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GVC)以实现产业升级,获取全球分工收益的过程中,IC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明显受到领先公司战略意图和升级控制的影响,这种锁定效应使IC产业陷入的升级困境。因此,以代工制造模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如何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提升其价值的获取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框架,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上海IC地方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从高级要素积累的角度探讨IC产业由价值链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跃迁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未来的产业升级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链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黎钟  于航 《经济论坛》2011,(1):99-102
研究电影产业价值链对于中国电影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明了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内涵以及外延,然后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制片、发行、放映等核心环节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其中的问题,最后运用价值链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理论提出对未来电影产业价值链构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细分该产业部门的技术特征、企业特点与地区差异。即使是同一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与战略上将会截然不同,进而升级的方向也不同。作为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能提升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格局中,我国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优势必须向价值链上游推进,向下游延伸,向国际市场的纵深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与合作.本文旨在通过价值链理论和产业升级理论来探索我国企业产业功能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家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中出现的词频较高。文章以我国物流业为研究对象,从现有涉及到物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文献挖掘有效信息,梳理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历史脉络,从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集群、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和产业联动四个视角对现有的物流业转型升级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从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研究、阶段性划分研究和演进规律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了现有文献的研究不足和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其中,供应链与价值链视角侧重于物流企业的纵向角度,产业集群视角侧重于物流企业的横向角度。文章对于物流企业战略设计、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服装企业在全球的价值链条上处于底端的环节,迫切需要升级.鉴于服装企业网络化、集群化的特点,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研究服装产业集群的内在升级机制与推动力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从对其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制约因素的分析出发,将中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分为横向、纵向分别进行讨论,力图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制度约束、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实践观察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事实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和集群升级能力的关键因素.这两种制度因素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之间具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不同选择动机、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到集群分工结构形态的差异,进一步将混合嵌入式集群区分为短距离型集群和准层级型集群,并结合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可充分了解二者因竞争优势和升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新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之一。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的实现: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本文主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效应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关联效应形成中的障碍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郑涛  杨如雪 《技术经济》2022,41(2):1-14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是若干不同规模的都市圈在实现产业布局和功能整合下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产业升级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及资本积累等方面,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基于经济权重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外商直接投资、城市竞争力、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因素对其产业升级均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非均衡特征,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建议中原城市群在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关注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间接效应作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在城市群层面进行分工,构建城市群层面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进而探索出一种精明、紧凑、和谐发展的内陆型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产业升级范式正从封闭式集聚走向开放式协同,产业集群愈发寻求与外界建立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使得风险形成更为复杂。开放系统下,产业升级是集群内部功能协同与外部价值协同交互作用的结果。传统风险规避机制难以有效化解价值协同风险对技术协同产生的直接冲击及对服务网络产生的联动破坏,需针对协同风险进行化解机制设计。遵循协同导致有序的思路,将协同风险的概念从产业内、产业间延伸到区域间,通过构建"四步走"化解机制兼顾实现集群内外部的协同,从而稳步攀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剖析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11—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数据,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效应,并对各地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协同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倒U型递增影响效应,产业数字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相较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递增影响效应;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水平可分为双高型、双低型、数字产业化加强型、产业数字化加强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本土市场的互动效应、市场规模的诱致效应与本土规模市场的终端需求效应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为互动效应能够引导产业升级的需求发现,需求发现通过市场规模的相互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运营支持,终端需求效应通过参与式合作有助于发展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能力。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升级应充分利用本土市场规模效应。这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激励机制、加快本土市场发展,鼓励本土企业根植于国内经济的创新,推动本土企业与外来资本联合研发等。  相似文献   

15.
武兴伟  包明齐 《技术经济》2020,39(11):60-69
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的产业增长方式将经历从资源和资本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过程。以创新为驱动力,延长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已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2-2017年2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得出了以下结论:城市产业转型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驱动能显著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并且城市的创新驱动水平对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出现能有效加强城市创新驱动对周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替换指标、邻接关系矩阵替换、分组检验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保持稳健。  相似文献   

16.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服务载体,并渗透到产业与企业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检验制造业升级对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升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三者间关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引入交互项进一步说明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条件下,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在追求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近年来传统集群陷入“低端锁定”僵局,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商务正是驱动数字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断赋予产业集群新内涵、新特征和新动能,促进集群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两者协同演化形成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研究表明,数字商务与集群经济协同演化过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多点突破)、发展阶段(串点成线)、拓展阶段(连线成网)和成熟阶段(推演成体),层层递进,沿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要素共享平台构建→协同网络形成→数字生态圈演进的路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沿着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价值网络→社会化协同网络→开放的产业生态路径不断演进。两者协同演化将使马歇尔外部经济来源大大拓宽,且多个层次的外部经济相互促进、溢出,促进协同网络内企业家的要素配置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由此使得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具有动态性与内生性。此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品,促进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而使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关于工业互联网这一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缺乏对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深度解析,如何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发展亟需理论支持。从生态系统视角探讨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开展质性研究。通过新闻热点挖掘与政策演化分析,提炼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元素,抽象形成工业互联网核心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而结合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各要素之间的组织方式及作用路径,构建平台核心—链式关联—生态网络三层结构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模型。通过剖析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的运作机理和结构特性,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生态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