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解决城市中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25个城市流动人口与家庭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迁移行为、家庭化迁移等特征对其住房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仅有小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已购房。其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通过迁居改善住房,并获得城市住房。(2)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的直接驱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获得住房的机制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异,非一线城市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上呈现出"向上的流动性",即实现从租房到购房,而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即使具有高收入仍很难获得城市住房。建议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需求纳入考虑,进而促进流动人口落户,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实现市民化的程度可能与流动人口迁移的具体模式有关.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检测调查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迁移模式对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存在以下影响:第一,相对于单独流动而言,只与子女一起迁移、只与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流动个体市民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市民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最大,大约使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提高5.8个百分点.第二,只与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这两种迁移模式对年轻流动个体、女性流动个体和高中以上学历的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这三个群体,父母在提高其市民化水平方面的积极影响仍然存在,且边际影响更大.第三,对于未婚流动个体,与父母一起迁移对其市民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重要制度工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自身稳定与家庭完整迁移,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不足以抵消户籍管制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迁移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户籍管制制约了新生代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有利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与高禀赋人口的稳定与完整迁移。  相似文献   

4.
张熠  陶旭辉  宗庆庆 《财经研究》2021,47(5):94-108
流动人口的储蓄率和劳动供给远超过非流动人口.文章利用理论模型和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落户意愿以及居住地资产情况对储蓄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落户意愿的流动人口会因考虑未来收入下降而储蓄率更多,劳动供给更高,这支持劳动跨期替代假说;而本地无房的流动人口储蓄率更高,劳动供给更多,这支持安家成本假说.流动人口的高储蓄率、高劳动供给行为在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原因:子女、父母未随迁的家庭和相对低技能的流动人口之所以更努力工作和更少消费是基于跨期替代,而携子女、父母举家迁移的家庭和相对高技能者则是为了能够解决安家成本以融入当地社会.对于前者,政府可通过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积极促进返乡人员就近就业以及返乡创业,减弱跨期替代的影响;对于后者,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提高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可及性,降低落户限制,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宏 《经济学(季刊)》2013,(4):46-53,19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描述了广东省流动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征及变化。广东省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性别比升高且在各年龄组呈现均衡化趋势,年龄结构老龄化,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地区及区域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来源地以外省为主且主要集中于临近的中西部省份,居留时间呈现两极分化且以经济目的为首要迁移原因;同时,流动人口的就业率较高,行、职业分布与户籍人口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流动人口的特征及其变化对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及人口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一、国外"流动人口"的概念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流动人口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含义。对这种人口的流动,国际上更通用的称法是"迁移人口"(Migrant Population)。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对"迁移人口"的定义。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编写的《多语种人口学辞典》(Multilingual Demographic Dictionary),"迁移"是指"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常住址的改变,并常跨越行政边界。这种常住址的改变可以是长期的,半长期的,甚至是短期的"。联合国迁移人口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精神代际传递与农村迁移人口的城市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11):74-87
本文建立了一个家庭选择模型来刻画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创业行为,并利用一项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家资本对后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后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那些具有特定家庭出身的农村移民,进城之后会有更高可能性从事企业家型的创业活动。这表明,尽管一段历史时期进行的阶级成分划分在当时给这些家庭带来了人力与物质资本方面的负面冲击,但这些家庭的非物质资本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代际传递,使其后辈在迁入城市后仍更可能成为企业家型自营者,并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未来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建立及城镇化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应该更多关注自我雇佣型流动人口,尤其是激励那些企业家型流动人口的创业行为。  相似文献   

