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文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文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文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资本形成的演变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主导型模式、转轨体制下银行主导模式和市场经济下多元化阶段。我国的资本形成比率和经济增长率形成了显著的剪刀差,资本-产出比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中国的就业增长率却在下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违背。基于索洛增长模型理论,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重新估算1978~2011年中国30个省区市资本、劳动与实际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了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区市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各年度资本与劳动要素份额等变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各阶段TFP增长及其子项目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TF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及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79~2011年期间,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着抑制作用,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中、西部相对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相对东部地区的持续恶化,是导致中、西部与东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增大,许多地区的TFP增长率甚至绝对水平下降,特别是纯技术效率恶化,经济增长日益依靠不断扩大的资本投入。TFP增长的波动与GDP的波动高度相关。而TFP增长的长期趋势与资本增长率的长期趋互补,分别与GDP的长期趋势即潜在增长率保持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由于2008年以来,许多省份的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只有不断通过制度改革、技术研发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TFP增长水平,才能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30多年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始终伴随着投资的高速增长,资本形成率较高。但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相违背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的提高仅仅只能提高人均稳态产出水平,不具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一般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中国经济20余年持续高速增长,1978年~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应该说,中国不会有失业问题。但从下表和图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即就业增长弹性出现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模型中资本完全流动的假设,减弱它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资本流动中证券化和中介化的安排,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解释。尤其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改革困难的解决,急需证券化的资本流动来推动,它在目前的中国资本形成和市场化产权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证券化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完善中国证券市场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工资、经济增长、人口和失业之间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协整性和序列相关性检验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下降1.3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下降0.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从上市公司绩效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肛主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Rawski(2001)等人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错误地将经济规模指标与孕利指标相比较,错误地将净资产收益率等孕利指标等同于企业经营绩效,无视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快速增长,企业孕利水平下降,企业绩效(资本孕利和资本成本之差)提高,我国企业在孕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持续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成本的下降,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持续利用扩张性政策或透资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最终将会把经济带入高通货膨胀和低经济增长的状态 ,即滞胀状态。这是被西方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所证实的结论。然而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发现 ,在中国经济中消费物价指数和货币指数 (狭义货币指数和广义货币指数 )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 ,这说明从长时段的角度看 ,货币是消费物价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短期看 ,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增基础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一阶段为期一年 ,影响程度是基础货币增长率的 3 2 % ;第二阶段是由新增基础货币所导致的新增广义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一阶段为期两年四个月 ,影响程度是新增广义货币增长率的 2 5 3 %。只要能够持续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 ,那么在中国经济中还存在利用持续的货币扩张政策或透资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 ,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会大大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