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邵晖 《发展研究》2011,(4):16-20
制造经济发展到服务经济的最大动力因素是制造业内部的分工演进。产业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日益复杂,一方面对服务活动尤其是生产者服务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原来属于制造业内部的服务活动为追求专业化经济而日益被分化出来,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促进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活动外部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专业化经济与交易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如果专业化经济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约大于服务活动外部化带来的交易成本,则企业有将其服务活动进行外部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特驱动力。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投入服务化及产出服务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途径包括:实施理念创新;加快制度创新;选择合适路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3.
张纪 《现代经济探讨》2013,(7):49-52,7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逐渐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过渡,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阶段制造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从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角度就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戚悦  张晓艳 《经济论坛》2014,(10):83-85
随着国际间制造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当代制造业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健全产业链,服务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都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本文从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发展水平切入,勾勒出中国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转化的战略路径,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组合,以期促进和引导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9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服务投入来源异质性。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扩展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发展影响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区域内服务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呈“U”形,而区域外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增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区域内服务化和区域外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11.2735)后,三者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均显著提高。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提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为区域外服务引入创造便利条件,结合地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势必会对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使从事家庭生产的女性减少,服务部门的女性就业增加(创造效应);同时使女性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转移到服务部门(转移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销、金融、电信和研发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服务要素投入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超过国内服务要素投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受教育年限较长的女性群体的就业影响更大,并且提高了女性的创业动力。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受到竞争优势获取、客户需求变化和交易费用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服务化过程由服务附加阶段、产品+服务阶段、服务型装备制造3个阶段构成。由此,归纳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包括资源约束、产业竞争强度、服务经济水平、技术进步因素、政府政策和制度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水平、员工数量及构成和组织专业化分工。并基于内地30个省市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依赖度指标构建服务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依据SPSS方法和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揭示服务化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最后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承先  王伟  刘春鑫 《时代经贸》2012,(16):84-84,87
面对市场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我国的制造经济须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服务经济转型,在转型当中制造业必须通过服务化过程,才能根本改变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低、利润率低、缺乏品牌竞争力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服务性企业在整个经济当中进行知识创造和创新的机理进行剖析,揖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实质过程,以及为什么在服务经济中,生产方式当中制造业的服务化对于创新产生和实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经济网络型服务业含义的基础上,探讨此类服务业的所有权特性、组织制度特性、组织规模和制度创新问题。分析结论为:经济网络型服务只有使用权不存在所有权,服务业的产生是由于制造企业服务部门经济活动的外部化,提供不同类型服务的服务业规模变化趋势不同,制度创新使得现代服务业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11.
北京总部经济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弘 《技术经济》2009,28(2):118-122
总部经济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互为促进。本文深入分析了总部经济助推北京服务业升级发展的内在规律,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北京总部经济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凯 《经济与管理》2011,25(10):71-75,92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其在社会分工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引导着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潮流。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在全球经济抵御危机、走出低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鹏  李军花 《产经评论》2020,11(2):17-33
城市群经济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成为创新扩散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分布与结构的合理性对城市及城市群形成创新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从产业互动外部性与产业集聚外部性角度切入,将城市群作为产业集聚的空间载体,利用2003-2016年我国七大城市群1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集聚及相对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进而探讨这种影响在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1)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某一城市创新力受当地和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水平的影响。(2)就全国整体而言,对城市创新力有持续性影响的主要是相对多样化集聚而非相对专业化集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价值链形成动态比较优势来实现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3)考虑区域异质性的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程度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的城市群内城市创新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经济与管理》2005,19(5):12-16,21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服务业比重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服务业有着极高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中国就业压力严重的情况下,有些地区的政府片面追求服务业的发展。但是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按照西方的理论,在此阶段制造业应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为制造业的技术更新能力明显高于服务业。本文从发达国家工业化期间的历史数据入手,首先横向比较了我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然后又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进行了多维的比较与探索,提出了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的适当地位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赵玉川 《技术经济》2009,28(2):13-20
依据服务科学、服务创新理论,阐述了现实产业经济中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分析了产业演化及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变的内在原因,为经济统计与创新统计的弥合奠定了理论根基。分析了传统经济统计与技术创新统计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服务活动与产业价值链的关系,针对经济统计与创新统计"二张皮"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为建立新型的统计体系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关系尤为密切。国际服务贸易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发展利益是我们创新的内在动力,一个立体式的国际服务贸易创新局面可以概括为以体制创新为基础、以服务产业结构创新为突破、以制度创新为实质,通过政策创新、构成创新和工具创新等具体体现,它涵盖了服务贸易各个方面、贯穿于服务贸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周闯  郑旭刚  张抗私 《技术经济》2023,42(3):167-178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服务业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1—2019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该影响的行业异质性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增加服务业就业,并且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的分析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扩张城市人口规模,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来增加服务业就业;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对流通服务业、个人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的就业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公共服务业的就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产生了空间效应,并且该空间效应也存在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创新链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华  张慧  张妍 《技术经济》2008,27(7):29-32
相对于消费者服务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它能够有效推动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创新链中各构成要素的创新作用及相关环节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已成为国家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本文认为应从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逐渐达成共识: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是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生产率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以1993-2011年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分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经验层面上系统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资源错配对中国非农部门TFP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相对于中国制造业TFP的持续改善,服务业的TFP则长期徘徊在低位,二者之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在进入21世纪后明显加重,造成非农部门TFP近40%的损失;(2)21世纪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资源错配绝大部分来源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错配;(3)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普遍高于劳动力错配。本文的引申含义是,现阶段的产业政策目标主要应定位于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服务业在优结构、扩消费、保民生、增就业和维和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战略意义,该产业面临的困境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家庭服务业快速、规范发展的"十化"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