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构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质量提高的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是,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或产值所占比重的顺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本文以河北省产业活动单位为替代指标,从侧面反映三次产业在总体经济中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统计学中的综合指标、相对指标及时间序列对河南省2000—2009年的三次产业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描述对比,分析表明第一产业总量是增加的,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是偏高,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相比全国水平较高。河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绝对数偏低,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慧  林雨 《时代经贸》2012,(10):228-229
文章首先从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模来阐述1996年到2010年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具体情况,即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是持续扩大的且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有一半以上转至第二产业。接着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二、三产值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这三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影响,得出三种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刘博 《经济论坛》2008,(2):13-15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劳动力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对产业结构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  相似文献   

5.
陈鸿 《现代经济信息》2013,(6):196-197,212
本文依据云南1978-2011年的三次产业统计数据,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三次产业不管是总量还是结构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对地区经济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进程迟缓、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产值能力过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下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从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模来阐述1996年到2010年扬州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具体情况,即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是持续扩大的且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有一半以上转至第二产业.接着运用计量模型研究二、三产值的比重以及城市化率这三种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彩响,得出三种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有影响,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苏睿先 《经济地理》2012,32(10):89-94
在总结国内产业安全研究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结构、产业活力和产业依存度3个方面以及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区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进行了区域产业安全度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0年滨海新区的产业安全度较低,基本处于不安全状态。造成滨海新区安全度较低的原因包括: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高,服务业比重远低于同类区域,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区域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同时,滨海新区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度较高也是造成安全低的原因。最后,针对滨海新区实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提高产业安全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均居长三角16城市第三;到2015年的目标是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珂 《经济论坛》2004,(6):79-80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将是决定一个国家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关键。在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其在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我国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收入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比1996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达到了13.3%,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可见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应该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胡伟  张玉杰 《当代财经》2015,(2):97-105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6-2012年我国工业与三次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演变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996-2012年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三次产业重心点迁移方向与幅度迥异;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已进入承接产业转移的稳步增长阶段,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尚未出现;各省(市/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度调整,非农产业的比重普遍得到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提升较为明显;由区域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区域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省而异,且各省(市/区)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蔡昉 《经济学动态》2005,(1):5-39,112
一、引言 一个典型的经济高速增长,总是伴随着产出和投入要素在各产业间的转移,换句话说,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总产出的产业或部门分布不尽相同,并且不同部门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导致劳动力在部门配置格局发生变化。基本变化规律是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降低,工业劳动力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则显著上升。库兹涅茨(1989,第434页)认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新的调整。那么,中国是否还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二元经济”矛盾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在非农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同时,农业劳动力仍在总劳动力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具体表现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的速度大大快于其就业比重。从1952年到1998年,农业产值占国  相似文献   

13.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一些西方学者关于美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首先, 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是一国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与对外直接投资无关; 其次, 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巨大与贸易逆差并无直接联系; 第三, 对外直接投资增强了投资者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 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的就业机会影响甚微。总之, 对外直接投资为投资国和对外直接投资者带来巨大利益, 而不会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4.
华池县产业表现为,"一产发展滞后,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低"。由于长庆局对石油的垄断,导致丰富的石油资源不能为华池的产业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除了石油以外的支撑产业,是华池县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1)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该指标体现了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是衡量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客观趋势。但该指标仅是相对水平,反映三次产业产值之间此消彼涨的对比关系,局限性在于对第三产业处于落后状况,同时工业更不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因工业比重低就有可能第三产业占较高的比重(如河北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于甘肃)。因此该指标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李丽  丁凡 《技术经济》2002,21(12):28-29
一、税收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辩证关系的分析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税收收入的规模。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比 ,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是 :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弱 ,一般低于 10 %。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明显 ,一般为 2 5 %左右。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近年来在GDP  相似文献   

17.
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和投入结构均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刚性结构”。第三产业对河北经济的渗透力较低。在第二产业内部。制造业占最大比重,成为拉动河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钢铁、建材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产出比重较高,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出比重偏低,投入不足。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推动制造业技术结构升级。是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韩国光产业发展现状   韩国的光产业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规模不大,但在整体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呈逐年增大的趋势。 1991~ 1997年,光产业整体的年均增长比率为 34 4%,而光信息、光通信的增长比率分别为 138 2%、 81 1%。光产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从 1991年的 1%提高到 1997年的 2 2%;在制造业出口中所占比重,由 1991年的 2 2%提高到 1997年的 3 9% (光信息产品的出口 1993年为约 900万美元, 1997年则增长到 6 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 189 4% )。目前,光通信用光纤维已进入量产阶段,主要由三星电子、 LG、…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现有文献的拓展和应用,本文给出了一个理解中国附加值贸易发展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OECD/WTO的TiVA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的出口中,本地附加值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88%降至2005年的64%。此后,这一比重缓慢回升,至2009年达到67%。从产业角度所作的分解显示,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走低(回升),主要是产业内本地附加值比重下降(提高)造成的,而出口行业构成的变化则是第二位的因素。从国际比较来看,行业内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偏低是中国整个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主要因素,而出口行业构成偏重于本地附加值比重低的制造业则是中国整个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低于印度的主要因素。另外,直接附加值比重偏低,也即出口行业自身创造附加值的能力有限,是中国出口本地附加值比重总体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河南省1993年~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份如河南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与第一产业比重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是导致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的Granger原因,第二产业比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