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要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首先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整个农业才能顺利的发展;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是迅速地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们北方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过程,薄弱环节在旱地。尤其是旱坡地、旱薄地,不仅面积大,而且长期以来粗放经营,是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蓄水覆盖丰产沟”在晋中地区的推广实践,为旱地农业特别是丘陵旱坡地农业的振兴和发展,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3.
郝演苏 《经济月刊》2013,(9):138-13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全球粮食危机在1974年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农业成为各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我国则将农业问题作为政府每年的第一号文件,彰显农业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农业保险旨在保护农民利益在整个农业系统链中,农业灾害一直是重中之重。由于农业灾害多属巨灾,一旦成灾则损失巨大,如何应对农业灾害发展农业保险则又是农业问题研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保险能够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提供补偿,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是吉林省农业的主体,而农业又是吉林省经济的基础。因此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振兴吉林省经济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论述吉林省粮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对延长粮食生产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粮食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应对措施,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连续大幅度增长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粮食是这个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个大问题。粮食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国以后,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到1979年,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1.93倍。然而,在艰巨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7.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吉林省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粮多、农副产品多的优势,突出粮食转化这个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和加工转化,实现多层次开发,循环增值,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和经营效益,就会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一、选准突破口,确立粮食转化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实现绿色发展与建立绿色文明的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质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是人类进入绿色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农民之间存在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即政府(委托人)委托农民(代理人)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委托代理目标有两项,即生产粮食以及保证食品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农民(代理人)的报酬是获得出售其所生产粮食的收入.研究表明,政府在农业绿色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绿色农业因其等级认证的规范性有可能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风险,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作为我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河南省,虽然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农业保险在河南省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河南省政府于2010年通过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保险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十年变动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平稳增长、活劳动成本增长最快、土地成本快速增长是粮食生产成本变化的直接原因。而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效率低下、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明显不足、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及农业科技贡献率总体偏低是粮食生产成本走高的间接原因。通过加强农业科研投入,鼓励扶持种粮大户经营,发挥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导向功能等可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促进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1.
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城市建设占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水资源紧张态势日趋严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合理规划城镇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晓梅 《经济地理》2001,21(6):727-730
本文根据山东省自50年代以来的有关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了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和间接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单产的提高和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是影响粮食生说的直接动力,其中小麦,玉米的单产与种植比例对山东省粮食总量变化贡献率最大。(2)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自然灾害是引起粮食总产量变化的间接因素,其中农业自然灾害是造成粮食总产量减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08,(3):4-4
国务院3月27日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出更加明确、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信号,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太湖地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区域之一,又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研究太湖地区的农业演变过程具有特殊意义。以人文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历史,有助于发现并阐明农业地域分异的演变规律,也有助于解释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本文试以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部门——粮食生产为线索,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本文所述的太湖地区,包括整个太湖流域,与目前上海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杭州六市所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一、太湖地区粮食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太湖地区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之一。远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等多项指标,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粮食生产是吉林省农业的主体,而农业生产又是吉林省经济的基础。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加大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对几组统计数字的分析,说明农业投入不足对农业生产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同时,也对如何增加农业投入做必要的阐述。一、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薄弱建国40多年来,为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世界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逐步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粮食生产环境恶化、种粮成本不断提高和产业化水平仍较低等问题。在当前黑龙江省粮食连年丰收的前提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支农助农的作用,不断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综合功能,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投行业务和强化农业政策性金融基础建设,以推进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一国的粮食安全由粮食的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消费能力三大因素构成。工业化、城市化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国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但工业化、城市化需要相关行业支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顾农业承受能力,牺牲农民利益的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当今“三农”问题日趋严峻的政策性原因,也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直接诱因。其负面影响表现在:对耕地的大量占用,使粮食种植面积锐减,造成粮食总产下降;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吸引,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和弱质化,造成粮食单产不高;工业化、城市化使粮食消费能力增强,如生产供给没有相应提高,将后果严重。因此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城乡统筹,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尽量减少耕地流失,增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粮食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8.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主销区存在明显差距.本文比较河南省和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人均粮食产量对人均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较大,提出应建立更加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平衡机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既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要求。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扶持效应和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高效。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5,(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自2003年起国家陆续实施了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的推行,不仅促使农业更好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粮食增产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些粮食生产利益补偿财政政策,平衡国家粮食安全与财政对农支出依存关系,文章以粮食生产利益补偿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分析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和立足点,进而有效发挥政策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