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产业集群界定识别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产业集群界定识别的研究方法,并对波特式产业集群的鉴别方法、区位商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作出了简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制造业带出现了向南部和西部的产业转移,研究者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多元回归法等对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由于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方法、选取的数据和设计的变量不同,所得的结论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文章归纳和总结了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科学内涵为基础,构建了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指标数据无量纲化等定性与定量方法评估了我国各省旅游产业的实力。  相似文献   

4.
将偏离份额法运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以时间序列为横轴,以产业专利拥有量为纵轴,深入探讨了一种综合评价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产业间的资源投入差异。  相似文献   

5.
李新平 《财经科学》2007,23(5):62-67
新世纪产业演进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化、产业垂直解体化、企业网络化、虚拟化.是否能迅速跟上产业演进的步伐和一国的制度变迁密切相关.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学者对产业演进中法学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表面状态,这造成法律相对于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这就急需我们在产业演进背景下对产业法学的研究方法、产业法应当确立的立法原则、产业演进对中国行政体制的影响和对契约制度的影响等法律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结合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规律与特性,采用以钻石模型为主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建立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的度量指标,构建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逐年增强,其中,技术创新是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卫红 《经济问题》2008,342(2):120-122
国内外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和特征及判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根据旅游产业的产业特殊性总结了旅游产业集群应具有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判定和识别,前者可根据对旅游地调查和访问判断其是否具备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后者可根据区位商法、旅游业产值专业化指数和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8.
杜小武  胡健 《生产力研究》2007,(11):144-146
文章就我国近年来发表的有关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文献进行检索和评述,关注点在于应用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中是否考虑到石油石化行业的特点等方面。结果表明,大型石油跨国公司的成为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对象且具有其合理性;对标法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得到较普遍应用;基于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的波特的相关理论成为研究石油石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资源性产业的一些应该被关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规律与特性,采用以钻石模型为主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建立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的度量指标,构建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逐年增强,其中,技术创新是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从要素投入角度研究产业由来已久,但关于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法,意见并不统一。产业研究中有关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问题研究较多,对资源、信息、网络密集型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一个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体系及产业区分方法——直观判断法、要素贡献测量方法,最后探讨了要素角度产业划分的意义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兆德  吕宜平 《经济地理》2001,21(3):270-274
本文选择山东区域工业发展为参照系,用Shift-share方法对胶济产业带6城市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进行分析,从动态角度判别各城市工业结构的优劣及存在的问题并提示其原因,提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涛  刘金山 《技术经济》2012,31(5):60-64,121
利用2007—2010年广东、江苏、山东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的产值测算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采用数理论证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会导致产业生产规模大于市场最优时的产业生产规模状况,从而导致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需求超过市场最优时的劳动力要素需求,即区域产业结构相似造成劳动力短缺;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可导致国内生产要素禀赋的状况发生改变,而要素禀赋的动态演变又将促使产业模式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建军 《技术经济》2011,30(2):47-50,65
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其在2000—2008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山西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地市的提高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增长能力差异是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加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旭升  岳文俊 《技术经济》2013,(3):13-17,40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自身状况、产业市场环境、技术提升行为以及创新成果产出4个维度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构建了产业组织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产业组织各要素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权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生态: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冲突成为现代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破解,也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产业经济学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将产业生态作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第四个研究领域,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区域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对产业生态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美岭 《财经研究》2016,(10):179-189
近代中国工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区位分布也出现了由口岸及沿海集聚向内陆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工业调查数据,从区位优势与产业集聚效应的角度实证考察了近代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原因。研究表明,不但贸易优势对地区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效应也是影响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因为地区商品贸易的发展可以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及地区购买力水平,所以发达的贸易可以成为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并吸引企业的进入与集聚,从而促进工业发展。然而,产业的过度集聚也会降低工业的区位优势,促使产业向集聚区外扩散。文章的结论可以为当今中国合理引导产业转移与平衡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集群整体品牌的名称术语规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产业集群”概念清晰地揭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产业特性”和“地域特性”,是概括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最适宜名称术语。将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的集群整体品牌命名为“区域品牌”,具有明显的缺陷。“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或“区域产业品牌”概念术语全面彰显了“区域”、“产业集群”(或“产业”)和“品牌”三大元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产业聚集指数,对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级市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行业进行了研究,并采用GIS空间技术,揭示了产业承接能力及其各影响要素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产业承接能力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三大片区中,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产业承接能力最差。(2)地区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对产业承接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较低的产业发展成本是经济带吸引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之一。(3)经济带当前的产业承接方向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建议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承接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包头市钢铁、电力、铝业、稀土和机械制造五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应当立足于产业链的分工和产业生态化,进而提出了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构造以及产业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