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宪政理念由传统走向了现代.本文阐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分析了宪政理念的更新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宪政机制的要求,以期宪政理念更好的为经济体制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周新军 《现代财经》2001,21(12):46-50
劳动关系与劳资关系反映了两种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而劳资关系体现的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关系。中国转型期经济关系最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不断地推动着劳动关系向劳资关系的转换,直接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相对于农村经济关系,城市经济关系的转化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可能会导致经济体制的倒退。因此,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调整和理顺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模式作为经济体制在财政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体制转型对财政根本要求的一种反映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目标任务;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等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明确稳定的转型方向、积极渐进的转型方式和双向互动的转型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府权威、社会秩序和民间活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全面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受旧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影响,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同的特征:计划经济体制下几近于1,二元经济体制下兼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征,转轨时期则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相符合地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转变,其中,经济变革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特征:中国正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各个的改革。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其成果体现在了经济的各个层面,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制定,到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选择,都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具有如下显著特点: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许多市场的功能还不完备,已有的功能还有不完善之处;由于经济发展的连续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计划手段仍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较大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在经济生活中仍将起一定作用,而且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也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邵波 《经济地理》1994,14(4):11-15
1 背景:经济转型时期的空间多样化和无序状态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正处于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首先是经济发展的起飞时期已经到来,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结构变异时期;其次是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表现出两种体制交换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因此,在空间发展上出现多样化和无序状态。具体表现在:①地域城市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走过了初期积累阶段,正面临着提高层次的规模扩大和空间集聚要求,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使活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体制与管理体制的适应关系●陈彬一、金融作为经济体制的一个部门,其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国家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管理手段,在这种体制下,我国金融逐步建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分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挖掘中国经济波动的体制困境,试图为中国的经济波动勾勒出一个理论框架。目前的经济体制是波动形成的来源,经济体制中信贷—投资—增长—通胀四个互相契合的作用机制使得经济发展陷入体制困境当中,呈现出活—乱—收—死的形态。利用1978—2007年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年末贷款余额增长率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通过设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验证了这一理论。我们的理论表明,中国的经济波动内生于其特殊的经济运作体制,因而也就面临两难处境。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体制变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转型,二是发展。其实二者相辅相成,转型似乎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又是转型的目标所在。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两方面的重大变革: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应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之中,这就是所谓的转型经济。转型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非稳定性、可选择性和高成长性。它包括实现这种转变过程的一系列制度选择和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的经济背影下,物业管理行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经济》2007,(9)
《现代经济》属《现代物业》下半月刊,是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经济体制为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相似之处。分析德国经济体制的特点,可以从中提炼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为不断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曾经的主流观点认为,经济快速的发展需要经济上的市场化与政治上较快民主化,政治集中和政府强力推动的经济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是有害的。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在经济上快速市场化、在政治上快速民主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并不成功。即使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经济发展在其结构转型期间,也实行了经济上的市场化和政治上的适度集中搭配模式。特别是中国经济上快速市场化与政治上适度集中和政府强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本文拟就中国政治转型与适度集中和强有力的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以及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阐述,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为何见效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面临着极其艰巨的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其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在宏观上表现为市场体制对计划体制的替代,在微观上表现为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数量增加等。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经济资源在产业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从近十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的是体制结构的调整,即市…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很多难题,在必须进行改革的经济体制中,如果找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笔者认为应该是财税体制的改革。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而税收制  相似文献   

18.
转换经济体制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经济体制和转换经济增长方式,是90年代我们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积极主动地搞好"两转"的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共同体经济体制是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体制性根源,经济增长方式则是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表现形式。计划经济体制与速度型经济增长方式相联系。考察我国经济运行轨迹,我们可以看到,速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经济增长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经济转型后,经过10年的发展,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但是,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仍未建立,在很大程度上经济的基本框架还没有完全确立,还需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解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借鉴意义。从这个视角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析,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转型,既区别于国外转轨和转型经济理论的一般教条,又具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实践特征。全面描述和分析中国经济转型道路的改革缘起、改革探索、体制突破、体制转轨和转型深化等阶段性改革过程,是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践经验和理论特征的重要途径。从改革缘起的经济增长主题,到改革探索和体制突破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及不断的改革深化,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道路,并且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成功的经济转型之路。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道路的过程描述和经验分析,把握中国经济转型道路内在的逻辑经验和理论特征,对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期的改革顺利发展和中国经验的理论概括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