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省际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统计资料,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不同省份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综合评价指数、排序位次的变更情况,从而获得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创新效率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不同省份企业创新效率的四维矩阵。实证结果显示,在技术创新投入要素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将是省际企业自主创新应该共同实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齐志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33-37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及2002、2007年42*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果显示,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国情和以传统产业部门特别是以传统重化工和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现状是造成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间接原因.与信息制造业相比,R&D投入、R&D从业人员数量上的巨大差距,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直接原因.而国家重视自主创新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不够,传统观念束缚,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也是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估计了自主创新、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抑制作用,自主创新与创新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自主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融资约束程度、企业规模、高管特质而具有异质性.并非融资约束程度越轻,自主研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越大,当融...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从投入产出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及其动力三维构架的形成,为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率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对策,对创新动力的强化及重塑等方面的深化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7.
8.
基于TOPSIS法的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研究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对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了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TOPSIS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差异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以期为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的我国城市创新体系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创新业绩和创新效率两方面对城市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以我国目前五大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实践和实际数据对该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结果与五大城市的创新实践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该城市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实用性,如果实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监测和对策研究,对各城市制定创新战略、调配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发展创新环境等都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方面呈现了明显的产业特征;各产业在创新基础、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三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大,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自主创新战略时也应当根据产业的特点进行规划;但是在整体上,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基础环境并不是很好,同时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2.
13.
从区域创新系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系统效率、区域创新系统环境、区域创新系统成熟度理论、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对国内外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15.
16.
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对于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环境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3-2006年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按综合创新能力大小,将全国分为三类地区.实证结果显示,江苏和广东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省份,而宁夏则是创新能力最弱的地区,且陕西和海南是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两个省份,而河北和青海则是创新能力下降最快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若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单独依靠创新主体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应充分考虑到各项政策措施之间的依附和制约关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将各项政策措施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技术势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苏南科技资源配置规模强大,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原因在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因此,提出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综合性创新政策能够提升当地的创新能力吗——基于西部大开发的经验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西部大开发看作是促进落后地区创新的政策组合,并以此为特定对象,利用双差分模型,以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以及与这些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或者在创新能力上相邻的地区为样本,研究了综合性的区域创新政策对当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类似西部大开发这种综合性创新政策显著地改进了当地的创新能力,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单纯注重FDI而忽视教育投入等都不利于当地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结论为未来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