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然而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环境的日趋恶化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正确对待人与旅游环境的关系,建构旅游环境伦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待旅游环境的态度,最终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包括投资与消费在内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决定了旅游经济同样能够实现价值创造,而对于旅游资源的高度依赖则赋予了旅游经济更高的环境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将有助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充裕的旅游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政府的大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偏重于追求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视了旅游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张家界的必然选择,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旅游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和沁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103-108
自然生态环境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通过旅游活动,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但旅游活动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之间呈现出固有的互动规律。要充分发挥旅游环境管理的作用,消解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实现旅游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汪宇明 《经济地理》2003,23(3):401-404
中国旅游就业结构正在转型。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无论是入境旅游、国内旅游,还是出境旅游,中国旅游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发展旅游经济,拓展就业空间,创造了许多经验和模式;同时,不同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约束环境条件下,旅游就业的容量和模式也不相同。为此,要进一步总结各地发展旅游经济与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不同旅游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约束条件下的旅游就业容量、模式和规律,借鉴世界旅游组织(WTO)推荐的卫星帐户(TSA)统计原理,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促进就业增长的测算模型,为国家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社会就业增长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与就业理论。  相似文献   

6.
吴芬珠 《时代经贸》2012,(4):108-109
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随着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有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各地纷纷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挖掘境内的各种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旅游是与环境,尤其是与土地相互依存度很高的产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大量土地的征用与开发,那么这些土地的开发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呢?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对旅游用地的外部性效应进行讨论,以期为规范我国对旅游用地的管理,合理规划,并避免掠夺性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旅游土地利用的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婷婷 《环境经济》2005,(12):41-42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资源价值观,消除那种以旅游资源损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短视做法.实施景区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管理,才能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套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立增 《经济论坛》2006,(14):69-70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正确的区位模式选择,对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妨碍后代人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可持续旅游是指在为游客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从乡村的概念及特点来看,乡村旅游正是一种强调乡村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和谐共存并…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快速发展,但随着旅游者消费意识的变化,旅游的形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多元化,并竞相发展。其中探险旅游是正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发展探险旅游不仅为旅游者提供探险的感受,获得刺激、新奇经历的机会,而且,开展探险旅游还能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再谈环境承载力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间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首文 《经济地理》2008,28(5):887-890
从地方经济发达程度的角度,通过对广州、深圳、肇庆、惠州、泉州、张家界等8个旅游城市的调查统计,分析发达地区和相对欠发达地区旅游社会承载力的差异与共性,从而为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旅游社会管理提供参考.重点解决了不同发达程度城市居民感知度的异同比较和不同发达程度城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稳定性比较的问题.最后根据3组不同发达程度的城市居民感知数据,建立了一个关于旅游城市社会承载力的居民感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认识大连市沙河口区人口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对大连市沙河口区2005-2020年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预测结果,该结果对于沙河口区人口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晔 《经济问题》2008,(5):127-129
山西水资源总量低,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立足本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对未来山西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量测算,揭示有限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景区旅游承载力模型及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旅游承载力计算的"木桶原理"及权重因素,在建立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珠峰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旅游承载力的数学模型,对珠峰景区相关指标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是在资源、设施、生态环境承载力中,资源承载力最小(日承载力608人),设施承载力居中(日承载力1600人),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大(日承载力7771人)。在资源承载力方面,水、电承载力小,植被承载力较小,土地、空间承载力大。在设施承载力方面,道路交通、服务设施承载力小。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固体垃圾、大气承载力大,水环境、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小。目前,水、电、道路交通等是珠峰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实际提出了提高水、电、道路线路、餐饮、住宿设施承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学理念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中出现了一类以农村为母体依托,具有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服务等城市所具有的特性化区域--小城镇。它作为承载农村走向城市化及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型。从国内小城镇建设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依托生态学原理提出小城镇建设的内涵和原则,提出了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方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资源消耗不断增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综合承载力对劳动力流动的瓶颈约束作用逐渐凸显,尤其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因此,如何协调省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劳动力承载数量之间的关系,便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科学评价承载力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熵权—理想解法,并基于空间分析模型,探讨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厦门市承载力处于良好承载状态,其余地市处于波动向好状态;(2)各子系统承载力处于波动状态,不同地市子系统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异;(3)区域复合系统承载力在全局空间分布上不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关系,局域空间上仅泉州市复合系统承载力与周边地区存在集聚效应。根据空间格局热点演化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局部空间分异明显。因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应做到区域协同发展,从而推动复合系统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系统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探讨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城市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支撑力与压力的相对变化趋势表述了城市生态系统维系其健康水平的能力。以唐山市为例,计算了唐山市2000~2006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指数。结果表明,唐山市基本上处于一种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同步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天津市1989—2008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89年的1.64 hm2上升到2008年的1.65 hm2;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27 hm2逐年上升到0.32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1.36 hm2降到1.32 hm2。虽然天津市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有所减缓,但生态足迹目前仍然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较不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