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秀辉 《当代财经》2021,(10):56-66
西方经济学的两种货币本质观都存在问题,难以解释货币现象和经济现实,马克思对二者都进行过批判,他的"二重性"分析方法为客观认知两种货币本质观并全面准确地理解货币的多维度内涵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的二重性思想认为,货币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性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提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分析思路,货币社会形式的历史演变为马克思的货币分析提供了历史基础.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也适用于货币职能的分析,一般等价物可延伸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两种基本职能,二者又可进行二重性解读,基于货币职能交叠可以得到货币理论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2.
货币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商品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虽然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演进,货币本质在客观上却是恒定的。目前,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解释,都不能贯穿所有的货币发展阶段,而显露其局限性。从货币职能入手探讨货币本质,人们会发现:交换媒介是货币的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它的前提条件;人们一直忽略了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价值表现;货币本质是纯粹的价值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危机的成因、进程和解决办法. 在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视角下,金融危机孕育于资本化的货币运动中,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信用发达条件下因金融资本家的疯狂投机行为使货币游离于商品之外而产生的一种危机现象. 金融危机的背后是缺乏规制的金融过度创新. 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考察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本质,并得出若干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经济思想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主流经济学界所持有的"基于交易"的货币本质观;另一种则是非主流经济学界所秉持的"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货币本质观导致对货币的起源和演进、职能、作用以及货币经济的性质和政策含义等范畴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并表现在方法论层面的分野和锁定。同主流的货币本质观相比,非主流的"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往往更加契合历史事实和人类记录,并对现代货币生产型经济的解读更为深刻,但却囿于自身的方法论歧见而长期备受忽视和边缘化。货币兼具商品和债务双重属性的可能性,为这两种迥乎不同的货币本质观之间的有机综合提供了前景。  相似文献   

5.
徐玉生 《江南论坛》2000,(11):27-28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也科学地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关于货币的职能众所周知的是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而对马克思充分阐述的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职能──货币成为市场中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却被忽视了。本文认为,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可以看作是货币的第六种职能,也正因为货币的这一职能,使货币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拥有货币,就拥有生产所需的一切要素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成为最发达的生产要素,首先是因为货币的职能发生…  相似文献   

6.
商品交换是货币分析的基础,对商品交换形式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货币分析的两种传统,即以马克思为起始,将货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是增殖工具,是为了获得更多货币”的马克思主义货币分析传统,以及以斯密为起始,将商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只是交易中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商品交换四种形式的区分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两种货币分析传统都受其直接影响。基于两种货币分析传统的文本分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分析以自然经济条件的物物交换为基础,导致其论证逻辑中实质上没有货币的位置,因而难以解释经济现实。马克思明确意识到古典经济学的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从商品分析到货币分析再到资本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实质,并能对当代的经济现实给予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7.
货币职能分离理论是新货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货币职能特别是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两种职能可以由不同的资产或商品分别承担,其向传统货币理论之货币职能集于一种资产或商品观点提出了挑战。现实经济中,智利经验给新货币经济学思想提供了成功案例,也给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来 ,许多经济学教材、论著和辞典中 ,将货币的本质界定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与马克思的原意正好相反。马克思一再强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一般商品” ,而与货币相对立的其他众多商品是“特殊商品”。本文对学术界关于货币本质认识的是非进行了历史考察 ,指出斯大林倡导编写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已经放弃了货币是“特殊商品”的提法 ,而我国学术界没有注意到。同时 ,对《教学与研究》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有关观点提出辩驳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几乎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货币打交道。但是,到底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把货币当作一般商品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马汀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它背后的由信用账目和清算体系所构成的机制。笔者认为把货币的本质看成是一种可转让的债或可转让的信用,这是对货币本身最深层的理解。从支撑经济交易的可转让信用和债务来认识货币,也并非否定货币是人类社会市场交易的一种媒介,而只是让人们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尤其是认清国家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些才是我们的经济学家应当认真思考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