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将中印两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国第三产业发展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印度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并借鉴印度的经验,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静 《生产力研究》2006,(3):184-186,81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文章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判断,提出了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经验,立足全球视野,剖析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我国第三产业的两个基本重点。对正确处理并整合第三产业与工业化的关系、正确处理第三产业发展与提高就业率的关系、提高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第三产业链理论对滨海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得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结论后,提出了加快滨海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化程度及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通过定量分析厦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得出厦门市第三产业的升级方向,提出了加快厦门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准确地把握第三产业发展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对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由于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使得第三产业底数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准确程度。通过这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首次摸清了全省第三产业底数。本文根据三产普查资料,对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重新剖析认识,以期为制定科学的规划、政策提供参考。一、现状与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表现,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二产业的运行质量,较充分地实现城市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1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1978年到1999年,太原市GDP增长了18.5倍,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了13.1倍,第二产业增长了11.6倍,第三产业增长了49.6倍。第三产业在全市GDP中的比重达到了46.4%。太原市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本文在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上从观念、思路、战略、体制和政策等方面进行讨论。鉴于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发展第三产业,从战略上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在体制和政策上,要在市场准入方面,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体制基础,建立公平、平等和规范的第三产业准入制度,适当降低第三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降低第三产业发展的税负水平;改革第三产业生产资料与行政及事业收费等体制,降低第三产业发展的成本;推进第三产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金融深化和科技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得出了金融深化和科技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着正向促进作用。科技教育对第三产业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通过自身作用及影响科技发展水平直接和间接地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相对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厦门市海沧区为国家级开发区,目前工业经济已建立较为雄厚的基础,近年第三产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偏低。文章通过分析海沧区目前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迟红丽 《经济视角》2013,(10):23-27
近年来在吉林省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取得了飞快的进步,无论在生产规模、内部结构以及拉动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同属于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相比,吉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几年来也有逐渐下滑的趋向。本文对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吉林省第三产业发展自身存在的优劣势因素等对当前推动吉林省第三产业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郭焕成  吕明伟 《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早期兴起阶段、初期发展阶段、规范经营阶段.文章在对休闲农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休闲农业功能、意义及其发展背景与市场需求,总结了我国发展现状与特点、发展模式与经营类型及典型省市休闲农业发展,指出了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并对休闲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荣胜 《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121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反,第二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放松行业管制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通过劳动力职业培训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顺利转换是提高就业水平的两条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全样本回归所得结论是一致的;而在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对就业并没有显著影响,但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年龄结构与就业总量之间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比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于促进就业增长。GDP的就业弹性系数显著为正,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世界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经济发展、发展阶段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标准模型等方面探讨了世界第三产业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钱纳里等人(Chenery et al)[1]的模型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分产业测算模型。通过研究发现:1979-2012年间,全国劳动结构效应达1711 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间劳动结构效应较大,但主要归功于东部,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间劳动结构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间劳动结构效应都较小。原因之一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原因之二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相似文献   

16.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对产业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进行区域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关系聚类分析可把我国分为三类典型区域。对于第一类地区,科技经费投入,尤其是R&D经费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类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效率更高,在该类地区应加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平原26省林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平原地区26个省为例进行平原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建立了以10个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出三个主成分:林业基础指标、林业第二产业指标和林业第三产业指标,并主要从产业角度进一步解释主成分含义。最后根据26个省主成分得分情况,给出排名。根据评价结果,认为平原林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从而确定平原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经验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波动平稳化趋势有着显著的熨平效应,并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这种熨平作用亦趋明显。TGARCH模型的深入分析发现三大产业对我国经济波动幅度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第一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几乎没有影响;第二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存在杠杆效应,而这种杠杆效应主要是由重工业带来的;但第三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存在明显的熨平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及除五大类之外的其他服务业对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最为显著,而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因其自身的波动较大,对经济总量波动的熨平效应较小。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化增长势头,必须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产业结构变动展开,重点放在1992—2007年期间。首先回顾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建设申的作用,并验证了国际投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接着系统分析了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产业分布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分别分析了外资在第一、二、三产业的特点和变动趋势、产业内部特徵,外资产业变动与中国三次产业变动的关联性。最後分析了物资进入中国的地区分布差异,外商投资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徵,以及外资产业与中国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变动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