8.
韩芳  柴梅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42-144
大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社区为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来源上有地域集中性,职业以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收入差距大,与教育程度相关性弱。流动人口有以家庭迁移为主的长期居留趋势,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长的潜力巨大。并相应提出了加快南疆农村发展,提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改革少数民族教育模式,从深层次上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原因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欧美及日韩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迁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中国在面对人口问题和本国的特殊国情务件下如何更好的引导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并且使他们真正的实现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促进我们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彭一娟 《城市建设》2010,(7):439-440
本文通过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原因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欧美及日韩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迁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中国在面对人口问题和本国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引导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并且使他们真正的实现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促进我们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业企业迁徙是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基于文献研究并结合创业企业家特征,构建创业企业迁徙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重点探讨在不确定性容忍度影响下创业企业迁徙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环境、生活质量、政府服务质量是影响创业企业迁徙的三大外部因素,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则是重要的内部因素,随着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提高,生活质量对迁徙意愿的影响减弱,而政策环境对迁徙意愿的影响增强,表明当前创业企业孵化与迁徙受政策环境主导。研究结论进一步解释了迁徙情景中创业企业对区域经济环境不敏感以及云集于北上广深等生活成本畸高的城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绵阳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tysi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mong big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by means of statistics and questionnaires, makes a systematical study on the migratory features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Mianyang, its employment structure, migrating causes and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author finds a fact that with the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an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of Mianyang, the migrating in Mianyang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patterns of themigration, which has happened in those big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 city has a new but unique feature - economic factor,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popufation migration, is quite distinct from that of those cities in eastern area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城市的内生形成与政府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主流经济学的工具研究空间经济问题有两个难点,即对规模经济和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消费和价格体系难以模型化.本文的贡献之一是通过界定合成实物资本和产量的真实货币价值两个概念,赋予了柯-道生产函数新的内涵,使其可以直接比较厂商和工人在不同地区的收益,而不必考虑价格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内生演变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发现对中心城市的倾斜性投资政策阻碍了大城市向多中心城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quantify individual willingness-to-pay measures of improved air quality in Sweden by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Such measures are important for policy makers when deciding about public investments and policy instruments in order to regulate environmental impacts, e.g. from road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y. The mean willingness to pay (WTP) for a 50% reduc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s where the respondents live and work was about 2000 SEK/year, which is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as earlier stated preference studies in Nordic countries. Most parameters in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had the expected sign. WTP was increasing in income, wealth and education; it was larger for men, members of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people living in big cities (which are on average more polluted), and people who own their house or apartment. It was lower for retired people. However, the additional WTP for people in big cities, althoug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other people, was lower than expected, indicating a possible insensitivity-to-scope effect.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我国从人口过剩发展到人手不足的具体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税源也加速向城市集中,尤其是向大城市集中。所以,在客观上要求集中管理资源,将税收的管理重心向大城市转移,将税收管理的资源向大城市倾斜,逐步实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集约化管理。目前,大城市的税收征管由于存在各种问题而导致征管效率的较大损失。制约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相对而言,征纳交易费用、征管资源配置、税收服务体系建设应是三大关键因素。节约征纳交易费用、科学配置征管资源和完善税收服务体系是提升大城市税收征管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ceptualises the geosocial by examining the 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of African student migrants and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in Chinese cities. While there is now an established scholarship on Chinese migration to Africa, new research on the concurrent flow of African migration to China is emerging. Recent publications on African migrants in China tend to focus on the experiences of African traders, drawing out issues of illegality, ‘low-end’ globalisation and their impacts on Chinese trading cities. In comparison, this paper shifts the analytical lens to African educational migration in Chinese cities, foregrounding how global householding patterns reflect and leverage on the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dimensions of China-Africa relations. The paper shows that individual and family goals are negotiated through educational migration that, on the one hand, is concerned with accumulating human and cultural capital through a learning stint in Chinese citi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is framed by perceptions of China-Africa relati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rough educational migration, transnational social reproduction links Africa with China, but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everyday sociality that the African students experience in Chinese cities reinforce racial coding and development asymmetries. In so doing, the paper draws out how the geosocial reflects and constitutes the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dimensions of transnationalism.  相似文献   

18.
完善城镇住房分类供应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红 《现代财经》2006,26(12):20-23
住房供应体系是我国政府制定城镇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城镇住房多层次的分类供应体系虽然已经确立,但并没有实际运行。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供应的失衡和房价高涨。当务之急,应对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住房制度的发展,对人们安居乐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曹广忠 《经济地理》2001,21(2):213-217
随着我国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经济空间结构不甘落后 日益复杂,传统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在量测城市水平时表现了邮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传统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为接近实际的城市化量测方法,并据此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