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商周刊》2011,(10):21-21
事件:"两三岁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博客《开博前言》引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多张佩戴"五道杠"标志、表情泰然的"工作照",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相似文献   

2.
陈平原 《商周刊》2012,(14):96-98
比起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过去常挂在嘴边、现在略显生疏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更看好“守住做人的底线”——这年头,讲究“道德底线”,要求并不低。  相似文献   

3.
陈建中的油画作品为何被国内艺术市场低估?这,当然是一个有趣却又沉重的问题.但首先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关注陈建中?回首20世纪神州绘画艺术的发展,康有为在1971年的《万木草堂藏神州画目》中已指出:"神州画家,至国朝而衰弊极矣……若仍保守不变,则神州画学,应遂灭尽,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  相似文献   

4.
新近,周厚强同志的《秦士伍的身份及其阶级属性辩析》一文,对秦“土伍”的身份和阶级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士伍”仅仅是指“尝有爵而被夺去爵位的人”。笔者认为周文的立论和取证都是可以商榷的。 一 史书上有关“士伍”的记载,最早的见于《史记·秦本纪》:“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如淳注“士伍”说:“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史记·白起列传》对此事的记载类《本纪》,然未作注。较迟的见于《汉书·景帝纪》,“吏迁徙罢免,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土伍,免之。”李奇注云:“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有位者免官也。”颜师古则注说:“此说非也。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谓之士伍者,言从卒之伍也。”又见于《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棘蒲与侯太子奇谋反”。  相似文献   

5.
毛丽冰 《经济》2012,(10):64-66
对很多人而言,经济学是一门抽象而枯燥的学科,经济是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经济学家往往也是高谈论阔不苟言笑的人群.其实经济学并非这般脱离生活,它毕竟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有这样一位经济学家,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经济学,常有曲径通幽之妙;他翻译了大量西方经济学著作,他翻译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当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人手一套;他很喜欢读书,包罗万象,甚至不放过“谈武论侠话经济”的机会.他就是梁小民,喜爱他的读者亲切地称之为“大众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6.
陈献章(1428—1500年)是明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学家。他提倡“以自然为宗”和“学贵乎自得”的学术思想,打破了“恪守宋人矩矱”的理学僵化局面,成为学术界、教育界的一代宗师,成为岭南唯一从祀孔庙的学者。一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今属江门市)人,世称“白沙先生”。白沙少聪慧,有大志。九岁入乡塾接受启蒙,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中乡试,有“陈生非常人,世网不足以羁之。(张诩《白沙先生行状》,《白沙子全  相似文献   

7.
刘文汇同志的《“太半之赋”辨析》一文,对“太半之赋”征收的时间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读后很受启发。但文中若干观点及对一些史籍的摘引和理解,是可以商榷的。 一“太半之赋”征收的时间 刘文认为秦收“太半之赋”是始于二世皇帝胡亥之时,它的主要依据是《淮南子·兵略训》的一段记载:“二世皇帝,……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其实,这则资料只记述了秦二世曾有“收太半之赋”之举,却未说明此举是他始为。“收太半之赋”是秦政府推行暴政的一种税收政策,秦二世时有,秦始皇时未必就无,如《淮南子·兵略训》把“作阿房之宫”和“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并举,视它为秦二世暴政的表现之一,但建阿房宫却不是始于秦二世,而是秦始皇肇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相似文献   

8.
宋王应麟《玉海》卷186《唐广关辅籴》条谈到: “平籴之令始于李悝。耿寿昌开常平之法,至齐晋不能废(自註:晋武欲立平 籴法,见常平仓》)。后魏定和籴之制。”后人则依其说谓和籴始于北魏。如清人陆耀遹《金石续编》卷4《唐太仓粟窖砖》题跋即云: “和籴之名始于北魏。《通鑑·梁武中大通六年》:‘魏谋迁都,拥诸州和籴粟 悉运入邺城(胡三省註:和籴以充军食,盖始于此。)’王应麟亦云;‘后魏定和 籴之制。’”今人论和籴者,咸引王应麟、陆耀遹此语。和籴起于北魏,几成定说。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王应麟说“平籴之令始于李悝。耿寿昌开常平之法。……后魏定和籴之制”,只是就当时史籍记载上的用语而言,实际上并不认为平籴、常平、和籴分别始于李悝耿昌寿和北魏·王应麟在《玉海》卷186 《魏平籴法》条即云:  相似文献   

9.
“伍举论美”见于《国语&;#183;楚语》。说的是,楚灵王建了一座章华台,竭国库之力,数年方成,雕梁画栋,巍峨壮观。台成之日,灵王率群臣登台,望眼前美景,接众人恭贺,不禁志得意满,脱口即日:“台美夫!”独有大臣伍举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日美。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意思是说,所谓美,是对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等各方面的利益都相宜无害,这才叫美。  相似文献   

10.
1关于陈衍经济类著译的若干考证陈衍(1856—1937) ,字叔伊 ,号石遗 ,福建侯官人。《辞海》列陈衍条目 ,以“同光体诗学家代表”论述 ;《中国近代科学家辞典》则称陈衍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史学家、文学家、音韵学家 ;港台学界则褒重诗人陈衍 ,谓其诗清峻奇峭 ,结构雅逸 ,风神爽朗 ,世所推崇 ,并誉为“六百年来一人而已”。从职业角度观之 ,这么多的“家”均系其“副业” ,而“正业”则是(名)教授、(名)编辑兼(著名)撰稿人 ;同时他又是清末两大幕府(即刘铭传抚台湾、张之洞督两湖)之幕宾。这方面的贡献所耗精力自然更多。当然“正”“副”…  相似文献   

