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ELES模型对农户家庭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目前仍处于低水平消费阶段,生存性消费远高于发展类消费;农户基本消费需求随经济区位变化的敏感性高于自然区位,且在生存类与发展类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位农户基本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各异,其中优势区农户的满足度较高;农户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但优势区农户生存类消费与弱势区农户发展类消费的边际倾向均较高;不同区域各类型户收入弹性的变动幅度较大,差异格局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欠发达地区河南省的农户为例,从地理经济视角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目前仍处于低水平消费阶段,绝大部分消费支出用于其生存性消费,而发展类消费支出较少;农户基本消费存在区位差异性与结构非均衡性,且其满足程度各异;农户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且与不同区位条件下各类农户基本消费需求有关;不同区位各类农户需求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3.
浅议农村消费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消费环境在启动与繁荣农村消费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户消费需求增长形成的束缚日趋明显,它不仅影响农户的生活水平,而且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构架新型城乡一体化购销网络体系、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村消费品是启动农村消费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农户消费行为合理化的政策选择侯军歧一、农户消费行为合理化政策选择的目标农户消费政策选择的目标,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消费需求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压抑农户消费欲望的口标和谋求农户消费与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相互推进、协调发展的目标。我国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试论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分析了国外现代宏观消费理论对于研究我国消费需求的局限性 ,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了一个“短视消费模型” ,讨论了边际消费倾向与短期储蓄目标的关系 ,从而论证了造成我国目前消费疲软的根本原因是短视行为与流动性约束太强 ,最后解释了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以及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发展迅速,但总量偏低,依旧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偏低,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经济危机凸显出发展文化消费的重要性,据此本文从文化消费研究意义入手,重点考察杭州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为文化消费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存在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其形成的原因在于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城市市场饱和和农村市场萎缩,居民的消费倾向偏低,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和货币政策调整滞后等等。因此,启动内需,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加快财税改革步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实行适度通货膨胀的政策,实行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抓大放小的步伐等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产品相对过剩的巨大压力,导致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最终消费率偏低,提高消费率是当务之急。分析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将有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造成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对于社会总产出(GDP)偏低的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本原因,而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以及传统消费观念等导致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我国的消费率的途径是:一方面不断提高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手段稳定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9.
李莹莹 《时代经贸》2007,(2Z):19-2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整个社会消费倾向偏低,导致消费率偏低。提高消费率有利于解决内需不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少维 《发展研究》2010,(10):19-22
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痼疾。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所致,农村情况更为突出。居民消费率下降有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但主要是收入占比下降所致;分城乡看,城镇主要是前者,农村主要是后者。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多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提高居民消费率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应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金融体系、整顿市场秩序等方面着手,提高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