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础好的地区推进绿色城镇化试点等。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过去需求侧理论主导下的城市发展总体上是以粗放、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和新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中国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下的城市发展,应当努力实现城市发展观由机械发展观向生命发展观转变,城市发展路径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发展动力由土地、资本拉动向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转变,城市发展色彩由灰色城市向绿色城市转变,城市管理方式由简单无序向规划、建设、管理系统统筹转变。  相似文献   

3.
谢文帅 《经济学家》2023,(9):108-118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建设既包括农业生产力发展,又包括农业生产关系变革,旨在实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最终构建起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农业强国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密切相关。为高质量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应当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大力发展生态低碳现代农业;重塑农业生产经营微观主体,促进小农户和农业强国建设有机衔接;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韧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思路与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非绿色的粗放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城镇化模式是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粗放发展模式。当前,在全球发展面临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污染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任务艰巨。为此,急需全面推进我国城镇化的绿色转型,切实走一条城镇集约开发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城镇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资源节约、低碳减排、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不当的发展策略以及长期的超强度资源粗放开发利用使得我国土地失控、耕地流失、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出走、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必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探索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完善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把实现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统一起来,使农民积极性得到保护、恢复和保持,聚集科技、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以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着力构建提产增效的粮食生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是创新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家庭农场就是要在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由传统粗放式的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最终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走出家庭农场发展困境,推进农地"三权分离",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根本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呈现新的特征,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势在必行。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与空间布局战略,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台《粮食法》,依法治粮。  相似文献   

8.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了全面解读和部署。常州市作为率先发展地区,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社会和睦、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推动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发展一体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让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是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发挥民间资本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从九方面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业方面对内向民间资本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推进政府向民企购买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房地产市场开发建设,尤其是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智慧城市与绿色发展方面激活民间投资;让民营科技企业推进城市产业升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鼓励龙头型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综合体和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就近就地城镇化;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草根金融,支持转移人口创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目标,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促进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在"四化两型"战略指导下,湖南将绿色经济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绿色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面向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大背景,立足于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实际,对绿色投资的意义和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11)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不足与建议,这对于加快河南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改革开放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对建设新型粮食市场、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深远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17,(10):63-72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有利于社会结构优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亟需促进城镇化动力机制的转型,实现由数量速度性动力机制向质量效益性动力机制转变、由外生性为主的动力机制向内生性为主的动力机制转变、由单维度的传统动力机制向多层次的创新性动力机制转变.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发挥动力机制整合的协同效应、大力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立法、加快社会政策统筹建设.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镇化对山东省粮食生产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城市建设占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业水资源紧张态势日趋严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这些都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合理规划城镇用地,以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创造世界奇迹与城市群建设取得非常显著成就的40年。4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翻了1.5番,超过了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3.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了城镇化初期和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即将迈入后期成熟阶段;在数度调整与改革创新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召开了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完成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历史性重大调整;抵御住了来自"伪城镇化"的冲击,通过"去伪存真"提高了城镇化发展质量。40年来,我国城市群的研究与发展顺利完成了从激烈的理论纷争到实践应用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引领全球城市群发展的21世纪新时代,城市群连续15年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国家及国际战略地位得到快速提升,对国家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展望未来,我国城镇化与城市群的发展将以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向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方向发展;继续将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推进城市群向高度一体化、绿色化、智慧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融合发展高度,合并召开中央城乡工作会议,合并编制《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合并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同步化、融合化、共荣化方向发展,同步提升城市与乡村发展质量,让城市与乡村共同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8.
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镇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表明,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将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22.5万亿~49.4万亿元,未来十年可拉动经济增长3.5~6.8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后半期,城镇化速度由递增转为递减,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8%~60%,在2040年左右达到70%~75%的峰值。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两个滞后"、"三个不协调"和"四个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重物轻人、高代价、粗放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战略,走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绿色低碳、集约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战略要立足农村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体制转轨的基本国情,着眼于推动体制机制由"双轨制"向"一元化"转变、发展重点由"扩空间"向"提功能"转变、空间布局由"板块式"向"网格化"转变,做到"四个坚持、四个发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工真正彻底地融入城市社会,实现城镇化包容发展;二是坚持城乡一体,以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平等双向流动为重点,加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力度,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坚持高效集约,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发展轴—城市群"空间结构,夯实"两横三纵"国家级发展轴,重点推进"10+6"城市群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绿色低碳,以建设美丽城市为方向,确保城镇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探索以扩大县级城市职能为重点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跨区域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建立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全面建成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基本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但在粮食生产出来之后,粮食的归仓入库工作还存在发展瓶颈,制约农民种粮收益的实现和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江苏省在做好促进粮食产后归仓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从帮助农民做好粮食产后处理和深入推进地方粮食企业改革入手,健全和完善物流链条,规范和平衡各方利益,积极推进粮食产后归仓入库工作,在破解粮食流通瓶颈方面实现了重要创新.建议国家在江苏等省市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地方粮食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促进地方粮食企业转型升级,加强政府管理服务,提高粮食产后处理和仓储保管能力,实现粮食颗粒归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失衡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乡区域失衡、结构失衡、分配失衡、社会权利失衡等城镇化失衡发展凸现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失衡发展背景下粮食安全的现实问题与实际矛盾,土地城镇化实则是政府、企业、农民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目标最大化的动态博弈结果,土地催生大户与小农的利益博弈格局,一方面影响着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另一方面蕴含城乡差距与区域分工转变机理,潜藏着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合力。人口、土地、制度三大关键要素在城乡与区域间的演变透析了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机制。粮食主产区由南向北转化的历程,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变革,从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发展下凸现出来的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局,折射出粮食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机理,粮食价格和土地利益博弈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