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9,(2)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将服务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依赖,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文章旨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启示,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本质和特征入手,剖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了传统商业银行应如何密切结合互联网与传统金融、如何积极创新探索业务新模式,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洪力 《新经济》2016,(5):51-52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已经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服务模式予以改变,也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个贷业务的生存发展。商业银行务必要尽快加大个贷业务的创新和改革,将互联网金融借贷方式与传统个人融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个贷业务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金融之间的相互融合越来越紧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这不仅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引发"鲶鱼效应",对商业银行的创新与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地在抢占商业银行的传统市场份额,同时外部的金融创新模式也将倒逼商业银行不断实施自我完善,文章在归纳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自我完善和业务创新路径和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作为第三种金融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造成强烈冲击,其以便捷支付、信息处理更新快和资源配置效率高以及交易所需的成本费用低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金融的深度结合,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研究当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并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正日益成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阐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影响。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不大。分别从与资产业务有关的贷款业务层面、与负债业务有关的存款业务层面和以中间业务有关的支付结算层面阐述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并且凭借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便捷性的特点以及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商业银行及其部分传统业务形成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概述,找到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点,并由此提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商业银行应与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趋利避害,积极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适应传统金融的变革,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赵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27-129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在刺激着银行改变传统业务方式的同时,也促使银行改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基于此,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并探讨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等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也逐渐占据市场主体,并对传统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如何在冲击下顺势而为,创新金融运行模式,提高竞争能力则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其对地方性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对金融创新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利率市场化政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以高效、便利等优势引导大众形成了新兴的生活消费方式,商业银行正面临客户减少、业务萎缩等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的互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尝试提出建立监管政策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加大金融工具创新促进竞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付玉丹 《经济师》2024,(3):140-142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普及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影响,以便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信用卡业务。文章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入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迅速超越传统银行业,给传统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影响的同时,借鉴国外银行业发展经验,从储备优秀的技术人才、加强业务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中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并获得一定成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之下,银行的个人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由此有效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零售业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互联网+零售”对传统零售业经营业绩、商业模式的影响视角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产业务三大业务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引起金融脱媒并危及到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商业模式,其影响路径与零售业具有相似性.根据零售业苏宁模式、银泰模式的突围路径,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两条策略路径——自身转型优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本文建议政府应在互联网金融监管、商业银行增长模式、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和商业银行结构优化四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2)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网站体验与系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山西省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新业务、新模式的体系构建,提出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确立本土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论文的研究对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对提高企业资金结算效率,推进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合作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邹文 《当代经济》2016,(8):36-37
互联网金融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是否会构成重大挑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重点探讨了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的冲击.研究发现,近三年来,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鉴于此,商业银行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提升客户忠诚度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焦琳 《新经济》2015,(Z1):51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银行业的存款、贷款、支付等业务带来巨大的冲击。要摆脱困境,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再业务上有质的创新。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受到哪些冲击,在业务上如何创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商业银行的启示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虽然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流,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了差异性优势,倒逼商业银行改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撑。两者同属系统内的共生单元,根据质参量兼容原理呈现共生关系特征。为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尽快完善风险监管机制;二是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化和平台化水平,利用金融产品设计优势,以产品创新带动金融市场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在专业领域的实力,做好对商业银行市场职能的补充。在"大资管"的趋势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将立足共生关系,共同致力于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