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在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GVC)以实现产业升级,获取全球分工收益的过程中,IC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明显受到领先公司战略意图和升级控制的影响,这种锁定效应使IC产业陷入的升级困境。因此,以代工制造模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如何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提升其价值的获取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框架,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从高级要素积累的角度探讨IC产业由价值链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迁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未来的产业升级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链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电影产业价值链对于中国电影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明了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内涵以及外延,然后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制片、发行、放映等核心环节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最后运用价值链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提出对未来电影产业价值链构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工和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是区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关系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从分工理论的角度看,分工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内互补性产业的共生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是区域内产业分工的效应体现。同样,基于价值链分割的合作性生产分工及其产生的专业化效应,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关系,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环境的影响,而且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互动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能提升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格局中,我国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优势必须向价值链上游推进,向下游延伸,向国际市场的纵深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本文旨在通过价值链理论和产业升级理论来探索我国企业产业功能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与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全球的价值链条上处于底端的环节,迫切需要升级.鉴于服装企业网络化、集群化的特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服装产业集群的内在升级机制与推动力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从对其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制约因素的分析出发,将中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分为横向、纵向分别进行讨论,力图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制度约束、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实践观察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事实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和集群升级能力的关键因素.这两种制度因素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之间具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不同选择动机、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到集群分工结构形态的差异,进一步将混合嵌入式集群区分为短距离型集群和准层级型集群,并结合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可充分了解二者因竞争优势和升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云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139-143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细分该产业部门的技术特征、企业特点与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与战略上将会截然不同,进而升级的方向也不同。作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张立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25-128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家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中出现的词频较高。文章以我国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现有涉及到物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文献挖掘有效信息,梳理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历史脉络,从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集群、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和产业联动四个视角对现有的物流业转型升级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从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研究、阶段性划分研究和演进规律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和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其中,供应链与价值链视角侧重于物流企业的纵向角度,产业集群视角侧重于物流企业的横向角度。文章对于物流企业战略设计、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大多面临着区位低端锁定的风险,因而结合地方特色探索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模式意义深远。以河北省钢铁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河北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构建以内部价值链治理为主体、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政府支持为助力的"一体两翼"模式,不断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实现价值链层级从低端向高端飞跃。 相似文献
12.
产业升级范式正从封闭式集聚走向开放式协同,产业集群愈发寻求与外界建立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使得风险形成更为复杂。开放系统下,产业升级是集群内部功能协同与外部价值协同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风险规避机制难以有效化解价值协同风险对技术协同产生的直接冲击及对服务网络产生的联动破坏,需针对协同风险进行化解机制设计。遵循协同导致有序的思路,将协同风险的概念从产业内、产业间延伸到区域间,通过构建"四步走"化解机制兼顾实现集群内外部的协同,从而稳步攀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14.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相似文献
16.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服务载体,并渗透到产业与企业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检验制造业升级对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升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三者间关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是产业合作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成为影响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方面。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遵循“产业特征定位—产业位势比较—产业合作模式选择”逻辑链提出产业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并以福建省主导产业中的化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福建省针对闽台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决策中,化工行业需要采用垂直和水平产业升级合作模式,机械制造业需要采用垂直的产业协同和产业转移合作模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理论拓展与实际应用,对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剖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11—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数据,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效应,并对各地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协同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倒U型递增影响效应,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相较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水平可分为双高型、双低型、数字产业化加强型、产业数字化加强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上游度模型,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地位、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指数,系统刻画1997-2007年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形态,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内价值链的产业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总体尚未形成严格的东中西梯次分布的价值链空间格局,产业属性决定国内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分工地位,产业国有比重越高越有助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产业资本劳动比提升嵌入位置却恶化分工地位,产业规模对分工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区域FDI导致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增值能力弱化,区域创新投入强化产业直接价值增值、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价值链嵌入位置,但二者与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均不显著。优化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成本、选择差异化的区域产业升级路径是构建国内价值链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