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运信 《经济地理》2008,28(6):968-972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丽 《经济师》2006,(4):16-17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区域金融理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内生作用机制。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也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蕴含了生产力均衡布局和协调配置、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等理论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马克思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历经了大区协作、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东北四大版块、多极发展的变迁。多极经济格局更能体现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区域发展差异,且已然成为区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多极经济格局却加剧了经济竞争。因此,我们应积极构建外向型的外围经济带、以外带内的经济走廊和优势互补的城市群以强化区域协作、弱化区域竞争。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总被引:143,自引:7,他引:143  
过去三种主要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新型区域发展理论,产业集群理论,除吸收了前三种理论的积极因素,强调区域人工的重要性以个,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金融发展理论,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得出了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其次,中部第三,东北最低的结论。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度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在1992—2009年间呈“U”字型走向。最后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外生因素(政策因素)和内生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必须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目前,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和财政转移是平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三种路径虽有一定联系,但在理论基础、中间目标与实现机制上又有一定差异。基于三种平衡区域发展路径各自特点,且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需要对其加以适当整合,以构建人口转移为主、产业转移为辅、财政转移为补充的平衡区域发展综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历史上,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改革至今,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创新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敬林 《经济师》2005,(11):27-28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区域构建理论,以及邓小平同志的创造性发展,进一步论述了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把我国区域经济理论构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阐明了毛泽东、邓小平的区域理论对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增长极理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客,指出增长极理论具有快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点,但也有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负效应。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发达地区实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应注意强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克服极化效应带来的负影响。因此在制定增长极战略时,应在区位选择、主导产业选择、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强化增长中心的扩散效应,使增长中心在获得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坚 《经济与管理》2003,(10):11-11,21
对于大国经济来说,国内的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双圈联动模型提出了一种消除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通过产业转移与引进,区域经济圈建立起联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圈内经济全面发展,接着给出了双圈联动理论促进区域发展的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内生区域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同时引入贫困因素进一步识别区域金融与经济的非线性关系,将实证对象细化到县域层面,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贫困与非贫困县域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信贷层面上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普遍存在,而储蓄层面金融发展的效应则存在地区差异,非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无关,贫困县的储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本文指出,区域信贷配给和区域信贷创造理论更适于解释贫困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贫困县域储蓄的负效应是本地储蓄外流和转化效率低下的结果,与我国银行业跨  相似文献   

13.
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产业集聚和物流发展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的有关机理,通过我国浙江这样典型省份的区域物流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联动经济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模型,提出企业微观层面与经济空间宏观层面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区域物流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志刚 《经济师》2002,(2):38-39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文章对西方学者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问题所提出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国际上盛行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成果颇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五种: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综合发展理论。虽然这五种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具有共同点,即区域经济合作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发展动力逐渐式微,创新驱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需要新的经济理论解释、构建并指导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智慧专业化是一种新兴经济理论,能够较好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智慧专业化有效支撑区域资源集聚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性研究,从资源内存性和外向性、资源技术和经济属性以及资源支持程度3个方面,论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动力持续性,进而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基于区内和区际旅游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根据上述协调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补作用,尝试构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路径;进而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基于旅游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区域发展规划( R D P)是区域生产力和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总体部署。本文将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论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作为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三大理论对区域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丰富中国特色区域研究的理论体系,探索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区域高质量发展可以被视为区域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梳理区域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发现,我国区域增长或区域发展的理念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区域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着眼于区域发展中的顽症和新出现的问题,其理论内涵丰富,是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区域发展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城镇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经济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优化,区域政策协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