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流强度理论为基础,群域18个城市统计指标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哈长、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整体水平以及外向功能量、区位熵等表征值进行测算,并基于此进行延伸比较,进而论证两城市群的发展进程、特征、问题和发展方向。结果显示:1哈长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各项表征值均小于辽中南城市群,处于城市群发展的初期阶段;2与成熟城市群相比,哈长城市群内部等级规模结构扁平化,核心城市带动能力不强;3辽中南城市群虽发育相对成熟,但其核心与外围关系尚不健全,城市流强度落差过大,未形成合理梯度;4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相同的问题是非核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普遍较小,城市间相互联系强度低。研究认为,哈长城市群应通过规划引领和调控打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大建设力度、强化"双核"、明确分工;辽中南城市群未来应在强化"双核"的同时培育增长极,增强区域内非核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对外联系强度;同时,两城市群还应针对城市流结构相似以及其他共性问题,建立两群域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密切群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带动东北地区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内经济密度、城市化率、区位商等指标方法来研究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并且通过对城市群内部各个因素的比较研究,来确定其发展阶段,最后对辽中南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与分析与一般城市地区不同,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在明确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城镇化效率、城市联系等7个方面对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化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客观赋权法中的变异系数法对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空间的角度得出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排在3大城市群地区的首位,山东半岛城市群次之,辽中南城市群最后,并分析各个子系统及城市群中所包含的城市对城市群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群元  宋玉祥 《经济地理》2011,31(11):1840-1844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辽中南城市群是我国城市高度密集、城镇化率较高、城镇体系相对合理、交通网络体系较完善的地区,城市群发展基础好。本文从辽中南城市群的现状特征、主要问题着手,明确了引导要素向"心"向"海"集聚、构建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四大思路,提出了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五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城市流是指在城市密集区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空间流所发生的频繁的、双向或多向的流动现象。依据城市流强度值可以看出,石家庄市是冀中南城市群的集聚辐射中心,邢台、衡水和邯郸的城市流强度均较低,特别是邯郸市的城市流强度与其城市规模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8.
城市流强度是表征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对外联系的程度。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测算了2002~2011年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城市流强度等级划分和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各城市功能效率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基本平稳,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两项指标变化显著,且差距较大。从城市流强度结构来看,北京、天津城市总体经济实力与综合服务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表现出更强的集聚与扩散能力。未来,各城市应进一步加强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大幅提升城市流强度,增强城市群整体对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京津唐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发展过程中,城市群现象表现得日益突出。城市群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是城市群功能联系的产物和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区域城市流分析是城市群功能分析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测算了京津塘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构建了其城市流强度模型,并指出了其城市流强度的结构,为京津唐城市群促进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群建设已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东北城市群主要包括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二者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北部、京广线纵向"动脉"的北线终端,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以哈长、辽中南为轴带核心的立体化城市群,不仅可有效解决东北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扁平化,以及省域单极核心城市带动效应不强、政企关系不协调、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而且对于东北地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冯科  郑娟尔  韦仕川  郑文娟  刘勇 《经济地理》2007,27(5):811-814,818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浙东北部地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②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充分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及其转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产业活动的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城市体系中各城市主体功能随时间发生变迁,因此,研究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及时空演变,对于城市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和总结当前国内学者城市职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区位商指数以及改进形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位商指数,并分析了其属性。以此为基础,选择我国典型的资源基础型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为分析对象,研究该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的时空转换。结果表明:辽中城市群各城市职能的"制造业"特色突出,城市职能呈"重型产业化";中心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功能日益趋强,金融、科研、教育等以智力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他城市服务业发展与中心城市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3.
滇中高原区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高原区是云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其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与城镇体系是否完善,不仅对云南省的发展,而且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滇中高原区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剖析,研究其优化对策,并对滇中城市群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构造了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定了评价区间标准。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12个城市均属于协调发展,其中,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并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嘉峪关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其他8个城市为中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划分与城市经济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旻  陈国生  陆利军 《经济地理》2008,28(3):430-433
通过数学方法求取湖南省城市14个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指标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选取6个中心城市,然后计算中心城市邻近城镇的空间影响力。再根据空间影响力的大小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察各中心城市的区域特征、现实条件、发展潜力,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广东省城市发展特征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广东省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阶段特征.文章以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和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角度,得出广东省城市发展的各阶段总体发展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广东省的城市发展是居住生活质量、城市经济、城市规模、人口特性、基础设施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是集中和分散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城镇土地质量差异不仅存在于城镇内部。而且在城镇之间也有明显反映.本文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浙江省城镇土地分等地域分异规律。将浙江省城镇土地划分为五个等级、为政府制定有关地价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建立了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系统,该系统由投资主体、配置实施、积累三个子系统构成。并以山东省地级市为例,分析了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定量分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用地结构和用地效益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主要影响因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并不是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关键在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较低,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城市失业问题,逐步减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稳定是根本,特别要加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