifested. Thirdly, relative innovation strengths of these six countries were examined in five sub-technological fields. Finally, this study consists of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s into knowledge network among them; moreover, this study manifests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network in five sub-technological field of ICT. The empirical findings of this study, based on analysis of a patent and citation dataset comprised of all patents granted by the U.S. Patents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to assignees in six countries from 1976 to 2006,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ICT in six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Patent applications have surged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the application boom been accompanied by a simultaneous drop in the value (quality) of the patents? Our research examines this question by analyzing invention patents in agriculture. Using data from China's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SIPO) for patents between 1985 and 2005 that had been granted before January 2011, we conduct duration analysis of patent life span and the length of patent renewal with the Weibull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in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atents, measured by their life span and renewal length, has been improving, although foreign grants are still maintained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domestic ones. For domestic grants, private entities, especially companie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longer patent protection period than public entities. Furthermore, patent value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fields, with grants to inventions in complex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s demonstrating higher value than others. Th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s of China's innovation policy on global patent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China's innovation trajectory in agriculture and other s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