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企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空间研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兴平 《经济地理》2003,23(3):299-303,307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从分析其具体的产业布局特点人手,研究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密集区域的产业发展新趋势与空间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提出了引导该类区域产业空间整合的主要模式与具体对策,并延伸分析了几种典型的乡镇企业主导的产业空间对区域城乡空间的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空间区位分析,对于阐释特殊商业空间区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发现,西宁东关大寺周边商业行业在空间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其空间分布格局可依据带别特化系数大小划分为稀疏带、密集带和高度密集带.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行业的空间区位主要依穆斯林商业行业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商业行业密集的地带并非一定位于城市主干道,区位条件较好的城市支路也可能成长为商业行业的空间密集地带.与此同时,城市清真寺周边商业行业对清真大寺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邻寺布局”的空间特征非常显著,并对回族居住区和城市交通便捷程度具有强烈的空间敏感性,但这种空间敏感性又因穆斯林商业的传统性和现代性而存在不同.穆斯林传统商业行业主要依托穆斯林日常生活而存在,对清真寺和回族居住区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因而其“邻寺布局”的空间区位特征更加明显,基本靠近清真寺和回族居住区进行布局.穆斯林现代商业行业则更多依托消费市场和门槛人口而存在,对城市交通便捷程度和商业中心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因而其“带状布局”或“点状布局”的空间区位特征更加显著,基本沿城市交通进行临街布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构建皖江城市带是实现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皖江城市带发展总体分析及打造皖江城市产业密集带的对策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车文军 《当代经济》2002,(10):27-27
当前,我国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揭示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是以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的产业为主,根据产业理论,产业分为劳动力密集、资源密集、资金技术密集,现代产业以资金、技术密集为主,因此,本文中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相对现代产业而言,指的是以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为主的产业,大概包括:纺织等生产消费品行业、机械电气等行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间产业空间网络的构造与结构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产业不断涌现新的空间特征,区域间各产业联系逐渐密集形成复杂的网络。对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构造了产业空间网络,将其仿真成有形的拓扑结构图,诊断区域产业联系以及产业价值的空间分布。对产业网络的定义、表达、结构特征等问题提出定量研究方法,并以我国区域间产业为实证进行测度,从结构决定功能的角度,揭示产业空间网络的结构。结果显示:我国产业发展具有网络化趋势,同时该网络具有小世界性、地域集聚性以及核心—边缘的特征,各区域产业网络地位、价值网络地位以及经济地位都具有级差性。对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陕西省1992~2001年工业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测算,给出2001年陕西资源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劳动密集产业和技术密集产业比较优势的对比结果。同时,在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陕西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期两地区的我国社会核算矩阵SAN,利用SAM完整的核算框架和数据进行了情景模拟,获得陕西省和全国受税收政策变动影响引发产业发展及其比较优势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带间离散系数和带别特化系数对西宁市三个清真寺周边区域的商业网点的分布离散指数和带内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均匀分布和离散分布两个大类和商业行业分布稀疏带、商业行业分布密集带、商业行业分布高度密集带三个亚类,并对城市回族社区传统商业和现代商业的区位分布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①清真饮食业、牛羊屠宰业、清真零售业、宾馆业属于离散指数较小的行业,分布较为均匀。珠宝玉石土特产业、穆斯林民族用品业、居民生活服务性行业、服装业、制造加工业、休闲娱乐业属于离散指数较大的行业,分布分散。②回族传统产业形态主要"依寺而商"进行空间布局,而现代产业和个别传统产业则主要围绕"城市交通轴"和"商业中心"进行临近布局。③西宁城市回族商业空间区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特定制度作用的结果,是由文化根植性、关系网络结构、路径依赖和区域经济因素共同决定的。④清真寺作为回族宗教文化传统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集合体,其核心集聚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回族商业经济区位选择的资源和空间配置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霞 《经济师》2010,(8):203-204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近年来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文章依据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建筑产业数据、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Mapinfor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对我国建筑业经济活动、以及浙江省省外建筑业经济活动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空间尺度上建筑业经济活动强度的空间格局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家层面建筑业经济活动密集区域呈现人字型空间结构,浙江省省外建筑业经济活动密集区域呈现V字型空间结构,浙江省11市的省外建筑业经济活动呈现多元化空间偏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地支撑和拉动经济的增长、创造以知识为核心要素的资源配置新方式、而且可以成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驱动器、刺激和强化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改变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并对周围地区起先导、示范、带动、辐射等作用。探讨高新带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特征与定位问题,是深刻理解和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时空演化机理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锡常地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陈雯  周诚君  汪劲松  向俊波 《经济地理》2001,21(6):679-683,704
在经济全球化与上海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苏锡常地区作为制造业大规模投资涌入地区,制造业功能得到极大强化,但技术创新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弱,产业集中度低,分布分散,导致地区就业岗位减少,区域创新能力降低,地方经济网络薄弱,对区域和城市的发质量和前景都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在本区寻求与上海发展实现一体化分工的进程中,其区域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为:(1)从产业升级和区域竞争要求出发,要优化制造业结构,集约经营第一产业。(2)从苏锡常面临与上海既竞争又联合的关系,自身比较优势以及国际二级城市发展经验教训看,在保有苏锡常制造业基地的位置同时,要加速高新技术创新体系,现代服务体系以及市场体系的建设。(3)为保证新产业经济的发展,应该改变目前分散型,低协作的产业空间分布形式,向枢纽与响应型(Hub-and-spoke)的空间模式发展,使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产业密集带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