11.
马留     
广州人称猴子为“马留”,现在书刊多写为“马骝”。称猴子为“马留”,在古籍中可见。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五十五卷引《桐江诗话》:“吕惠卿察访东京。吕天资清瘦,语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社人目之曰:‘说法马留。’又凑为七字曰:‘说法马留为察访。’社中弥岁不能对。”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八:“马留盖优人呼沐猴之名。”可见,现在粤语中称猴子为‘马留’,最迟在宋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春天,钱穆先生旅居香港,筚路蓝缕,创建新亚书院。他手书新亚校训“诚明”,手撰新亚校歌,手定新亚校规。他声称新亚书院创办之理想,仍在上溯宋明书院私人讲学培养通才之精神,旁采西方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为教育宗旨,融为学与做人为一体,复兴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化,培养新人才,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一、以人为本,主德性之美钱穆既是思想史家,又是教育实践者,他注重人的诚朴的情怀与品操,表现出对中国美育精神的倾慕。《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  相似文献   

13.
吴莆田 《开放时代》2005,(6):F0003-F0003
在南村4000余人口中,90%属周姓,村人自称祖上于宋代年间自湖南迁来。南村“周氏大宗祠”的大门有一副对联,曰: “遂承恩泽先师濂溪开千秋理学/禄惠周宣上祖茂叔说一篇爱莲”,此联表明南村周氏乃认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公元1017 至1073年)为先祖——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讲学,世称濂澳先生, 著有名篇《爱莲说》,其中“出污泥而不染”更成千古佳句。  相似文献   

14.
<正> 列宁在1913年对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中的某些错误观点曾作过批注:“胡说八道!!”。在我国经济学界讨论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的过程中,对列宁究竟是批评卢森堡的什么错误观点以及怎样理解列宁的批注,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王慎之,王绍顺同志分别发表的文章认为,列宁批评的是卢森堡这样一句话:“……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比较起来(以劳动时间作为计算单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比今天增长得快得多。”(以下简称“将比今天增长得快得多”)并据此认为列宁否认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规律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任微同志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文章则不同意上述的理解,认为列宁批评的是卢森  相似文献   

15.
“义男”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型世言》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富尔谷欲诬陷他人 ,将自己的义男打死 ,因为“家主打死义男 ,也没甚事”。被打死义男之父“不敢做声 ,只好同妻子暗地里哭”。①《警世通言》第十五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也写了一个发生于明代的故事 :苏州府昆山县人金满 ,读书不就 ,将银援例纳了个令史 ,在本县户房为吏。后来费尽心机谋得库房美缺 ,但上任不久却失窃四锭元宝 ,赔补了二百两银子。金满信道人之言 ,与阴捕诬陷自家所养小厮秀童所为 ,险些送了秀童的性命。对于秀童 ,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秀童是九岁时卖在金家的 ,自小抚养 ,今已二十余岁 ,只当…  相似文献   

16.
治中国古代经济史,不可不通“食货”。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自己也由着兴致,读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资料,于是,草草整理读书所记有关“食货”的零零散散的东西,便有了这篇《“食货”杂说》。 ①何谓食货,农事耕稼为食,桑织及诸手工业、商业为货。 ②相传周代箕子曾向周武王作关于治理天下政治经济原则的八项建议,记于《尚书·洪范》,即“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食货”位居“八政”之首,因其乃“生民之本”。但“八政”非记事,只是政策性建议,言之未详,不便查考之处甚多。 ③有关“食货”典章制度的专门记载,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平准书》。《平准书》所记主要是物价政策和货币沿革。“平准”之名,即稳定物价之意。司马迁说:“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  相似文献   

17.
秦榕蔓 《商周刊》2011,(9):44-45
“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生活在不读书的社会就如同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写道。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社会的浮躁与功利,生活的压力与快节奏,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重视读书.读书成为了一种奢侈,也成为一种装饰。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天     
偶翻《汉书》,读到《郦食其传》中“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深以为然。兴之所至,又查阅到汉初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贾宜在《新书·大政上》云:“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又,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云:“人之所同然者即为天”,“民心之大同者,理在是,天即在是。”综上可知,所谓“以民为天”,就是当权者要把人民作为安身立命的依靠,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最高、最大、最神圣。“以民为天”,乃治国之本。《书·五子之歌》曰:“民惟(通‘为’)邦本,本固邦宁。”意即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唯民生安宁…  相似文献   

19.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他是晚清颇具见识、开明而有抱负的爱国政治家和洋务实干家,曾历任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台湾提督、学政等职。在政期间,参预了许多重大的洋务实践活动,建树甚丰。本文仅从人才观这个侧面,对这个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重要人物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凡事皆以得才为第一要务”国事万端,以人才为重。身处十九世纪中叶风云变幻年代里的丁日昌,清楚地意识到:“今日所应措施之事甚多,而尤要在于求贤才相佐理。”“无才则百事皆废也。”人才勃兴,则国运昌盛;国运隆兴,则群星灿烂。丁日昌敏感地看到了“今日天下之患在无才”,深为当世缺乏人才而担忧。他说:“在上者乐因循而安,……能者无以自见,不能者亦得以俯仰其间,是以事日见多,而才日见少。”对统治者昏愦腐朽,造成贤才不举,庸人得志,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当今国家面临着孱弱贫  相似文献   

20.
王云 《经济师》2000,(2):35-35
一、对“中庸”思想的理解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四书》之一《中庸》在开篇即提出“中庸”思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从此以后,人们对“中庸”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折中调和;有的人认为是适可而为;有的人认为是不偏不倚、处处得体等等。由此可见,要把握“中庸”的本质含义并非易事。因为“中庸”是“天下之正道”,并且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根据老子“道,不可道”的原则,要用语言来表达“中庸”这样深奥的“道”是很困难的;但因老子又强调“道在瓦砾、道在尿溺”。说明“中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