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朝永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0,20(5):43-46,51
本文首先从全省层面定性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问题,然后从地市层面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13个地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南京、徐州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弱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证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证明社会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可持续发展。针对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新型工业化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体系,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神经元网络(FNN)模型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为测度和增强科技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持能力提供有益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孙冬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157-160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发展能力进行研究,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建立一级指标,又进一步细化为15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济南市1978—2010年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测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珠港澳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系统考虑的角度,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科教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及法制保障能力、资源环境可持续支撑能力四个方面衡量珠港澳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对珠港澳11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聚类分析比较中,总结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层次类型和结构类型,为认清珠港澳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2011,(4):47-47
3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0年我国内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前十的省(市、区)和副省级城市名单、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前十位的我国内地企业名单。其中广东在省(市、区)排名中位居第一,深圳市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区域经济中心金融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副省级以上城市连续三年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建立了汽车模型。这个模型作为波特钻石模型的一种衍生,引入了金融集聚程度,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监测评价课题组在第一届的监测评价基础上,依据公开的2007年度数据资料,经甄别、核实,对全国318个地市州盟(除19个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进行了地区相对富裕程度的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8.
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晓翠  张平宇 《经济地理》2012,32(5):99-102,146
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转型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CSD)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东北振兴以来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了一个平稳上升的态势。石油产业仍是大庆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基础雄厚,产业转型支持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石油资源衰减加快,石油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构建,并对其体系的进行计算,分析苏南五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苏南五市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经济纵横》2004,(12):18-21
目前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加快城市体制与技术创新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建立多元化城市环保投资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促进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建立我国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是提升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与发展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瑞芝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6,26(4):669-672,676
生态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定量测度是区域生态经济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选取了大庆市为实证区域,计算20多年来的生态足迹,发现生态足迹由生态盈余发展到严重的生态赤字,表明人口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出减少化石能源用地的比重是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积极培养替代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社会近年来纷争不已、莫衷一是的热门话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光辉前景。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武汉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能值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采用不同的能值指标和系统可持续性的综合性指标对东莞市的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应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东莞市城市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东莞市全年利用总能值比较丰富,但经济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外界的支持;东莞市自身环境资源相对匮乏,环境压力较大,远远超过了系统的环境承载力,东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结合东莞市实际,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4,24(5):577-580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但一旦说到“能力”,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以就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与环境三个系统的能力都包括进去,于是就有了虽然可以避免偏颇但却日显庞大的用于测度的指标体系。文章认为,从哲学上看,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人类的发展就没有其存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经济系统的能力在三个系统中是最基本的,而经济系统的能力可以被看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支付能力”。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这个支付能力只能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文章进一步认为,政府的财政能力又是最基本的。在明确这个基本原理后,就可以使测度变得更容易,一是克服一个大的指标体系中本来不相关的指标的叠加,二是使其简便,三是使政策成为必然——哪些地方缺少能力和哪些地方能力相对剩余和政府应该怎样去配置能力。这就是能力的空间结构和促进空间关系发展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大连的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凤朝  潘雄锋  孙玉涛 《经济地理》2007,27(1):113-116,112
在产业结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通过15个副省级城市的产业数据处理,比较分析了大连的产业结构情况。结果显示,大连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全国效应,经济中第二产业的优势最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模型是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的科学方法之一,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文章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方法,在生态经济系统框架下构建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力指标体系,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银川市2009—2017年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结果显示:银川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生态赤字较高,生态压力较大;生态足迹分布趋向失衡,生态经济系统稳定性降低,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稳步增长;经济系统对银川市生态足迹变化起主导作用,总体表现为"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应从生态、经济、技术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银川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矿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德群  冯本超 《经济地理》2002,22(2):231-236
我国地域辽阔,矿区类型较多,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道路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接着从两个维度对矿区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区作出了复合分类,对它的组合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它的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臧淑英  李丹  韩冬冰 《经济地理》2006,26(1):78-82,105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伊春市经济资本和技术资本发展困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资源型城市伊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得出此地区尚未出现生态赤字,但对它的转型却迫在眉睫,据此提出了伊春市应向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转型的思路及实现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系统耦合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准确判断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演进特征是科学把握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保证.尝试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提出综合评价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演进特征及系统耦合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997-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2004-2005年处于较强可持续状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耦合关系经历了从经济社会型可持续--社会生态型可持续--综合协调型可持续模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资源消耗不断增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劳动力流动的瓶颈约束作用逐渐凸显,尤其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因此,如何协调省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劳动力承载数量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