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消费需求得到极大地满足,为大量垃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目前,中国的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超过60亿吨,每年还在以接近10%的速度增加。文章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前景。文章认为,中国的垃圾处理产业具有潜力大、前景广、政府支持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以及企业数量少质量差的困境;中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近几年的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为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人们处理垃圾的习惯、对待垃圾资源制成品的态度和国外垃圾处理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制约着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垃圾处理企业、政府和公众提出几点建议:(1)垃圾处理企业要抓住有利机会加快发展;(2)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除垃圾处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和公众的积极参与;(3)在开发利用丰富的垃圾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好环保工作。  相似文献   

2.
图片新闻     
我国环境行业新的产业基金将在4月份出炉。此基金的投资方向主要是水务产业、垃圾处理、节能减排,设立宗旨是搭建连接社会资本和环境产业投资的桥梁,服务于国家的环境产业政策,推动实现环境产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2008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已达到700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该产业产值将达到11000亿元。  相似文献   

3.
垃圾处理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通 《当代财经》2007,(5):78-80
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垃圾处理产业中的邻避现象是垃圾的广泛产生和集中处理之间、垃圾处理的外部性在不同层次之间、垃圾处理的收益和成本之间的矛盾和剧烈冲突,而破解邻避现象的基本思路是消除处理地居民和全社会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论证了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些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相应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制定;进行垃圾处理产权的区域划分;实施部分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发展中介机构和社区。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我国现阶段建设发展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在推动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求引起更多的人对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从而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把城市垃圾处理早日纳入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垃圾围城”已经不容忽视,综合传统垃圾处理的优劣性比较,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三化”标准,“垃圾焚烧”或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及乡村目前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填理、焚烧、堆肥及热解。这几种方法无论从生态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种种不合理性,因此,必须使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垃圾产业新体系,以改变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基本上只有经济投入没有产出的现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建立起垃圾的分类收集、机械及人工分选系统,配套的深加工产业体系,使垃圾处理行业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休,以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最优。  相似文献   

8.
姜海平 《经济师》2011,(8):54-55
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现状,提出了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但从生态文明视角来看,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人类都无法摆脱生废问题,而生产和消费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垃圾围城正日益成为困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从生废走向消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存在困境的同时,借鉴德国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指出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成为垃圾处理的一种必然趋势;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回收势在必行,为促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路径选择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应体现为源头减量化、处理无害化和利用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
金通  杜伟杰 《经济论坛》2011,(4):189-19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服务的需求规模日益扩大,垃圾处理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科学完善的垃圾收费制度已成为解决垃圾处理费用以及建立激励型垃圾管理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垃圾处理服务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垃圾处理费的属性和功能,认为垃圾处理费在本质上是对垃圾处理领域的财政税收制度的替代,是一种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机制。最后厘清了公共财政和垃圾处理费的关系,并指出二者在垃圾处理产业发展中的变动趋势,对政府来说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堪称发展循环经济的楷模,不单其循环经济系统日臻成熟,循环经济也已成为德国企业和民众心目中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其中,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现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基础,在描述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现状之后,以循环经济三原则为切入点,结合中材国际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具体研发项目——铜陵市“利用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置生活垃圾工程”,说明利用新型干法窑处理生活垃圾,不仅能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还可以使生活垃圾减容化、资源化,提升环境污染控制的容量,避免环境污染,是水泥工业扩大废物利用范围、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垃圾处理产业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水泥工业和垃圾处理产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为基础,在描述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现状之后,以循环经济三原则为切入点,结合中材国际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具体研发项目--铜陵市"利用水泥工业新型干法窑处置生活垃圾工程",说明利用新型干法窑处理生活垃圾,不仅能实现能源、资源消耗的减量化,还可以使生活垃圾减容化、资源化,提升环境污染控制的容量,避免环境污染,是水泥工业扩大废物利用范围、发展循环经济、创建垃圾处理产业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水泥工业和垃圾处理产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丰凤  廖小东 《经济与管理》2007,21(12):58-62
当区域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该地利润率高于其它地区时,资源的逐利性会驱使相关资源持续流入该地。而资源的持续流入会促使该地形成产业积聚,产业积聚的形成将提高该地产业竞争力。资源流动与产业竞争力两者是正向循环、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德国土地税与美国财产税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指出德国的土地税制在保护私人产权、保证基础教育公平、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和抑制房地产炒作方面优于美国的财产税制。同时指出美国财产税与德国土地税的重要区别是美国的财产税包括了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而德国不包括在内。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现行制度框架与德国接近,进一步改革应该是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增加土地增值税的功能,而不是另搞一套物业税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废物。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严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与水污染,这会对居民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文章以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为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产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认识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升级与转型是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里的重要组织部分。基于此,客观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障碍,提出资源型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是填埋,这不光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造成了城市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已越来越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全球发展来看,焚烧法可使垃圾处理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这无疑是一条较好的发展道路。据统计,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的比例为:日本 72.8%,瑞士 80%,丹麦 70%,法国 38%。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在我国原来几乎是空白。 1988年,深圳市引进日本技术生产了 2台日处理 150吨生活垃圾的马丁式焚烧炉,建成我国首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至今。随后各地出现一些垃圾焚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农村垃圾的现状,并就此提出行之有效的垃圾处理方法,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循环性使.本文以安徽省无为县关河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当地的垃圾处理模式,并分析当地的垃圾处理方式存在哪些弊端.然后以垃圾处理的3R原则,即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生态化为基础,结合农村垃圾的分类、产生以及当地的现行的垃圾处理方式,结合当地情况、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垃圾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木材资源是木材产业的基础性生产要素,是影响木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首先,文章对生产要素的发展与分类作一概述,引出自然性资源和创出性资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木材资源是木材产业重要的自然性资源,并分析了国内木材资源的供求状况。其次,以木材资源突破口,分析了自然性资源与创出性资源对中国木材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资源基础转换是形成木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最后,就如何实现木材产业资源基础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