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存在溢出效应的集聚经济模型,刻画与验证了以中国大学城建设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本地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城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就业规模与就业增长率;机制分析显示,大学城在促进与其紧密联系型行业的就业的同时,还会通过“集聚-溢出”效应影响本地其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高行政级别城市、4年制普通大学占比高和规模较大的大学城对本地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的发现对于如何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提升本地就业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为评估中国大学城建设绩效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城空间营造——武汉大学城概念规划的几点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大学城建设的研究与分析,探讨武汉大学城建设的理想模式,结合武汉大学城的区位及地理环境等优势,提出融合共享交流的发展主题。认为大学城的建设应注重生态,崇尚自然。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建设促进城郊经济发展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阐述了大学城和城郊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城郊的城市化、教育文化素质提升、商业开发、人文环境改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等方面,归纳了大学城建设在促进城郊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并提出具体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认真研究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后所延伸的区位的新优势,来实现领导决策思路由杨长避短向扬长补短的转变,更加自觉地接受上海的辐射,加快与苏南的接轨 首先要研究江阴长江大桥通车以后,究竟给泰州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我认为,最大的现实的优势就是泰州的区位优势发生了新的变化,靠苏南、上海更近,时间空间距离缩短了,与苏南的联系更紧密了。这是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后给泰州发展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区位产生新的优势,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国内能量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同时要把泰州的发展纳入到苏锡常这个经济范围来考虑…  相似文献   

5.
王庆 《经济与管理》2006,20(4):25-27,30
提高大学城基础设施效用、更好地为高等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服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运用系统动力学开展研究,有助于对大学城基础设施效用影响因素进行因果反馈机制和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表明,加强资源合理配置、加强资源有效供给、加强科学管理是提高大学城基础设施效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涛 《发展研究》2009,(9):57-58
大学城的功能运作不能仅仅靠政府、高校或企业,而是政府、高校和企业三种力量的有机整合。只有使政府、高校、企业在合作中各得其所,大学城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良性互动。要协调好三者的利益关系,应该从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搭建平台等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彭岚兰  沈玉芳  柏程豫 《经济论坛》2004,(21):154-155,15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出现集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在城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教育体制进一步改制的激励下,形成了大学城建设的热潮。对于我国而言,大学城还属于新生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徐志伟、蒋朝晖等不少国内学者已经对大学城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主要是从大学城与高等教育、城市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等的较宏观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本文则侧重于从相对微观的角度——现代大学城的发展特点和选址原则,对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若干问题——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形成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产业的研究,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鹏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237-238
大学城高校校园危机管理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于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而具体分析大学城危机存在的原因,则应区分大学城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过渡阶段、成熟阶段。以济南长清大学城为例,以学生工作为着眼点,就大学城不同阶段校园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进而研讨制定加强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温州模式作为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企业区位选择问题,一般只有在描述温州模式特征时提及,而专门作一“课题”来研究却很少。本文回顾温州民企发展历程,结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概括其企业区位选择特征,并展望其企业区位选择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城的空间模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成超  黄民生 《经济地理》2006,26(3):482-486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城发展日渐成熟,其空间布局也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由此而导致大学城不同的空间模式。在分析我国大学城的概况以及空间模式类型的基础上,对大学城空间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城市的规模及城市地域形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的发展战略、政府和政策的引导、大学城的形成基础、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旅游资源的分布等八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下一步我国大学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要求全面认识并切实推进乡镇职能转变,牢固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基于发展真正持久地减轻农民负担,厘清乡镇与村之间的关系,探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新机制,建立农村内部矛盾预警体系,培育和发挥市场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丁越兰  王宁莲  黄晶 《经济与管理》2010,24(9):74-77,8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永恒话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回流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研究的主要模型和理论都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的启示不能生搬硬套。中国目前关于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还存在称谓不规范、针对性建议少、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人口变动地域类型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聚类方法将广州市112个街镇按人口变动情况分为人口增长型、人口基本稳定型和人口减少型,在对广州市地域结构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每一种类型的位置特点、人口特性、社会特性和土地利用特性。  相似文献   

15.
We use census panel data on Ethiopian manufacturing firms to analyze how enterprise clustering in local markets covaries with firm‐level output prices and physical productivity. We find a nega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of firms that produce a given product in a given location and the local price of that product. We also find a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nsity of firms that produce a given product in a location and the physical productivity of same‐product firms in the location.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notion that increased clustering of firms generates higher competitive pressure and positive externalities. Across firms that produce different products, we fi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clustering and firm‐level output prices and productivity. We also find no clustering effects across tow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while clustering can impact firm performance, the advantages are narrow in scope.  相似文献   

16.
从城镇建设、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定位同样必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上海五角场地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及昆山张浦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苏南乡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集约化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摒弃原有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时空演变及区位决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修华  曹荣林 《经济地理》2007,27(2):217-221
1990年代以来,江苏省实际利用FDI增长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FDI的利用方式、来源国或地区、行业分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FDI的利用在苏南、苏中、苏北之间以及县(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借助经济计量方法,对空间差异形成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积聚因素和对外开放程度等。  相似文献   

18.
董力三 《经济地理》2006,26(3):500-503,510
分四个历史阶段分析论述了洞庭湖区城镇职能的演变过程。认为:①南北朝以前,由原始聚落向军事型城镇过渡;南北朝时期的城镇,以行政中心为主;唐、宋时期,商贸因素在城镇职能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明清时期,粮棉贸易成为城镇的特色职能。②城镇发展和空间分布的趋势,与洞庭湖环境变迁、人类活动轨迹基本一致。③城镇职能大体经历了军事型→行政型→经济型这一变化过程。④至清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县镇———乡镇四个市场层次。还结合历史情况对现代洞庭湖区城镇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capital is a critical element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dvancement of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Using Malaysi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faculty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pers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ducational attainment, location at a designated research university, and consulting experience positively influence faculty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Furthermore, alliances established through consulting, applied research, and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s are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stemming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 Malaysia's experience may hold 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ull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s may only be realized by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ing and supporting pers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communities outside academia.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浙江省乡镇工业和专业市场迅速发展,新的建制镇大量涌现,城镇呈现小、散、多、乱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城镇化,提高城镇集聚、辐射功能,2000年浙江省在1,000多个建制镇中确定重点建设136个中心镇。本文就浙江中心镇现状,根据党和国家发展小城镇的战略部署及加速发展城市化的趋势,提出发展和建设中心镇的几个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