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正权力名片联防联控关键词:统一有关法条:第二十条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前款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存在“内卷化”现象,其症结在于河北环北京地区很难独自承担建设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目前,由于跨域性环境补偿机制缺失,使这些地区的发展权受到极大的限制.应用利益相关者的耦合机制,就可以有效解决跨域生态补偿中利益相关者或利益联盟之间的利益矛盾并处理好利益再分配问题,进而奠定区域激励机制的基础,最终实现区域环境总体利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跨区域配置资源是解决区域资源利用矛盾的主要途径。回顾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跨区域配置资源的前提、配置方式、合理性标准、配置失衡的表现以及跨区域配置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展、深化了该问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跨流域调水在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尤其是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空间和时问上的界定,然后分别对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建设期及运营期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文讨论了跨界生态补偿由损害补偿向保护补偿转变的“反向补偿”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跨区域生态补偿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理论上流域生态横向补偿标准设计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大功能,同时兼顾区域生态共同体思维,利用支付意愿、支付能力两调节系数进一步确定补偿款项的转移额度。新安江补偿案例研究结果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补偿标准在跨区域生态问题上能够有效弥补跨区域补偿力度不足的问题,厘清损害补偿如何向保护补偿演化的路径,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完善生态补偿经济学公平理论,并为政府制定全国统一的跨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华东环保督查中心成功协调处置了多起流域跨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纠纷事件,有力促进了纠纷案件的解决,促进了地方人民政府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但是,在协调处置跨界环境纠纷事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协调及纠纷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到解决纠纷问题常效机制的建立,并直接关系到跨界流域行政单元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是解决跨区域环境冲突难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基于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技术政策构成的现行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研究主体,七项对策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管理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构建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节能减排和绿色GDP完善行政人员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政策方面,以生态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和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8.
新疆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用水结构和现状,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区域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了两种经济社会用水方案。由计算机仿真和分析得出,方案二是较理想的用水方案,流域通过减少种植面积,增加林地、草场、水产养殖面积,将灌溉节约的水用于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用于改善流域生态。最后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节水力度,推进跨区域调水工程,保护好流域生态等措施,解决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用水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保护和改善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根据流域(或区域)生态学系统原理,结合洞庭湖流域存在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改善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肖爱  何云辉 《环境经济》2013,(10):14-18
跨行政区环境纠纷能否有效解决事关全国整体环境状况优劣,但是,因为其常表现出"群体性"特征,而被复杂化而通过行政、经济甚至政治方式解决,无法实现法治。近十来年,跨行政区环境纠纷日益突出,并以跨行政边界区域环境纠纷最为典型,且往往以群体性事件甚至流血事件的形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深度关注,如"长三角"各省边界区域环境污染、湘渝黔边界区域的"锰三角"污染事件、晋陕蒙边界区域"黑三角"污染事件、皖苏浙边界"太极洞"环境  相似文献   

11.
崔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18-220
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发展催生诸多复杂的、相联系的区域性公共事务,如环境污染、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等,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问题。在长三角、珠三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进行了相关实践,成效显著,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体制性障碍,合作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跨域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视角,对地方政府间公共事务跨域治理的碎片化现状加以分析,探究完善地方政府实现公共事务跨域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赵自芳 《技术经济》2006,25(3):82-84
以经济学有关理论为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我国跨区域河流水污染长期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公共资源性质和外部治理缺乏市场机制。因此,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与完善流域管理机构等措施是实现跨区域水污染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加大了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犯罪的惩治力度.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目前,全国各级法院共设立了382个环境资源审判庭、合议庭、巡回法庭.这些制度的出台,使环境司法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到2013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环境资源类案件年平均量为3万起;2014年,我国全国各级法院审结各类环境案件达到1.6万起.与前几年相比,环境案件数量快速上升,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不乏亮点与创新,当然,由于新环保法实施时间不长,一些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也相对突出.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主办的“环境司法生态文明”典型环保案例评选活动中,从事环境司法审判研究的法官、学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4.
由于环境资源属性的公共性,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所以文章提出对现有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将环境容量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资源,并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明确其产权关系,创造市场,通过市场交易、上市,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岩  薄宏 《发展研究》2010,(4):37-42
生态足迹分析作为衡量世界各区域的环境生态可承载状况的测量工具,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被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和组织所接受和应用。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造了西江下游流域的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西江下游流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本文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解决了能源账户重复计算、进出口贸易在区域内核算等问题。对西江下游流域生态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产业生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广东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和生态发展区建设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王鹏 《经济前沿》2008,(9):26-29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3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的形成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的互利性及政府的自觉性等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的资源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有关制度性的障碍及壁垒,在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之间寻找构建过程中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17.
张宇  齐欢 《经济论坛》2006,(19):20-22
一、沧州水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一)开源1.跨区域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引江中线和引江东线工程,这是解决沧州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因此,要继续做好“引黄入淀”、“王大引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做好“两横一纵、一淀十库”引黄配套水网工程建设。“两横”,一是南水北调中线上的邢沧输水干渠,二是从王快水库引水的王大输水干渠;“一纵”是指东线总干渠工程;“一淀”是加快大浪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3亿立方米的引蓄能力;“十库”是谋划建设10大平原水库。2.充分拦蓄雨洪资源。利用行洪排涝河道、坑塘、洼淀及沟渠,拦蓄洪、沥水资源,回灌补充浅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金融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跨区域经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选择,其中存在着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单一城市经营制"致使城商行隐含着相当大的系统性风险,这两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行制度性的改革。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跨区域经营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谁来“保市场主体”?如何畅通内循环资本流动以及促进跨区域市场主体建设?文化差异等非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9年跨区域设立市场主体的新建投资为研究样本,引入同时包含自然与社会属性的姓氏距离作为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研究资本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的文化差异对内循环资本流动中跨区域市场主体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企业所在地区间的文化差异,企业家的文化背景差异对跨区域市场主体建设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是阻碍内循环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双边信任不足是文化差异阻碍跨区域市场主体建设的重要机制,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则能够抵消其不利影响。因此,只有拉近其与企业家之间的距离,增强双边信任,同时更加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才更有可能跨越地区文化差异的壁垒,加强跨区域市场主体的建设,打造内循环资本流动的国内大市场。  相似文献   

20.
《环境经济》2006,(9):7-7
国家环保总局7月31日宣布:全面启动组建11个地方派出执法监督机构,包括5大环保督察中心和6大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这些督察中心对环保总局负责,主要职责是:在所辖区域内监督地方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标准执行情况;承办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办;承办跨省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参与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理的督察工作;承办或参与环境执法稽查工作;负责跨省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案件的来访投诉受理和协调工作等。在此之前,中央政府还建立了土地督察体系。从时机上看,这两个机构乃是为经济宏观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