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石惠春  程国栋 《经济地理》2003,23(3):419-422,432
民族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受到各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宁夏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现状、集中程度、主导资源特色将宁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四个大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定量评价,为合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了四大回族伊斯兰文化旅游区近期和中远期开发目标及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持有者是当地人民,旅游发展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离不开文化持有者。民族文化旅游应建立以文化持有者意愿和权益为中心的发展机制,在开放环境下动态保护中开发,实现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之本.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德彪 《经济师》2004,(4):135-136
文章从可持续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高度 ,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 ,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资产化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元素。然而,旅游正如一把双刃剑,在其介入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正迅速函化甚至同化。在此,以龙胜金坑红瑶寨为例,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揭示旅游所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并提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唐剑  贾秀兰 《财经科学》2011,(1):109-116
本文以巴泽尔产权经济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产权属性,指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受到破坏的制度经济学根源,并提出以关联博弈为基础健全社会声誉机制,规范利益博弈强势方的开发行为,基于产业发展的三大维度原则,构建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究竟是对文化的保护,还是对文化的破坏?对此各方争论不一。借助西方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的舞台真实理论,从民族文化旅游主客双方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看什么”和“给看什么”进行剖析,探索民族文化旅游中文化表演的舞台真实性问题,以期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杨玉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67-269
贵州民族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民族多元一体性、生存环境山地化、多文化混融性和包容性、开放性,同时又残存原始、封建传统相对封闭性等复合特征。其经济生活谱系文化资源、生存环境谱系文化资源、语言谱系文化资源、习俗谱系文化资源、科学技艺文化资源、宗教谱系文化资源、文学艺术资源博大精深,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旅游民俗化、民族节庆经济化、民族艺术商品化、民族文化品牌化、民族医药市场化、民族文化会展经贸化形式实现资本化运营,目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旅游系统工程、旅游品牌开发、旅游区域分工、旅游信息平台实施突破,实现民族文化全方位资本化。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原住民既是当地旅游的重要客体,又是文化旅游资源产权主体。但在旅游扶贫开发和运营中,由于旅游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晰,贫困人群对旅游资源的所有权未能通过经济收益来体现,造成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开发与管理中被边缘化和经济收益上的弱化,却要承担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成本,严重损坏了原住民的利益,旅游扶贫目标被置换。文章运用产权和博弈理论,对民族地区原住民以辛勤劳动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进行分析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日益突显其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属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民族文化资源表现出强烈的资产化特征。首先是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古老性、稀缺性、独特性和垄断性以及难于迁移性,从而对各类旅游客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满足其精神上的某种需要,直接导致民族文化资源市场价值的存在;其次,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充分吸纳生产要素,并对其它要素产生反弹,以自身的特性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是其它旅游商品形成前的必要载体、依据和生产条件,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它商品的生产成本和收益;第三,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增加企业及其它利益群体的经济效益,意味着资源、资产的长久市场实现;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掌握民族文化资源的主体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因此,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资产化管理不仅是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1.
论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湘渝黔边区是指以传统的“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的3省邻近地区,大致包括湖南境内的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重庆的黔江区,贵州的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等6个地州市,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也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归属于国家“西部地区”。区域文化上的趋同性、区域旅游资源上的互补性、区域脱贫任务的紧迫性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具备一定基础的旅游开发现状、逐步形成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各地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认识上的渐趋统一以及区域旅游中心的初步形成,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成为可能。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形成,必须着手进行以下工作:迅速编制总体规划,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立旅游环线,推出区际旅游联合体和共同市场,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特色文化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12.
南阳衙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新留 《经济地理》2011,31(1):166-169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入发展,衙署文化旅游已渐成气候,成为一些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为例探讨衙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指出,合理利用这些衙署标本,打造精品衙署文化旅游线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是进一步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需要,也是弘扬廉政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云南西北区域主要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类型。指出对旅游资源开发,其着眼点应放在森林景观、科学考察、野生动植物观赏、体育保健、民族风情等旅游项目上。并探讨了开发的对策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岛海滨度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度假旅游的特点、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客源市场情况及世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针对青岛海滨度假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深度开发青岛地区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设想。其主要的开发对象为4个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市区的几处海水浴场。  相似文献   

16.
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寿清 《经济地理》2004,24(6):861-864
旅游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重庆旅游文化资源类型齐全,文化特色鲜明,但重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开发重庆旅游文化资源对加快重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重庆旅游文化发展有两个特点:①围绕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成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②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为实现这一战略重点,必须实施若干相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总体构想框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梁明珠 《经济地理》2002,22(5):628-632
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趋同化问题,引好了广州市政府推动旅游与城市文化结合的思路和政策导向。文中分析了广州市开发此类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提出了广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构想框架,并由微观、中观到宏观的探讨,提出了近期操作切入点的选择、旅游线网片开发的思考、整合城市优势和凸现岭南文化特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的效益与发展前景与其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各地政府竞相采取一些利用文化来提高旅游竞争力的举措。在旅游开发中,甚至出现了名人故里争夺的白热化场面,这种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应该合法进行,不能伤害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9.
自然型景区同样具有文化属性。对其开发的途径包括文化元素的提炼、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丰富、文化系统的整合和景区文化开发等环节。自然型景区文化的管理要满足充分实现旅游景区对旅游者文化传递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旅游区内各个文化元素系统的整合、建立旅游景区形象系统,注重景区文化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自然景区的文化系统的契入,应从规划时开始,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文化系统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0.
张河清 《经济地理》2005,25(3):414-417
湘、黔、桂三省(区)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侗民族相对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侗族聚居区域,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中国侗文化旅游圈,促进区域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