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收入再分配规模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城市贫困人群的数量增加,收入再分配问题被广泛关注,加强收入再分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收入再分配的范围和规模有多大?收入再分配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阶层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表现,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作为收入再分配中重要调节手段,一直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目前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累积制.本文主要研究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功能,并且针对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引入收入分配边界概念,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均衡模型,研究外来劳动力对某一地区收入分配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流入者是某一地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净受赠者,那么,劳动力流入使得该地区的收入分配边界收缩,至少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如果此时给予流出地劳动力转移支付,将使流入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到一个合理水平,劳动力流入地区的所有居民都会获益.此结论不仅对发达地区政府针对外来劳动力流入采取的限制政策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也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进行财政合作,利用收入再分配手段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
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集中体现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缩小收入差距和有利于流动人口养老金异地接转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从收入再分配入手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合理性及实现路径,构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收入再分配系数总模型和分系数模型,提出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类型"和"五方案",并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统筹给付水平、收入再分配系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通过生存公平和劳动公平检验确定了替代率10%的中央统筹模式为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起步最优方案,进而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逐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性作用也随之凸显。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很多,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应出现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分式不合理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影响共同富裕的步伐;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不稳定的诱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与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因此,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它不仅仅关系到经济领域,还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社会保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6,(2)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需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察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2年在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等省采用经验分层和非严格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城乡入户问卷调查,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包括了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本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些扩大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效果还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收入分配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丽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6):30-35
与国内研究不同,国外关于收入分配的研究往往是笼统的,不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但从国外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有所涉及,相对来说,再分配的研究要远远多于初次分配。鉴于对国外再分配研究的介绍相对较多,本文侧重于对国外初次分配研究的关注。梳理国外最新收入分配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审视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机会不均等是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两次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城镇个人收入的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在1998—2002年间中国城镇个人的收入流动性比1991—1995年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是全局性的,即不同特征人群的收入流动性都呈现出同步下降的趋势。1991—1995年间出现的较高的收入流动性,其结果是低文化程度者、退休人员和集体企业职工等人群迅速沉入收入分布的底层,而金融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群迅速升至收入分布的顶层。而1998—2002年期间,收入流动性的降低使得收入阶层的分化趋于稳定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城镇不同阶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不同阶层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对于城镇各收入阶层来说都是不存在的;经济增长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具备调整能力,但对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却有极大的调整作用。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当滞后一定期数时。经济增长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格兰杰原因。总体而言,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扩大,需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行业垄断的收入分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行业垄断已经成为加剧中国收入分配矛盾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构建新的垄断-竞争两部门利润分享模型,揭示行业垄断影响收入分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行业垄断在产品与要素市场中,通过最终产品消费的福利转移、要素的区别定价以及垄断利润在不同就业者之间的非均衡分享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行业垄断力量对经济干预较多的阶段,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较为严重,并且往往表现为劳动总收入的下降。因此,持续提升劳动者收入,保持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必须配合行之有效的行政垄断部门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降低行业垄断在生产和分配领域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城市减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贫困的分解,运用贫困弹性的动态特征,选取《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城市住户分组数据,深入分析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因素对中国1991-2009年间城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城市绝对贫困率下降起决定性作用,但收入分配恶化对城市相对贫困率上升有显著影响。(2)收入水平越高,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强,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则收入因素对城市减贫的促进作用越弱,且分配因素所引起的贫困变动越小。因此,我国今后的城市减贫,应在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以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问题的分析,文章认为,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症结不在于雇员薪酬比重、政府收入规模(宏观税负)、国有经济比重等带有总量特征的指标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而在于收入分配的结构存在较为显著的不合理,差距扩大,公正性不足,转移支付和直接税的再分配优化机制构建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够,以及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约束,国有企业的资产收益对公共福利贡献较弱,等等。文章从政府与财政的职能定位出发,考虑全局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提出了八点完善收入分配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利用农业部1986—2001年间六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进行了经验分析,发现:第一,分析期内农户呈现出收入流动程度随时间先增大后逐渐稳定的趋势,这使得持久收入不均等程度显著小于年度不均等,1995年以后虽然有较大的年度收入不均等,但持久收入不均等较小;第二,分析期内农村收入流动始终大于同期城市收入流动;第三,在1986—1990年间,农民平均收入较高省份的收入流动程度较大,而在1995—2001年间,各省收入流动差异并不明显;第四,农民收入水平有条件收敛的趋势,同时,教育水平提高、外出打工,都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述收入分配的改革中,用"劳动报酬"、"劳动所得"和"工资"等概念把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与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收入统一起来,这不仅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而且突破了目前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些无法解释现实和不利于深化改革的理论缺陷,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考察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在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收入占比的上升。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缩小了消费市场规模而抑制技术进步(消费效应),资本收入占比的提高使得企业技术投资面临更少的融资约束而促进技术进步(融资效应),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呈现出无关、线性或者倒U型关系,其具体关系要视消费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相对强弱而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意味着当前需要同时保护劳动和资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相对收入流动指标及绝对收入流动指标对1989—2004年间各时期城市与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989—2004年间各时期内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速度从低收入组到高收入组逐层递减。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农村贫穷阶层家庭的收入向上的流动性要大于城市的贫穷家庭。低收入阶层向上的收入流动以及高收入阶层向下的收入流动使得1989—2004年间各时期城市与农村家庭的长期收入差距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